APP下载

未成年人检察领域下的检察机关角色丛分析

2017-05-04向天驰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检察

摘 要 当前在未检领域,以往单一角色的状态不复存在,检察机关不得不面对多个角色并存的现状,各种角色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角色丛。而这一角色丛是在社会环境、未检目标多元化和职能分工化等多重现实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而产生的,在理论上也有国家亲权和恢复性司法理论作为支撑。涉罪未成年人的控诉者、执法司法机关的监督者和未成年人权益的守护者是未来检察机关在未检领域所扮演的三大主要角色,厘清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明确认识,将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未检职能,维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助力。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检察 角色丛 国家亲权 恢复性司法

作者简介:向天驰,湖南省衡阳县人民检察院,研究方向:刑事司法。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00

一、引言

201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为全国检察机关顺利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方面是司法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呼唤。因为未成年人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能否为他们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着社会秩序的安定和谐。

而相较于传统的检察工作,未检工作是一项需要打破传统检察权内部壁垒,兼容并包“捕诉监防”,乃至民事行政检察的一体化工作。无论是在司法理念上,还是任务目标上,亦或者工作方法上均与以往存在较大差别,需要予以特殊对待。是故,传统检察机关所扮演的以“控诉”为中心的单一角色,将难以满足于当前的未成年人检察的工作需求。扮演好角色丛中的每一个角色,成为“多面手”,是检察机关推进未检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未检角色丛的形成基础

“角色丛”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人们由于占有某一特殊的社会地位而具有的角色关系的全部。 个体在社会之中生存,必然会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例如工人、丈夫、父亲等等,而这些角色全部聚集于同一个体之上的状态被称为“角色丛”。能否协调好角色丛之间的矛盾关系,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是否足够幸福,而这一规律对于组织而言,同样适用。当前在未检领域,检察机关所扮演的角色出现了空前的矛盾,以往单一角色的状态不复存在,检察机关不得不面对多个角色并存的现状,这一现状并非产生于主观臆断,其背后具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基础。

(一)现实基础

從现实基础的角度来看,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上检察机关的角色由单一角色向多角色并存的角色丛转变已成趋势,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当前的社会环境所致。

二是未成年人检察的多元化目标所致。

三是未检的职能分工所致。

1.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大的社会背景是,以广大乡村为主的基层地区正在忍受着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快速城市化的后遗症。大量的留守、流动儿童沉淀在基层,而这一部分儿童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及监管,一方面更容易被社会上的黑恶势力所影响; 另一方面又容易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近些年来,恶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的频发,并引发了社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两类与检察机关相关,但却截然不同的对象,即未成年犯罪者和未成年被害人,面对不同的对象检察机关必须肩负起扮演不同角色的责任。

2.多元化目标。针对当前的客观形势,检察机关必须积极应对,使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得不寻求多元化发展,并形成了当前的多元化目标。一方面,对于未成年犯罪者,检察机关要贯彻“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办案理念;另一方面,对待未成年被害人则要尽可能的进行救济和帮扶,尝试抚慰其受伤的身心,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

3.职能分工。由于未成年人检察的工作职责范围并非局限于单一业务,而是秉承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所以检察机关本身的职能划分也导致未检工作相较于其他业务部门而言,必须扮演更多的角色。例如以公诉为主的刑事检察工作更加侧重于惩戒;而以预防、民事行政检察为代表的检察业务,则更加侧重于教育。

(二)理论基础

检察机关在未检领域角色丛的形成除了现实基础外,还有两大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并且也只有在未检工作中切实地贯彻好这两大理论,才能在通盘考量之下,使检察机关各角色之间的矛盾得以调和。

1. 国家亲权理论。国家亲权理论最早见诸于古希腊,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其适用范围已相当广泛,成为了西方国家依法保护全体公民人身、财产的基础理论,尤以美国法为甚。 但国家亲权最为深远的功绩仍在于其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扩张,它要求国家坚持“儿童最佳利益”的原则,强调国家应当成为任何身处弱势地位之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最后监护人,维护其利益直至成年为止。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重新理解未检领域的检察机关角色改变具有重要价值,整个未检工作都应以此为指导,并由当前主要适用的刑事检察领域推及至所有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之中。

2. 恢复性司法理论。恢复性司法是近些年来在西方国家所广为讨论的刑事司法政策制度,这一理论主张国家和社会应当将刑事司法的关注焦点从犯罪本身转移至对被害人和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上来,着重于修复犯罪行为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这一制度在未检领域应当有两个具体的应用方向,一个旨在给予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帮扶和救济,尽力弥补因犯罪行为给其所带来的伤害;另一个方向则旨在帮助未成年罪犯修复因其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通过认罪、赎罪的行为,尽可能的争取被害方的谅解,使其得以在承担相应责任后能够顺利地重新回归社会。

三、未检角色丛的应然分析

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属于传统的“控诉者”角色,这从当前绝大多数未检机构均脱胎或从属于公诉部门就可以看出。但随着未检改革的不断深化,由控诉者向其他角色进行转型,并逐步形成包含以下角色的角色丛将是必然趋势,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或许可一窥未检工作之未来。

(一) 涉罪未成年人的控诉者

“控诉者”是检察机关在刑事司法程序中所扮演的最为基本的角色,我国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也起始于此。从时间维度来看,除非未成年人刑事发案率显著降低,否则这一角色将仍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未成年人检察的首要角色。然而,近年来由于未检工作的快速发展,对未检“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司法理念极度倡导。在这一背景下,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形,对于这一司法理念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无视犯罪行为的主客观情节,出现了一味地追求宽缓处理的情况。

但实际上,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亦应当依照具体犯罪情节适度地给予未成年人以惩戒,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犯罪的成本,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具体的刑罚措施应以轻刑化为主。

(二) 执法司法机关的监督者

法律监督机关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定位,所以行使法律监督权的监督者也必然成为未检工作中检察机关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从未检角度来看,扮演监督者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督促执法及司法机关切实遵循法律规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造守护未成年人的统一战线。具体而言,监督范围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侦察监督。这是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责的主要方向,由于侦察机关对于效率具有天然的偏好,所以在具体案件中很有可能为了效率而牺牲程序乃至实质正义,例如在讯问未成年嫌疑人时未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将未成年人与其他成年人混合关押等违法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二是司法监督。在我国司法监督的主要对象是法院,相较于侦察机关,审判机关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还是十分到位的,少数违法情况也主要存在于诉讼程序领域。

三是行政监督。这是当前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最为薄弱的一块,由于检察机关并非专职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所以即便是设立了专门的未检部门,但依旧无法替代相关的行政机关。

所以,督促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行政机关和社团组织切实履职,使其肩负起法律授予的相关职责是检察机关作为监督者,未来在未检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未成年人权益的守护者

相比起前两种角色,未成年人权益的守护者是当前未检工作中最为薄弱的部分,但同时也是未检工作最具前景的发展方向。因为作为未成年人权益的守护者,理论上其对象范围可涵盖我国所有的未成年人。但是,立足于客观实际,检察机关在这一角色上的拓展却不可操之过切,大致需要分三步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是立足于刑事检察。刑事检察是未检工作开展的基础,首先应在刑事检察领域稳扎稳打,切实增强检察机关保护涉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拓展未成年人刑事预防工作。以刑事检察为基础,通过拓展针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对象范围,加大预防和宣传工作力度,以达到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及未成年人受害概率的目的。

三是在民事、行政检察领域寻求突破。由于民事、行政检察的保护对象实质上可覆盖所有未成年人,所以其涉及的法律领域更为广泛,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将更为复杂,只有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才能最终凝聚实力,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民事、行政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注释:

张杨波.西方角色理论研究的社会学传统——以罗伯特·默顿为例.国外理论动态.2014(9).104-109.

胡飞.未成年人检察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焦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独立与职能定位.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6).105-115.

徐国栋.普通法中的国家亲权制度及其罗马法根源.甘肃社会科学.2011(1).186-190.

张鸿巍.少年司法语境下的“国家亲权”法则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2014(2).79-86.

[美]丹尼尔·W·凡奈思.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0-136.

吴兴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之法经济学分析.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2007.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检察
检察版(七)
检察版(六)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