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关怀的视角谈当前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7-05-02洪文建张鸿

未来英才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育者关怀人文

洪文建+张鸿

摘要: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与突破口,人文关怀要求更加注重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实现与发展。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关键字: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这一概念最发源于现于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中,而后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人文的内在含义逐渐演变为包括发展人创造的文化、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保障人权等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与文明密切相关,儒家将其看做是礼乐教化的简称,提倡人们通过对仁人智者的学习与交流,达到真、善、美的某种状态,最终的目的是引导人们达到更高的和谐境界。所谓“关怀”是属于伦理道德哲学的范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内尔·诺丁斯认为,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加深两者之间的情感进而达到和谐的教学关系,更佳的教育结果。这就是一种师者对学生投注或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关怀性教育,在道德和责任上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情感投入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也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具有十分廣泛和多元的内涵,它扩大了之前仅仅将人看做为客观现实存在的定义,承认人所具备的个性差异和多样需求,它尊重和注重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要,其关键在于注重人性和人本身的价值,要求实现人本身的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还有要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理性思考等,最终要实现人自由的发展和幸福的生活。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都表达出了真正的人文关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个体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本身的个性差异,对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肯定和关怀,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教育人的同时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价值尊严,彰显出高等教育的人文情怀。

当今高校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 这就决定着高校教育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的新视角与突破口。这在教育中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实现与发展,更加关注人的本性,提倡人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关怀理念,并创新人文关怀的方式和方法[1]。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大学生自身心理上的不健全、学校道德教育的缺乏以及生活环境影响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在观念上、道德上发生了一些偏颇。有些人常常将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致使有些大学生淡化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而过分追求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还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怀有否定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平衡心理来源于媒体对那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贪图奢糜等腐败之风的报道。此外,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没能有效的结合,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在对大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和约束上失去了有效性。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能很好的处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许多学生在当前形势下因为不成熟,也不能正确的把握和选择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从而造成知行脱节。

2、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巨大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有了思想上的重荷,就业压力也很突出,与此同时,社会也没有降低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反因为高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要求标准也相应的提高了,大学生普遍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及地区之间社会收入差距存在,而且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消除,所以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发展要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同时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个人自身发展问题使大学生思想容易陷入困惑,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现,心理问题突现出来,使大学生精神压力剧增。另外还有环境适应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情感压力等等都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

3、部分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信念不够坚定。在一份针对福建某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不高,对社会主义缺乏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在思想上,有些大学生思想稍有偏颇,自我认识不准确;有些人只相信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别说接受他人的批评与教育;还有部分人经受不起挫折,没有耐心解决困难,不能积极面对问题,经历失败后,甚至走上轻生之路。在政治上,有些大学生虽然将政治上的进步作为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但是自己不想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价值观上,一些学生太过功利化。由于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大学生过分崇尚自我,看淡社会,过于享受物质利益及享乐主义,对某些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导致不少学生追求“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有些大学生独立意识非常强,但集体意识却非常低。[3]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和整体意识,更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精神。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对策

1、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者培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自身完善和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研究和讨论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界的深化,积极推动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以此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活动实践,从而使高等学校和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加深了解。各高等学校要积极采取各种举措和行动,促进受教育者也就是高校大学生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关理伦,教育者也要综合教育工作实践和教育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及时开拓人文关怀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视野,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与重要地位。

2、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象的思想需求。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效果好坏的重要前提是开展教育者能够全面把握大學生的思想需求尤其是主导需求,教育者在了解学生情况之后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需求,还要进一步去关注学生的需要层次,从中寻找出学生最为关心、最为迫切也是急需解决的思想需求。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让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做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做到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情况,加强沟通与交流,便于开展有效性的工作。

3、正确认识并合理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系统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久工程,具有系统性和持久性。人文关怀不仅包括关怀大学生思想进步、身心和谐、道德提升以及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实施过程也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因而具有持久性。仅靠思想政治教育者少数人和部分集体难以对大学生做到有效、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宣传部门、组织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等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培训和指导,使各教育相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能够更加容易也更加有动力开展系统且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有系统的、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人文关怀的实践,高校也应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认识并合理把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系统性和持久性特点,不断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4、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采取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所必须的。一方面,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定位上关爱学生成长、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服务主体、权益主体和动力主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形式的应用上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他们的平时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需求,始终朝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向努力,由偏重单向灌输到注重拓展渗透,由某些情况下的居高临下转向接地气的深入基层深入学生,在思想、在行为、在价值观选择上促进大学生的良性转变。

5、有效树立积极平等的教育观念。积极平等的教育观念是思政教育者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角度看来特别是这样。一是教育者要信任大学生有趋于完善与追求发展的潜质,对他们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同时也是充分信任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愿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每位受教育者,及时进行平和平等的师生交流。三是教育者要无理由接纳大学生,无条件助力每一位学生,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质与才能,懂得尊重、欣赏并且有效对待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跟踪这种变化的情况,使这种独特的个性能够被引导到正确有利的方向发展。四是教育者要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爱护学生的隐私、关心学生的成长、困惑与发展。最后,思政教育者要给予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大学生发挥优质的潜能,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某种情况下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忽视学生追求个性,改掉强制命令的工作方式来教育和管理学生,转变为做到尊重学生、接纳学生、相信学生和塑造学生,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6、努力强化人文关怀的角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人文关怀的角色意识,首先是要提高对自身需要关怀者的角色的自我意识,以关怀者的角度,用关怀者的

身份与责任意识,践行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自发到自觉,由原来的应然状态的关怀者转向实然状态的关怀者。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投入大量而又真挚的情感,坚持不懈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受教育者提升职业评价和职业幸福感,促进受教育者思想不断进步、道德有效提升、心理不断成长和价值不断实现,主动完善关怀者真善理念的理性自觉,不断增强理论素养,自觉提升道德修养,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岗位,踏实工作。此外,服务好学生,还要用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方式,用优秀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去启迪大学生,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获得教育的最大效果。除了教育者作用,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在的高校也要自觉树立人文关怀的角色意识,相关部门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更应该高度重视和有效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工作,加强对教育者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人文关怀,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对教育者的人文关怀行为进行奖励[4]。

如此看来,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设计的重要基础和努力方向。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复兴和崛起,都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在新的挑战与新的形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继续不断发挥和增强实效性,引入人文关怀,发展人文关怀,并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和关怀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促进和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论大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花会娟.2014.6.

[2] 论高校思想政教育治的渗透性.周宇.[A].高等教育研究.2005.

[3] 浅议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张施斌.[A].大学教育.2013.5.

[4] 大学生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研究.陈波.2009.4.

[5] 肖陆军.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考.黑龙江史志.2013.(3).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怀人文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