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纯粹网络文学叙事和审美策略

2017-04-26李秀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文学价值研究》,(编号:2015B086)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机构为中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

摘 要:网络文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为了研究的精确性,有必要提出纯粹网络文学的概念,网络写手与网民交互创作的具有互联网开放性特点的“接力小说”,是有受众参与的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写作,这才是纯粹的网络文学,即狭义的网络文学。纯粹网络文学有着网络写作特有的叙事和审美策略。其作者灵活运用情境穿越和情境创设的叙事手法,通过情境创设实现了审美价值由单一审美到多元审美的重构。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小说,首先应该了解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审美策略。

关键词:纯粹网络文学;情境穿越;错位审美;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李秀岩(1982.5-),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艺术理论与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2

纯粹网络文学是指网络写手与网民交互创作的具有互联网开放性特点的“接力小说”。纯粹网络文学的出现,已不单纯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已成为一种文学存在形态。“网络文学的历史认证取决于它能否走进人文审美的精神殿堂,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互联网之于人类精神的技术解构与审美建构将使文学的价值本体经历一次新的格式化。”[1]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审美策略是其受到欢迎,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剧的根本原因。

一、情境穿越是实现叙事合理化的有效手法

所谓情境穿越,指综合运用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以实现交叉叙事,规避叙事过程中出现常识性谬误,实现叙事合理化的有效手法。这种叙事手法的大量采用增加了作品的玄秘色彩,使作品的可读性增强。

网络写手们通过情境穿越叙事手法来实现自圆其说,使叙事合乎逻辑,归于合理化。情境穿越,现实情境与虚设情境之间相互转换,从而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亦正亦邪、似合理又离奇的审美效果。在现实情境中,个体有很多事情是无法实现的。为了使叙事正常进展,网络写手则创设一个幻境,再假以一种超自然的诱因,个体则又无所不能。

網络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运用现代语境还原明代场景、人物,堪称情境穿越叙事手法运用的光辉典范。小说创作者是不可能亲临明代官员们的生活起居和钩心斗角的,然而作者假以现代官场上的人物言行,来虚拟重塑一个明代官场现形。这种叙事手法的成功运用,拉近了现代受众与远去为史的明代官场文化的审美距离,使得受众获得一种亦真亦幻的审美体验。

无独有偶,网络小说《超级兵王》、《鬼吹灯》、《盗墓笔记》和《老九门》等作品都成功运用了情境穿越的叙事手法,成功把握了受众审美心理,赢得了受众的眼球。《超级兵王》中以一个神秘的博人眼球的中南海特种兵高手作为故事主角,这个人物身怀各种绝技,堪称超能战士。一方面他有着世界上隐形的超级财团作为其活动的经济支持;一方面,他能自由出入中南海,可以轻松获得一号首长的接见,可谓是首屈一指的政治人物。他既可以自由出入俄罗斯、乌克兰,敢于交恶当地头号的黑恶势力,又能轻易获得战略性武器,可与一国势力斗勇。现实中,这些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作者为了使得读者能够按自己的叙事思路读下去。他告诉读者这是一个超能战士,你不要以为这是真的。然而,现实的地名、现实的人物,又使得读者更加认为这是可接受的,同时,更是愿意接受的。

《鬼吹灯》、《盗墓笔记》和《老九门》这三部以盗墓为题材的网络小说也是成功运用了情景穿越叙事手法来实现其叙事目的。三部小说的现实情境都少不了手持洛阳铲、身背黑驴蹄子、懂些《河洛理数》的盗墓贼。为了把故事讲动听,使读者信以为真,或者说让读者以幻为真,《鬼吹灯》先后创设了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等情境,这些情境都以真的地名来设定,但又讲的是虚幻的故事,让读者更多愿意把虚幻的故事当成真的故事来读。《盗墓笔记》则创设了七星鲁王宫、怒海潜沙、秦岭神树、云顶天宫、蛇沼鬼城谜海归巢、阴山古楼、邛笼石影等神秘诡异的情境。其中,穿插一些民间奇闻异说,再加上一些真实的地名和人名,使得这些本为虚幻的情境,拉近了与受众的审美距离,变得完全能够被接受。《老九门》的故事简单些但也很典型,一方面是现实情境中在日本侵华攻占长沙的前夕,几个盗墓贼为了生存下来,而上演各自神通;另一方面是陨铜幻境中,各路人马借助陨铜的神秘力量见得了各自的前世今生。现实与虚幻让这几个盗墓贼变得既有距离感又血肉丰满。

二、情境创设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情理通达之路

情理通达是实现审美价值内在和谐统一的必然要求。审美价值首推自由,其次当为秩序。自由发于情理,秩序孕于事理。自由,我们阐释其为联想自由、想象自由和叙事自由或者情境创设的自由,侧重于强调个体感性。秩序,成于理性,我们阐释其为道德理性、法律理性和逻辑理性,侧重于强调内在规律性。情理,成于约定,我们阐释其源于习性和习惯。事理源于情理,高于情理,是情理的升华。情理追求合乎人性。人性有七情六欲。文学创作当合乎人之常情,即应合乎人正常的情欲观念。

文学创作如果不明事理也不通情理其必归于失败,因为这样的创作不会被人接受;然而文学创作虽出离事理却能因情境创设的加入而合乎情理而取得创作成功。这里的关键在于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一种创作自由。这种自由的实现正是出离事理却能合乎情理的必要条件。需要强调的是,情境创设通过联想自由和想象自由实现了叙事情理通达,也使叙事格调变得奇幻色彩浓重。这正是将纯粹网络文学第三个特质归纳为“格调奇幻”的原因。关于情境创设的范例前面情境穿越叙事手法的阐释中已有列举,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错位审美是实现审美价值重构有效手法

“一种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以审美意识形态的方式,表现出了其用以立身的文学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2]错位审美正是纯粹网络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错位,泛指事物位置、方向等的颠倒、错舛。错位审美,属于审美心理范畴,泛指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用超越受众心理期待的方式错开受众对作品原有的心理定位,转而重构以突破受众心理预期来使受众获得审美满足的审美手法。

个体审美以一定审美价值为基础。而纯粹网络文学作品已不再完全由单一审美价值来支配。纯粹网络文学创作为了实现把握受众的目的,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审美价值多样性。错位审美实现了多元审美价值的合理植入。如《鬼吹灯》《盗墓笔记》和《老九门》等一些以盗墓为题材的网络小说作品,盗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不义之财,这样的价值追求显然不能被推崇和宣扬,作者笔触变化指向了审美个体的猎奇心理,转而将作品审美价值重构为探险,显然这又不是纯粹的探险,这里又有挑战未知的价值追求,但是光有这些显然还不能很好迎合受众审美价值追求多样性。于是创作者又将笔触转向魔幻色彩的渲染,这样便创作出一个类乎某种审美价值又超越这一审美价值,融多种审美价值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下面以图例说明这种错位审美手法。这里我们将某一种审美价值作为一个审美维度,单一的审美价值便形成单一审美维度,我们称之为单维度审美。而集多种审美价值于一体的审美方式,我们称之为多维度审美。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多维度审美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或说是重构而实现的一种自然过渡,这才是错位审美的真正内涵所在。也就是说,这多维度审美价值之间有着某种类似联系,而又不彼此等同。

下面再以网络小说《超级兵王》为例来阐述这种多维度审美的错位审美。身为特种兵的主人公首要的审美价值非忠诚莫属。然而小说却创作了一个亦真亦幻、亦正亦邪的超级兵王形象。这些是如何合理地融合在这个人物形象之中的呢?通过错位审美实现。我们将忠诚这一审美价值作為一个审美维度,兵王爱国爱人民忠诚于首长,这确实是一个忠诚的形象。然而作品中这位兵王又是一个多情的种子,他可以同时拥有多位超级美女的爱情,这似乎偏离了忠诚这个价值观,然而这几位超级美女对于这位兵王却又能忠贞不贰,这与现实多少会有些出入,让人感觉到审美价值冲突甚至审美不真实。作品中通过虚拟创设了一个魔幻情境,通过赋予兵王以超能,而使这一切都归于和谐。超越了现实,受众在审美上自然地接受了。下面以图例形式简单勾勒出这种错位审美内在关系。

以上是对纯粹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错位审美手法的简要描述。诚然,错位审美是需要情境创设的参与,因为情境创设是审美重构的必要条件。审美重构是实现错位审美自然过渡的重要前提。图例二、图例三中的魔幻与超能正是审美重构环节的情境创设。同时,这种情境创设自身又具有独特审美价值,这使得审美价值之间的过渡自然和谐。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纯粹网络文学虽属文学创作范畴,却有着网络时代独有明显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叙事和审美特点。不可否认,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叙事和审美规律对纯粹网络文学创作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纯粹网络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和更科学地认知和批评这一网络时代新生文化现象,对其价值做出正确的评判。

注释:

[1]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文艺研究,2002,(5):74.

[2]王晓英.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审美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3):120.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杨斌.消费文化与艺术创新[C].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金元浦,王岳川.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傅守祥.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王宁.消费的欲望: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9]尹世杰.消费文化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0]王一川.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及其互渗特征[J].社会科学,2006,(5):178-185.

[11]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文艺研究,2002,(5):74.

[12]王晓英.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审美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3):120.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
《黄河大合唱》在新时期的审美价值及重要意义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浅析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手”的审美价值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