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

2017-04-26马静蕊

关键词:电切电切术宫腔镜

马静蕊

(河南省邓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南阳 474150)

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

马静蕊

(河南省邓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南阳 474150)

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不采取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与术后6个月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具有较好的疗效。

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黄体酮胶囊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宫腔镜电切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本文旨在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以我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32.25±5.14)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4.14±5.23)个月;治疗前行经时间5~11天,平均(8.51±1.26)天。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32.19±5.21)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4.24±5.18)个月;治疗前行经时间5~12天,平均(8.49±1.2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术前叮嘱患者禁水、禁食,术前一天阴道给予400 μg米索前列醇以软化子宫,进行硬外膜麻醉,使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在术前进行常规消毒及铺巾,将宫颈暴露并扩张至10号,采用奥林巴斯宫腔电切镜和膨宫机,选择5%的甘露醇为膨宫液,将压力和流速分别调至80~100 mmHg与100~150 ml/min,电切功率为35~45 W,电凝功率为60~80 W,按顺序探查宫腔四周、宫底以及颈管,观察息肉的形态与大小,对子宫内膜息肉与蒂部进行了解,进行环形电极切除以及切除息肉周围浅层内膜,病理检查切除的子宫标本,术后3天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2.2 药物治疗

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宫腔镜电切术后的5天或月经来潮前15天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为2次/d,100 mg/次,共计治疗3个疗程,一个疗程为10天。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疾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前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s)

表1 对比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s)

组别n时间月经量(mL)子宫内膜厚度(mm)观察组35术前342.51±119.3614.28±2.91术后3个月130.25±72.2611.24±1.21术后6个月138.47±71.247.68±1.67对照组35术前341.25±120.2114.31±3.01术后3个月268.24±79.2511.53±1.19术后6个月289.26±81.2410.21±1.68

2.2 疾病复发情况

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 [n(%)]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为5.7%[2]。内膜增生、雌激素水平上升、炎症等均为该病的发病因素,以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病理特征,子宫内膜息肉会导致患者经期紊乱或月经量异常升高,4.2%左右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恶性疾病[3],患者绝经后转为恶性疾病的概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来自于未发育成熟的子宫内膜[4],其中以基底部内膜最为突出,体内子宫内膜局部雌激素与孕激素失衡导致局部内膜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手术切除为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式,宫腔镜手术因其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上,但术后疾病复发的概率较高,术后复发与手术中未完全将息肉蒂部切除以及雌激素水平有关[5],由此可得,术后给予孕激素进行补充治疗十分必要。

黄体酮属于孕激素类药物,能够促进增生的内膜脱落,进而抑制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同时,黄体酮作为性激素调节剂能够调节患者血液中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水平,进而抑制雌激素水平升高[6],使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降低。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复发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后使用黄体酮胶囊进行后续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月经量,降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复发率,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1]郭晓霞,李欢芝,曹韶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37.

[2]李 朔.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5):398-400.

[3]刘咏丰.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的疗效及预后[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7):610-612.

[4]寇丽花.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516-2517.

[5]沈丹婷,夏伟兰,夏 珣.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5):50-51.

[6]周 艳,毛小英,王群丽.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5):799-80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11.1

B

ISSN.2095-8803.2017.01.036.02

猜你喜欢

电切电切术宫腔镜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与改良Madigan术治疗不同体积BPH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