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茶业产业集群探析

2017-04-29焦扬

商情 2017年9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建议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茶业对于农业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产业集群角度,对安徽省茶业发展进行探讨。通过对茶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品牌经营能力不强、茶产业周边服务及旅游资源潜力未开发的问题,最终提出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拓展茶叶应用领域、整合名茶品牌资源,加强品牌建设、建设茶旅一体化以及创建电商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茶业 产业集群 建议

一、背景

(一)安徽茶产业基本情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形丰富多样,根据百度百科数据显示,平原面积占安徽省面积的45%以上,丘陵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5%;且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交替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从环境上来说就十分适宜茶叶的种植。同时安徽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并不断累积形成了徽茶文化,逐渐为众人所周知,在目前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中,安徽的茶叶就约占有三成。安徽是全国重点产茶省,是名茶优茶的重点产区,其茶产业不仅具有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品质优势,还拥有丰富的茶业科技教育资源,其中教育部重点茶叶实验室就设在安徽。

从分布的城市来看,宣城、黄山、六安以及安庆为安徽茶叶的主要产出地;从品种来看,安徽茶叶种类丰富,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茶园面积在不断扩大,茶叶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观察2011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安徽省茶葉产量大约从8.76万吨增加到11.2万吨,并在2015年产量达到最高,2016年产量比上年下降0.7%。对比全国其他产茶大省发展情况可知,安徽省茶业作为地方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作为重要的传统农业产业,茶业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发挥并没有那么明显,还需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一词最早由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提出,具体是指特定产业在特定区域中的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众多企业,与其发展相关的机构组成的群体,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组织形式。

而农业产业集群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创新,是产业集群模式在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上的创新,将农户、相关企业以及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产业集群的效应来推动农业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安徽茶产业集群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安徽茶业产业的集群对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茶农、茶叶的中小企业以及市场集聚,使得从最初的原材料采摘到最终的产品形成以及在此过程中密切相关的服务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发挥好产业集聚的地域化集聚、专业化分工以及社会化协作等特征,以此能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扩大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安徽茶业产业集群现状

关于安徽茶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大体上将从茶叶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销售和贸易等环节来进行分析描述。

安徽省茶园面积约达167千公顷,并且现已建成一批规范化的无公害茶、绿色茶和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安徽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已超过1000多家,并覆盖多个地区,但生产规模不够大,从整体上来说安徽茶叶加工仍然是以传统加工的设备为主,整体加工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效率较低。在销售和贸易方面,茶叶出口也有较快增长,根据安徽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安徽茶叶出口24279万美元,增长7%,出口企业中也有较快增长的,我省的歙县薇薇茶业出口6785万美元,增长56.7%,但存在着茶叶出口量增加与需求量下降的矛盾。在技术研发方面,安徽的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及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均有重要的科研成果,但缺乏统一规划,目前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没有让这些优质资源很好地施展作用。在营销环节方面,安徽欠缺大的国家型批发市场,也缺少为众人所知的品牌经销商,短板很大,发展缓慢。

石璞在其《安徽茶产业竞争力分析》中提到过,“从整个世界的茶产业价值链来看,茶叶种植约占整个产业链的 12%,技术研发约占整个价值链的 17%,茶叶深加工占比约 26%,营销占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约 45%。”因此可以得知,营销、深加工以及科技的投入在整个茶产业价值链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关键性的环节对安徽茶产业集群形成明显的集群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现状来看,安徽茶业还是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故安徽的茶产业链还有待合理开发。

三、安徽茶业产业集群存在问题

安徽茶业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阻碍了安徽茶产业的发展,经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

安徽茶产业在资源和品质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很适合进行茶叶的深加工。茶叶的深加工能大幅度提高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速溶茶、茶皂、茶丝巾等深加工的产品对新一代的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但与我国其他产茶大省相比,安徽省茶产品缺乏很好的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发展较滞后,不利于安徽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品牌经营能力不强

徽茶品牌多,但是品牌经营能力比较弱,成为做大做强徽茶品牌的阻碍。当前全省就有几十种名茶,几百种品牌,而且安徽省各产茶区普遍存在着企业小而多的现象,因此也就有了相应的商标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区分的问题,从而导致竞争力减弱。虽然在多年的市场培育中有一些地区性的骨干企业,但在规模和实力上仍然不能整合代表当地的品牌,故虽有名茶但无名牌,徽茶的品牌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三)茶产业周边服务及旅游资源潜力未开发

安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有很多旅游景点邻近于产茶区,综合近年来省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是一个带动茶业发展的良好时机。以安徽歙县为例,其境内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是中国徽文化之乡;同时也是重点产茶区,黄色毛峰、黄山银钩、歙县花茶等均产于此地,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这是延长产业链,促进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但是了解得知茶产业的周边服务、配套建设尚显不足,茶产业与旅游业没有进行深度融合,缺乏良性循环的茶旅互动,茶区转变为景区仍亟待完善。

四、安徽茶业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的内容分析,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发展安徽茶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一)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拓展茶叶应用领域

对茶叶进行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有效解决途径,对中低档茶的寻求出路、茶叶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有重大意义。茶叶不仅仅是单一的饮茶形式,结合创新思路,我们更应该把它融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茶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大科技的投入,高效利用茶叶资源,并与工业化相结合,不断进行精深加工,生产出迎合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茶产品,逐渐形成真正的茶业产业。必须依照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促使茶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茶业生产方式,更加注重面向大众,迎合消费者需求,从而增强茶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整合名茶品牌资源,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我省茶叶市场竞争能力还需要加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升其品牌影响力。要积极踊跃地创建、整合、宣传以及维护好品牌,以此塑造良好的形象。在维护好产品经营的基础上,要进行整体策划,打造出徽茶的强势品牌,可以依托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等知名产品,适当地整合全省茶叶品牌资源,对内把关好质量,对外塑造好形象;在产品营销方面,可以适度鼓励茶叶企业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由安徽省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参与,在徽茶的主销区每年开展几次大型的宣传推介活动,甚至参加外省或全国的相关活动,借助媒体的表达,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对外影响力。除此之外文化是发展的基石,在对茶产品打造品牌过程的同时还需要对茶文化进行营销,比如通过普及茶文化知识,对茶叶保健作用的广泛宣传,引导消费者对茶有更深度的了解。

(三)建设茶旅一体化

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建设茶旅一体化。应当抓住现省内旅游行业发展的机会,在坐落或邻近于产茶区的省风景区,积极培育新生态,努力打造茶文化的氛围,让旅客有所了解,发展茶旅游。可以寻求有关政府的重视或政策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并完善茶园生态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像酒店等周边配套服务建设,让旅客方便前来参观,逐渐打造出特色生态的茶叶旅游产业。

(四)创建电商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带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的茶业将面臨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但总体趋势是有利于整个产业发展的。安徽茶业需要进军电子商务领域,顺应时代潮流,在网络化消费模式日益流行的趋势下,利用B2B、B2C等模式去寻求市场突破,将茶业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运作结合起来,可以建立专业的团队,有专门的网上销售门店,拓展其市场营销,延伸其产业链,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不断形成茶业相关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以此促进安徽省茶业产业的发展。

把握趋势,实事求是,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其产业集群,安徽省茶产业发展会逐步形成良好态势,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士卿,田相辉.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探析与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23).

[2]许乃新,顾家雯.做大做强徽茶产业——安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04).

[3]石璞.安徽茶产业竞争力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4]杨泽军. 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08).

[5]顾公新,陈文友.提高质量,扩大出口,促进安徽茶产业发展[J].茶叶通报,2005,27(1).

本论文属于“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78612,指导老师:吴晓黎。

作者简介:焦扬(1996——)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4级本科生,国际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