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经济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研究

2017-05-02范明林李思言

关键词:互助社企业

范明林 程 金 李思言

(1.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200444;2.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社会经济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研究

范明林1程 金1李思言2

(1.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200444;2.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社会企业作为非营利组织面对资金匮乏的一种应对策略,近几年在国内缓慢兴起。基于社会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研究发现,国内社会企业在采用市场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就业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其成效仍然难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因此,国内社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社会企业自身与政府、商业企业、服务对象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系统。

社会经济社会企业良性互动系统

一、研究缘起

截至2012年底,仅上海社会组织已多达10726家。但是当第三部门成为应对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时,非营利组织发展却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扩大资金来源?目前内地社会组织的资金大多源于三方面:政府财政支持、基金会项目资金、企业或个人的捐助。但是要回应更广、更深层面的社会需求,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传统公益模式中寻找一条全新的、自主的、可持续的道路是所有社会组织面临的问题。

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以及通过初步观察,本文着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从社会经济视角出发,社会企业对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实际功能是什么?第二,当前社会环境条件下国内社会企业所面对的主要障碍与挑战是什么?政府对于社会企业运作及发展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

“Social Enterprise”一词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4年提出。社会企业是指既利用市场资源又利用非市场资源以使低技术工人重返工作岗位的组织。①刘小霞:《社会企业研究述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英国是社会企业起步最早也是发展较好的国家,英国贸易工业部对社会企业的界定是:“企业在保持自身可持续生存或发展的同时,主要追求社会目的,其盈利主要是用来为企业本身或社会投资,并非为了个体股东或企业持有人谋取最大利益。”①陆汉文、蔡志海:《社会企业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王名、朱晓红:《社会企业论纲》,《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第2期。它比较全面概括了社会企业的重要特质:一是追求社会目的,二是盈利使用的限制。

本文比较倾向于如下定义:社会企业是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和创新筹资方式,主要由下岗妇女、残障人士、低技术工人、失业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组成工作或服务团队,售卖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利润不分红或有限分红的公益社会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但是,社会企业以市场化手段运作,在市场和资源中获得盈余,通过提供创新服务以满足那些被国家和市场忽略的社会需求,从而实现社会公益和福利目标;传统非营利组织只连接了公民与国家,社会企业将公民、市场与国家三者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这是社会企业的一大创新。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国内外关于社会企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略显单薄。迄今为止,关于社会企业研究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企业的特质与类型研究;②③④⑤Kim Alter.Social Enterprise Typology,http://www.virtueveutures. com/typology,2007.林海、彭劲松、严中华:《从NPO到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转型策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8期。台湾学者官有垣和香港学者陈锦棠通过对台湾与香港两地比较深入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详细地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及其各自所具备的特质,对本研究极具启发和借鉴。第二,关于社会企业基础理论探讨。⑥⑦⑧⑨⑩①时立荣:《从非正规就业组织到社会企业》,《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第三,关于社会企业实践的研究。②③Kim Alter.Social Enterprise Typology,http://www.virtueveutures. com/typology,2007.林海、彭劲松、严中华:《从NPO到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转型策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8期。

上述关于社会企业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本文对“社会企业”的理解,形成了社会企业的评判标尺,也在个案选择方面具有筛选标准。同时,对社会企业功能、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以及境外社会企业案例的分析,都为本项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但国内学界对于社会企业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也很少探讨社会企业与政府、市场和其他相关实体单位的互动关系,因此,这些议题或主题成为本文研究的关注点。

本文的研究基于“社会经济”理论视角,该视角由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Thierry Rantai)首先提出。他认为:“社会经济”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的”。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将“社会经济”进一步界定为非营利组织中的经济形式,并且强调“社会经济”将是人们进入后市场时代的必然选择。“社会经济”的关键作用是在市场经济容纳的人数日益减少时,通过志愿组织或者公益项目,接纳那些技术性失业者,向他们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新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和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社会经济”有别于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在上述理论视角下,本研究通过对5个社会企业的研究,来探讨和印证社会经济理论的3个重要观点,即社会效果要用经济来衡量,引导失业者在“社会经济”中就业,以市场力量解决社会问题。贯穿于本项研究的方法是个案研究方法,具体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参与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其中,5家社会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深度访谈的5家社会企业的基本信息

三、“社会效益最大化”——社会企业社会功能分析

社会经济理论强调,经济活动就是如何使人类福利达到最大化,①Lutz Mark,“Economics for the Common Good:Two Centuries of Social Economic Thought in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London: Routledge,1999.主张经济行为是一个与社会、文化、价值互动的过程,强调合作,注重改良,强调经济社会的演化发展,②Figart Deborah M.,“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Living Standards”,Review of Social Economy,2007,65(4):391-405.国内社会企业的运行首先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

1.引导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中就业

此次走访的5家社会企业中有4家提供残疾人服务,其中,就业及相关服务是首要的项目。

(1)YG工坊的就业服务

目前上海市残联系统在各区各街道设立阳光之家、阳光心园、阳光家园,分别为区域内的智力障碍者、精神障碍者以及肢体残疾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YG工坊便是某镇残疾人服务社承接上海市某区残联2011年助残公益项目后运作的衍生机构。这个项目主要是借地方特色——黄草编织和竹刻,通过聘请草编能手和有声望的竹刻老师进行传统特色手工艺的教学,对服务社的部分学员进行全日制辅导和技能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技能,最后能独立创作作品。在访谈中YG工坊负责人对研究者说:

我们是从2011年开始承接的项目,但是我们没有什么专业人员,也不太清楚要怎么做。开始的时候就是按照残联的要求,写了标书,中标以后就按照标书上写的来做,一点一点开始的。工坊现在是36名残疾人,主要是通过YG工坊提供一个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今年(2013年)已经是我们第三个项目年了。

培训是一年一期,有些学员是顺利毕业,还有些是属于肄业。现在在我们这里学习的,草编是7个人,竹刻6个人,然后签了就业协议……我们拿(这些)学员作品给人家看,(人家)后来就招过去工作了……

显然,工坊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实施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是:一个是职业训练,另一个是实现就业。

(2)L聋人协力事务所提供的就业服务

L聋人协力事务所创始人R在一次公益筹款活动中发觉公益也是需要去做策划跟推广的,于是就放弃了广告设计公司的工作去了公益机构,从中接触许多公益理念,此时恰逢市民政局与从事社会组织孵化的NPI合作,邀请从事残障人士社会服务、有社会企业运作理念的组织进驻公益园区,政府提供一定补贴。借着这个契机,R正式成立了L聋人协力事务所。事务所组建了一个设计团队,听障设计师和健听设计师人数各一半,通过接一些政府的、商业的、公益机构的设计订单,所赚利润维持整个机构的运作。除此之外,机构集中了很大精力开展另一个与就业相关的培训项目。R很早就意识到了在聋校学设计的学生在劳动市场中被排斥,对此,他有深刻的体会:

目前在国内,这些(聋哑)孩子大部分学习的专业是设计类专业,不像英国、美国,他们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专业都可以学。但是他们毕业以后由于沟通的问题大部分还是从事体力的劳动,或是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于是事务所开始考虑设立一个就业培训项目,在听障学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听障学生搭建一个企业实习平台。我们的做法就是去普通的大学院校找到一个和他们(听障学生)学同样专业健听的学生,把他们做“1+1”的绑定,推荐到企业去实习,那个健听的孩子可以帮助有听障的学生学到沟通的一个(方法和技巧),他自己也能得到实习的机会,也是个锻炼。这样的话如果他们大学是四年寒暑假,等于有一个八次很长时间的和社会、所学专业及企业密集接触的机会,通过这种机会自然而然让他毕业之后能够比较顺利地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而不是和这个社会完全脱节。

“1+1”实习平台的搭建,是一个使得多方受益的创新。不仅是听障学生和健听学生能够获得实习的机会,企业也能够通过L事务所这个第三方得到更多更好的实习生就业。对于“1+1”实习平台,在运作过程中L聋人协力事务所还不断加以改进,以便更好地实现聋哑学生就业的供需有效对接,促进聋哑学生更快、更对口地就业。

(3)LK互助社提供的扶贫服务

LK互助合作社坐落在XY市YW镇下辖的行政村,前身为YW镇农村发展协会,后来在农村发展协会下增设了扶贫基金。从最初的YW镇农村发展协会组建,到扶贫基金项目部的设立,再到生态养殖互助合作社的转型,最后到“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引入,互助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YW镇农村发展协会阶段(2002-2004年)、YW镇扶贫基金会(2004-2010年)和LK互助合作社阶段(2010年至今)。在5家被调查的社会企业中,只有LK互助合作社不提供就业,但是它向贫困的服务对象提供小额贷款,所以也是间接地促进和帮助服务对象就业与增加收入。在实地调查中,研究者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社员贷款用途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本次共抽查50户,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被抽样农户借贷资金用途

调查显示,村民向互助社借来的钱有两类用途:第一大类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可以称其为生产型贷款。其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进行购买农用物资,比如购买化肥和生产工具;其二是用于种植和养殖,如购买花生种子、购置鱼苗或鱼饲料、养猪和养鸡等。第二大类主要用于看病、求学和打工等,可以称其为“非生产型”贷款。显然,LK互助合作社的小额贷款比较有力地支持了村民发展生产,从而也积极地推动了村民努力地摆脱贫困。

2.依靠市场解决社会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是,这些社会企业都高度关注或倾力于依靠市场来解决面临的诸如失业、贫困、残障康复等社会问题。

(1)产品销售——“门店+网店”

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运作过程,就是充分运用市场的方式或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增加经济收入以及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利用工商企业的市场销售手段和市场运行规则就是大多数社会企业采用的形式,这次调查的5家社会企业也是如此。

在访谈中YG工坊的负责人L向研究者介绍了一些YG工坊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情况:

(我们工坊)草编是找了两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傅,竹刻老师很年轻,但是很有本事的,年纪轻轻有自己工作室的哦。都是跟以前工厂里面一样,带徒弟的那种。教学都是在门店,店面就在州桥那边,是个景点,人流量也挺大。我们是前店后坊,制作就在店里面旁边的两间屋子,中间的大间就是店。而YG工坊的销售途径主要是门店销售和网店销售,网店在淘宝上……

社会企业或者类社会企业产品的市场畅销度,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市场生存,是构成机构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根据负责人L的介绍,目前YG工坊的草编和竹刻产品产量稳定,销量最好的就是礼盒装的草编拖鞋以及竹刻镇纸套装。L并未向笔者直接透露销售额,她只表示网络销量不错,有时候比门店销售的好,而且,不少顾客在了解到制作者都是残障人士之后更觉得产品很有意义。

(2)“让学员们学有所职”

X工坊的创立人M先生拥有从商经验,这个经历让他想到社会企业不仅要有生产,还要有销售,要把学员引入进来参与到生产过程中。访谈中他说:

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链条,学员自己也有一些收入。不单单是肥皂这一块,我们其他的手工艺产品,比如说包包啊,都是这样分工,他可能就是只是做其中的一个环节,有点把他们变成是一个生产线的概念。……还是希望让学员们学有所职啦,就是你在做这个不是做一做、玩一玩就行,而是希望他们做出来的产品,真的是市场可以接受,顾客能够喜欢。他们在拿到这个补贴的同时能够感觉到自己拥有一些技术,而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并且还能帮家庭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从访谈资料中可以得出,社会企业就是希望借助市场的过程来部分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同时协助服务对象其他方面的成长。另一家社会企业AD面包坊同样强调通过社会企业来协助服务对象学会自我照顾,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自立起来。

(3)“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LK互助社通过提供小额贷款为贫困的弱势群体注入迫切需要的生产资金,以帮助服务对象增加经济收入。在操作过程中,互助社采用市场规则运作资金并服务于贫困农户,对此,从互助社近几年经营状况可窥一斑(详见图1和表3)。

图1 互助社存贷款息差变化趋势

表3 互助社存贷款息差具体情况

衡量互助社运营状况的一个指标是存贷款利息差,这也是互助社的主要收益来源;从经济利益角度,它反映了互助社的盈亏情况。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到,互助社利差总额的变化趋势始终在存款利息总额(互助社需要支出)和贷款利息总额(互助社的收入)之间徘徊。这说明,互助社始终都保持着盈余,只是有的年份盈余较多,比如2012年,存款利息支出和贷款利息收入都到达了历史峰值,相对应的息差总额也到达了历史最高。尽管有所波动,从总体息差变化趋势来看,它是平稳中上升。从经济效益看,互助社完成了自负盈亏,而且连年保持盈余。

何以会有这样较好的组织运作业绩?访谈中,互助社负责人W告诉笔者:

(互助社)有很多有效的制度,其中,“周周还款制度”就是根据市场原则设计的一项措施。“周周还款”要求村民“整贷零还”,每周组员“碰面”,向互助社还款。它是互助社运作的又一核心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在农村发展协会扶贫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引入格莱珉银行的还款模式,从而形成了适合本地农村的还款机制。“周周还款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多次的互动博弈。借用村民多次互动博弈的过程,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性规范,即互惠规范。这种互惠的规范有着“短期利他,长期利己”特点;它的内在的激励来自于小组内部的动力,如果第一个小组成员遵守约定,第二个小组成员就会受益,接着第三个小组成员受益……互助社利用增加博弈链的长度来激励小组成员的合作行为。另外,互惠规范还会带来外部压力,确保了小组成员合作行动的预期。在小组成员看来,如果不遵守共享的规范,那么就会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惩罚,比如自己的信誉受损和邻里交往受阻等。

总之,制度设计在充分利用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又根据农村文化的特点,通过村民多次参与,增进彼此了解,增强感情纽带和社区凝聚力,从而达成互助社运行目标。

3.社会企业社会效果难用经济衡量

综观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企业发展的历程,发现衡量社会企业的状况主要采用产量、产值、盈余、市场占有率等市场指标,然而囿于各种条件,国内社会企业的发展远未到可以采用经济指标来考量效果的时候。

(1)优胜劣汰的市场——“每分每秒都是战争”

既然生产市场产品,AD面包坊就要与其他商业企业一样应对市场的优胜劣汰,市场的选择不会由于社会企业的公益性和社会目标而变得友善,但是面包坊的发展条件还不完全成熟,面对这样的市场竞争,负责人Z先生告诉笔者“每分每秒都是战争”。

这里11个人工资其实支出也不是很多,每月大约支出在两万多块钱吧。但是这两万块钱挣来就很难,像我们卖这个曲奇,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第二个呢是原料用的比较好,要价格再高的话没人买,虽然现在很多人有这个意识说是做公益,但是他们想要既便宜又好还做公益,但是这世上没有这么好的事情。然后现在一个月基本上要3万块钱的成本,我们的毛利润其实是比较低的……食品行业利润是直接原料成本的4到5倍就是产品的售价,但我们只能达到3倍,我们也想更高一点,可是再高一点就没人愿意买了。你看那个蓝罐曲奇卖的比我们便宜,但是其实它的利润率比我们高太多了。它是机器生产,原料又便宜,就机器生产这一条利润就比我们高太多了。

面包坊不仅仅是为了利润而参与市场竞争,与其他的社会企业一样,他们还要考虑服务对象,“如果这只是个项目,时间到了就结束了,所有事情都不会这么艰难。但你知道你不能随便叫停,你后面还有很多学员,他们需要工作来得到价值和认可,他们对这些的渴望比我们对业绩的渴望更迫切”。访谈中Z先生说到社会企业的利润与社会责任时,显得颇为无奈。

(2)“社会效果用经济效益无法衡量”

在访谈中AD面包坊的X女士和Z先生都提到面包坊的生产活动不足以为社会经济做出太多贡献,但是它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用经济效益无法衡量的。目前面包坊的中期目标是构建一个流动的就业培训平台,尽管培养出来的学员与其他公司签约很让Z先生痛惜。“未来我还是希望可以能够有实力、有条件跟这些学员签订劳动合同,名正言顺地让他们在这里上班,但是这也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Z先生觉得还是不能停留在让他们找到工作、有个固定收入,更长远的是在减少就业排斥之后,还要让他们参与社会事务,面包坊要做的不仅仅是技能培训,还有意识的觉醒,要让这个特殊的群体真正被接纳,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参与……

当然,在研究中发现,难以用经济指标衡量社会企业效果还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对社会企业的经营团队来说,担心在对外营销的时候强调企业的公益特点,就可能陷入一种道德的困境,也担心将服务对象推向前台的做法有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第二,一些社会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比较热衷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的方式开展经营,项目式运作则弱化了社会企业的生存意识。

四、国内社会企业生存与发展外在环境探析

通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一个社会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生存及持久地发展,与有无明确的目标、领导者和员工之间互动过程中有无共同参与,以及有无清晰且发挥作用的制度等,都有密切关系。同时,应当指出,政府与市场是社会企业外在发展的关键因素。

1.政府:支持与欠缺

在调查中,所有的被访机构都非常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从L聋人协力事务所的负责人R的介绍中,笔者了解到若不是民政局吸引其入驻创意园,L事务所便不会如此迅速成立,也不会有栖身之处;更不可能让一批优秀的听障设计师参与完成事务所承接的设计案,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工资,获得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X工坊的被访者M在访谈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

塘桥(街道)算是上海这边比较早地有这样的意识(指支持社会企业——笔者注),街道觉得(我们)这样的公益机构没有办公室不太应该,觉得可以帮这些公益机构提供一个办公场所,所以街道花费了不少钱建立了一个公益机构孵化中心,有像我们这样的公益机构,没有办公地点的机构来入驻,免租税三年。

不过,被访的社会企业还是殷切期望政府能够对社会企业这样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进一步给予更大的支持。L聋人协力事务所的负责人R坦言道:

政府在做任何政策的推动上其实是相对保守的,比较新的项目,我觉得在做这样一个资源的投放过程上,政府的思考点会比较不一样。因此很多政策的出台,我们还是要等。

负责X工坊的M在访谈中也感慨地说:

要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如果说你没有一定的背景或者是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可能民政部门不会让你去注册的,你只能从工商部门注册先开始……那么几年下来之后,民政部门觉得你做民非这块应该没问题,他才让你注册,我们之前打算是工商这块就不要了,然后直接民非注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民非不能有销售这一块,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调整,就是民非跟工商两家同时进行,民非通过培训这些残障人士工作技能,然后衍生出来的产品希望是通过工商、社会企业来进行销售,那么销售的资金再返还给民非这边做培训的支持……

类似X工坊这样的社会企业还有不少,社会企业概念引入中国的实践并不长,民间实践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是相关的政策和配套的管理措施还未出台。许多机构都要用“两个班子、一套人马”的曲线思路来进行实践探索,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社会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限制。

2.市场(企业):合作与竞争

市场(企业)也是影响社会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和微妙的外部环境。即便是社会企业,也要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运作,访谈中AD面包坊Z先生一再强调的一个思想是:“不管做什么也不能让产品问题去影响公益本身。”所以,AD面包坊坚持采用高质量甚至进口的原材料,还聘请香港烘焙协会的副会长Q先生不定期来面包坊做技术上的指导。

L聋人事务所与市场(企业)呈现了另外一种状态,它的策略是,首先考虑与市场(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在此基础上展开有序竞争。机构负责人R这样对笔者说:

七八月份基本上企业已经定下来了,像去年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共有十二家企业参与,这十二家企业譬如说第九城市是做动画的,然后像携程是做旅游的、淘米是做二维的动画设计的,那我们根据学生的状况、他们的特色,我们把他们分到不同的组里面去,然后我们会去企业那边调研,譬如说企业的岗位要求是什么,我把相关信息拿回来之后去模拟这个环境,譬如说有三个孩子未来要到九城去的,那九城的环境是怎么样子、对孩子们的要求是怎么样,然后回来我们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模拟实践。

接收实习生的企业提出要求,由第三方整合、筛选、提供岗前培训,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通过努力,R和他的L事务所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认可,企业愿意与事务所合作,提供一些持续的资金。但是,R也明白地看到这种合作背后隐藏的冲突,他认识到,由于和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合作,费用低要求高,承接这样的项目会影响收益,不足以维持事务所的运营,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将客户焦点从政府、公益组织合作逐渐转变为商业企业。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本文至此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从“社会经济”的理论视角来看,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和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社会经济”有别于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而国内的社会企业注重政府引导社会就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突出了帮助弱势群体就业的社会意义,具有明显的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功能,显然,社会企业属于“社会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第二,社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社会问题完全由政府包办解决的惯性思维与一贯做法,开启了依靠市场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思路与途径,事实表明,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或一条值得尝试与倡导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第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企业相比较,国内社会企业的发展还相当不成熟,尤其是无法通过经济指标来衡量社会企业的成效。

2.进一步讨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企业寻求的社会目标大致相同,即将弱势群体整合进劳动市场,并且提供商品和服务。在国内,社会企业也在慢慢兴起,许多企业将社会责任内化于原本的企业之中,也有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在购买服务的项目制生存中寻求突破,利用商业运营转型。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内地社会企业的生存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参与因素有以下四点:政府、商业企业、服务对象和消费者(顾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在图2中,三个不同的体系已经分别用不同颜色予以标注。

(1)政府与社会企业

体制改革使政府退向后台,在公共福利服务领域做出让渡,给予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机会。传统的国家包揽的福利提供方式不仅需要巨大财政投入,而且还可能造成对服务对象权力的剥夺,然而社会企业却能够通过提供岗位解决就业,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通过技能培训、形象重塑、意识提升等方式对服务对象赋权。当然,社会企业的生存与政府的关注和推动密切相关。政府不仅能够通过项目运作对社会企业进行孵化,而且能够通过鼓励性措施促进社会企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福利领域的放权给社会企业提供了生长空间,同时社会企业的壮大也回应了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成为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公共团结的巨大推力。

图2 中国内地社会企业生存关系图

(2)商业企业、消费者与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集中在市场这一点,商业企业对社会企业可谓“亦敌亦友”,市场不仅成为了两者竞争的“战场”,同时也能够成为合作的平台和基础。尽管如此,社会企业与一般商业企业的生存目标不同,出现风险的系数高,一旦出现失败,同等情况下商业企业损失的是资金,但社会企业的失败直接伤害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往往都是弱势群体,因此这种二次伤害不容忽视。但商业企业既是社会企业的竞争对手又是合作对象。商业企业的市场经验,成为社会企业的压力,但商业企业通过购买产品、服务等方式与社会企业形成买卖和合作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企业的发展。

多数消费者(顾客)往往会因为产品背后的故事有意义而购买产品,这是商业企业营销的经典手段。然而社会企业大多不愿消费者“因感动而购买”,这样的消费行为尽管会为社会企业带来收益,却失去了竞争,失去了对产品生产者的尊重。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比同情、可怜更有意义。

消费者可以用手中的钱来为社会企业评价打分,而社会企业也是通过一次次的售卖行为,向公众传播帮助弱势群体的信息,重塑这一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企业的社会目标不止于对直接受助者的能力建设和赋权,还应致力于更高层面上的公共意识传播,在于促进平等和尊重的社会氛围的建设,生产公共性,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

(3)服务对象与社会企业

消费者是产品的购买者,服务对象是产品的生产者,在这二者之间,社会企业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关乎社会企业的核心,即使命感。对社会企业而言,社会企业于服务对象的帮助不会停留在表层的解决就业,必定会深入到社会福利的核心层面,促使权力的再分配与重新整合,推动福利制度的改革。因而社会企业通过商品交易为弱势群体的社会形象进行重塑,在公众中推动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的形成,扩散公共意识,实现公共性的生产,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这种对社会的使命感也约束了社会企业对利润的追逐,通过对利益分配进行限制保证社会性和公益性。正如美国记者戴维·伯恩斯坦所言:“商业企业家对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社会企业家就对社会变革就意味着什么。”对许多社会企业家来说,引导团队发展的社会企业家精神体现的是公民意识。

服务对象与社会企业形成一种重要和密切的互动关系。服务对象是社会企业产品的“生产者”,而社会企业则通过技能培训、就业、销售以及收入的获得等环节为服务对象赋权。

(责任编辑:徐澍)

Social Enterpris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heory

FAN Minglin1,CHENG Jin1,LI Siyan2
(1.College of Sociology,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2.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s&Technology,Xi’an 710000,China)

As domestic NPOs'strategy when lacking funds,running social enterprises has been slowly rising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the main view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heories,studies show that as a market method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social problems and helping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employment.However,the effect is still difficult to be assessed by economic indicators.Therefore,a fine interactive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mong government,commercial enterprises,service recipients,consumer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themselves.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requires their joint efforts.

social economy;social enterprise;fine interactive system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困难群体和社会企业”(范明林支持,编号为13ZS061)的阶段性成果。

范明林(1959-),男,上海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政府组织、社会工作实务;程金(1977-),女,江西南昌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非政府组织、工会社会工作;李思言(1989-),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教师,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社会工作。

C916

A

1008-7672(2017)02-0009-10

猜你喜欢

互助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谨防农民资金互助社异化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合作制、在地化与农村信贷供给——以合作金融组织资金互助社为例
始终坚持合作制原则构建农村金融新体系——我国台湾地区储蓄互助社发展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