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7-04-27李军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养策略高中语文

李军军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1300)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深化与发展。高中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肩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如何在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优势,使学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问题 培养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更加凸显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力求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知识、树立价值观、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提高人文知识教育的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语文人文精神培育现状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以及命运等方面的维护,其主要核心在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教导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但并不能设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就需要依托现有学科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由于语文学科特性,成为人文教育学科也存在其必然性,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文培育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是高考,高考也就成为了很多高中教师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提高考试成绩也无形之中成为了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首要任务,从而导致了教学理念的偏差,在教学中轻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功利性因素过强,通过题海战术和反复背诵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依托课本,对课文进行反复的分析,注重对文章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的挖掘。此种训练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但长远来看,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人文性却被轻视,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人文属性进一步削弱。在课程设置方面,语文是高中课程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据很大分量,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占据的课时较多,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时安排时,主要分为课文学习和作文训练两大模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修辞应用、语言鉴赏等方面,而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远离了实践的学习其学习效果是极其平庸的。

(二)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足

高中语文教师自身没有很高的人文精神素养,因此没有人文精神培养的意识,导致对教材与素材的理解不深,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发散性的拓展,教学过程极容易变成枯燥呆板的文章解读的平台,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的时代背景分析、文章结构分析、重要句子分析等成为一般课文的讲解套路,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人文熏陶,人文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主体,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知识水平高低以及自身素质水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这也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查和反思,对自己的人文知识水平与素养有大体的评估,根据授课要求,先从涉及到的课文、知识点入手,扩充自己的人文知识,满足教学的需求,继而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资料查询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增强历史知识、政治热点等方面的认识,坚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和意识,获得最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能够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不自觉地具备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素养。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魅力,在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尽职尽责,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影响,逐渐树立起自觉的人文意识。

(二)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放置在比较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不仅要把握住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还要注意提高人文素养培育在教学中的比例,引导学生体验人文情感,使学生能够自主对文章中的感性情感进行理性体会与思考。

(三)重视人文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也能够使老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较为深刻的反思。教师对学生進行评价的方式很多,不同的学生在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活动,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人文性的评价首先要对教师评价学生的态度有人文性的规定,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注意措辞与用语,在评价中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肯定性的措辞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励了其他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对于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带有暗示性的语言和动作提醒学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能够感受到被充分尊重,又能够实现与老师思维和观点的自由沟通,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初步塑造和进一步养成。

三、总结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面对高考应运而生的应试教育,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更要起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播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旨在将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育的问题提出来,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此问题,共同探究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秀阁.注重审美教育,绽放高中语文人文之花[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年8期

[2]周冬丽.新课程视域下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3年12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养策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