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世价值”争论走向“共同价值”凝练

2017-05-03张艳涛

人民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

张艳涛

【摘要】共同价值说明了在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追求,因而共同价值是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地域的,这与“普世价值”所鼓吹的超越时空、超越地域、永恒存在的价值有根本的区别。【关键词】普世价值 共同价值 中国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普世价值论”的新动向

与以往相比,2016年“普世价值论”的争论,中国要素明显增加,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日渐增强,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话语权和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提到日程。

从批判别人逐渐走向关注中国自身,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戰。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也是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本质上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中国发展的目标绝不止于“强国富民”,而应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只有在建构现代文明秩序方面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才能真正由“大国”走向“强国”,也才能更加赢得世界的尊敬与尊重。

从解构逐渐走向建构,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提升中国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全球秩序转型期和中国发展关键期,西方在话语、模式和规则等方面依然占据主导,西方处处“借势设阱”,中国理应“顺势而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这表明,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提升中国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从沉默失语到发出中国声音,逐步认清价值观争论的本质和核心。“普世价值”绝非单纯的学术概念,在浓密的学术外衣包裹之下,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话语霸权及其强势政治诉求。西方宣扬和推行“普世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价值性知识”包装为“真理性知识”,进而试图垄断自由、民主、正义等的解释权。西方把他们的“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视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因此其他国家和民族都要向西方看齐。可是,所谓“普世价值”后面其实是利益诉求、制度特质和意识形态。因此,深层次的问题是政治和文化,而非经济和社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把握价值观争论的本质和核心。

从妄自菲薄到坚定自信,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作为反对封建制度的价值观是进步的,但它是以私有制基础的,其结果必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归根结底,西方国家倡导的“普世价值”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在价值观上的显现。因此,绝不能把个别和特殊的价值观说成是普遍和普世价值观,也不能把“之一”当成“惟一”,更不能把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归因于“普世价值”,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向资本主义的“价值回归”,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中国已在新的全球化条件下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对此,我们要坚定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所谓“普世价值”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自由,是人民民主专政下的自由,是同纪律有机统一的自由;公正,是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的公正;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个关键词,既根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取了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思想,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与西方价值标准有着清晰分野。就此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包容互鉴所做出的郑重承诺。

从“普世价值”争论走向“共同价值”凝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概念,中国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概念,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在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征途中,中国要积极倡导共同价值,努力打造人类价值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然而,命运共同体打造过程中要有效防止一国的“偏好”沦为对他国的“偏见”。共同价值不同于“普世价值”,共同价值说明了在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追求,因而共同价值是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地域的,这与“普世价值”所鼓吹的超越时空、超越地域、永恒存在的价值有根本的区别。共同价值体现的是国与国发展中的共性,揭示了当今时代不同国家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命运。

“普世价值论”争论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首先,防止陷入西方话语陷阱。简单否定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盲目接受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观念同样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正是因为缺乏自信和迷信西方,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终于接受了西方的“普世价值”,这是一种误解。在当今西方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流价值观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和成熟起来的。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价值观捣鼓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面目全非。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裁剪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衡量我国的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揭露“普世价值”的本来面目,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类共同价值的存在。相反,承认共同价值,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普世价值论”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

其次,防止丧失中国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自信的方式谈论“大国崛起”。然而个别人仰视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这是中国文化最大的危机。面对日益复兴的中国,我们应充满自信。民族复兴是民族文化繁荣的契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有特色,要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还要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具备世界眼光、引领世界潮流。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再次,防止丧失话语权意识。如果说历史的任务是历史提出来的,那么现实的任务就是现实问题倒逼出来的。在21世纪,现实问题倒逼中国进行话语体系建构和提升中国话语权。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话语权斗争十分复杂、非常尖锐、相当严峻,而且是长期的。如今,在世界范围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中国话语优势,中国话语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一些方面处于“失语”或“无语”状态。失语就要挨骂,无语即被边缘化。由此可见,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提升中国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价值观竞争的背景下,一定要努力占据价值观竞争的道德制高点,争夺价值观话语权。价值观竞争是理想观念感召力、吸引力的竞争,只有站在制高点上,才能赢得群众、赢得未来、赢得话语权权。防止西化、分化和僵化,关键是改革创新,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清楚、讲明白。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与中国话语权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6BKS09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项久雨:《莫把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人民日报》,2016年3月30日。

责编/张寒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
以书之名:《岛上书店》叙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与现实意义
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交往”理论与全球化
理性看待西方“普世价值”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研究
“普世价值”思潮的自我包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