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之探索

2017-05-02蒙俊宏

现代交际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能力高职

蒙俊宏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高职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理念与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内涵及相互关系,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探讨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路径,旨在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 高职 学生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47-02

国家出台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也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的。[1]所以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体制,优化教学资源、环境,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体系当中,这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中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是专业设置和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社会与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行列中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不断探寻学徒制教学的建立和发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升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现代学徒制理念与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内涵及相互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结构的变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还要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并且在具体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目的,现代学徒制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体系重构为纽带,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创新性地融入现代学徒制教学理念,为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滞后

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与企业的现实利益需求进行高度的结合,导致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存在一定的缺失。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教学实施存在框架化和僵硬化的特征。导致学生的知识技能始终停留在理论化的阶段,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

(二)传统人才培养办学的资源组织不力

首先,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从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双证型教师。难以高效地指导学生展开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主要是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办学經费来聘用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学人才。其次,高职院校难以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资源的联系,例如,社会企业会因为受到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经常出现产能过剩,资源闲置等现象,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高职院校未能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设施与设备来补充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资源,难以实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双赢。[2]

(三)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效能较低

传统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力度建设不足。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实施的系统性,难以与时代性创新理念保持协调和统一,难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对学生发挥的指导性作用不足。课程缺乏实践性,内容陈旧、空洞,致使教学方法的分类原则不清。其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管理效能评估指标设计难、客观测评难、评估数据科学化处理难等问题。教育实践活动有企业人员的参与,能够将教学体系,与企业实际的需求有效结合在一起,但是,高职院校没有积极聘用企业员工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难以保持一致。

(四)社会就业现状诱发的人才培养困境

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保持高度的人才培养输出联系,很多企业在10月份就会启动校园招聘计划,但是通过调查发现,2016年10月到12月期间,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数量少了将近100家,企业需求的人数也下降了将近33%。通过对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能够正式与企业签约的就业生比例仅有12%,与2015年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社会人才市场呈现一种饱和的状态,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院校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输出道路。

二、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路径

(一)激发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活力

制度的创新是高职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保证,将政府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人才要求融入到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体系当中,激发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创新活力。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宏观解读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研究社会企业、社会市场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制度环境,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开发体制,制定具有自身学院特色,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特色的教学方案,并且在制度上规范各种教学行为,提高学徒制教学的效率。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强化高职教学机制与相关行业之间的结合,共同开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职业技能、职业需求、职业发展等方向,建立人才培养的标准,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最后,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核心,积极寻求地方政府,以及当地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实现学徒制模式与政策、市场的对接。

(二)强化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力量建设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3]在这个过程中,师资力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流程,积极展开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展开知识的传授,保证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市场发展规律、企业发展要求保持统一性和协调性。第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教师培训平台的方式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教学的经验,强化教学的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其中实现行与知的循环转化,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教师评估体系标准,积极吸纳高素质、高技能教师,充实高职教师队伍。

(三)优化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资源组织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运用市场机制来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现代学徒制度体系。高职院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在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和行使教育管辖权的时候也要坚持将市场手段融入教育管理实践当中,取代传统的行政命令式教育管理。第二,现代学徒制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运用需要有充足办学资源的支持。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学徒制专项经费制度为核心的办学资源调配新模式。同时,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政府教育经费和建设经费的支持。院校内部财政部门应该尊重学徒制师傅对转型经费的自主支配权,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费使用效率。同时,地方政府应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在严格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高职院校实行税收上的优惠。第三,高校积极鼓励各种社会资源力量加入高校教学实践当中,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第四,要扩大实践办学教学资源在办学总资源中的比重,与社会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方式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人力资源输出成本。

(四)变革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科学分析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抓住就业市场的机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现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灵活性,与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就业形势建立客观的联系,消除评估体系中的主观性评价结果影响。[4]其次,高职院院校应该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管理的根本,界定教育管理部门与现代学徒制教师的职权范围,保证教师能够有效调动教学资源,控制教学的进度。最后,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引进社会化的力量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为学生今后职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应该激发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活力;强化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力量建设;优化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资源组织;变革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升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參考文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2]王琳.论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3).

[3]祝宝江.“群智能型”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

[4]刘淑娟,刘艳红.浅析中高职衔接的另一种模式——现代学徒制[J].成人教育,2015(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创新能力高职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