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产后腰背痛的临床观察

2017-04-25綦平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腰背痛腰腿痛腰部

綦平平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产后腰背痛的临床观察

綦平平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产后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传统经皮电刺激(法国杉山盆底康复治疗仪U4)对40例腰背部疼痛的产妇进行辩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对照组40例家庭康复方式(包括健康教育及营养指导,辅助局部按摩,热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2.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产后腰背痛,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它具有安全、操作简单、见效快、能消除患者服药顾虑,治疗无疼痛刺激感,且对哺乳无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伴随症状,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产后腰背痛;中医辩证治疗

产后腰腿痛是产妇产后的常见症状,发生率较高。常规药物治疗不仅难以长期缓解,而且受产后哺乳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很难接受的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产妇产后的腰腿部疼痛问题,我院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法国杉山盆底康复治疗仪U4)对腰腿部疼痛的产妇进行辩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使用数字疼痛量表(NRS) 评价腰腿痛程度,和家庭康复方式(包括健康教育及营养指导,辅助局部按摩,热敷)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月在我院足月分娩,产后31 d到产后6个月出现腰腿痛的初产妇共80 例,其中产后30~41 d就诊者21例,产后42 d~3个月就诊者38例,3~6个月就诊者21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按中医辨证分型,血虚组11例,风寒组15例,血瘀组13例。全部资料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经阴道分娩,年龄25~35岁,平均(30±1.6)岁,新生儿体质量2.5~4.0 kg,平均(3.2±0.3)kg。使用数字疼痛量表(NRS)评价腰腿痛程度。两组资料经比较后,(P>0.05)差异不显著。产妇就诊时均无发热,无阴道流血,无严重内科合并症和并发症。

1.2 方法: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常规产后健康教育采用家庭式康复方法:加强饮食营养,鼓励产妇适当床下运动,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尽量避免久坐久卧久弯腰的行为,疼痛部位可以配合手法按摩及热敷。治疗组将每位患者辨证施治,共分三型血虚组,风寒组,血瘀组。每位患者采用传统经皮电刺激(法国杉山盆底康复治疗仪U4),使用50×50粘胶电极片共6片,血虚组取双侧肾腧,大肠腧,双侧血海,风寒组取双侧肾俞,双侧委中阳陵泉,血瘀组取双侧肾俞,双侧血海,足三里。电刺激强度一般为25~45 mA,患者感受到刺激部位发麻,自觉舒适,强度能承受,丝毫无刺痛感为宜。每次30 min,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腧穴定位:肾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血海位置为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委中在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阳陵泉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三里位置是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有一穴位为犊鼻,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腰腿痛的NRS评分和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疗效。治愈:腰背痛消失,弯腰动作时腰背部无疼痛感,3个月以上未复发;显效: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弯腰活动时稍有不适,日常活动无影响,3个月内不复发;有效:腰背部有轻压痛,弯腰活动时较前减轻,日常活动后有一定影响或减轻后短期内复发;无效:症状、体征同前无变化。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量分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腰腿部疼痛明显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产后腰腿痛的病因病机

3.1.1 西医[1]方面:①妊娠后,分泌系统发生很大变化,盆底胶原组织连接减弱,胶原总量减少,及分娩晚期受松弛素的影响,连接腰椎和骨盆的各种韧带也变得松弛。随着子宫一天天增大,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向下突出,压迫盆腔神经、血管而引起腰腿痛。即使分娩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不会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仍会有持续的腰腿痛。②产妇恶露排出不畅引起盆腔血液淤积,易诱发腰部疼痛。③产妇产后较少活动,喂奶姿势不当,使腰背部肌肉受损,下肢循环不畅。④产妇既往腰部不适,产后过度劳累可造成腰肌损伤。⑤既往多次妊娠,或人工流产次数多或房事不节,导致慢性盆腔痛反射引起腰痛。⑥产后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脱垂或子宫脱垂引起小腹下坠感,腰部酸痛。

3.1.2 中医认为产后腰腿痛,属于“产后风”范畴。发病机制主要与产褥期生理相关,产后气血亏虚,血虚生风,导致腰部及肢体酸痛麻木;或产后虚损未复感受风、寒、湿邪,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恶露残留子宫内,瘀阻经脉导致肢体关节疼痛。

3.2 TENS的镇痛作用机制:TENS是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表明TENS在各类急慢性疼痛治疗中有着显著的镇痛作用[2]。1965年Melzack等[3]首次提出了闸门控制学说(the 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该学说认为有一种类似闸门的神经调节机制.在引发痛知觉和痛反应前,神经冲动就受到闸门的控制.传导外周触觉和压力感觉的粗纤维(Aβ纤维)兴奋能抑制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细纤维(C纤维)上传兴奋信号。这两类纤维都能够把兴奋传至脊髓后角的第二级神经元(tract cell,T细胞),与T细胞周围的胶质细胞(SG细胞)发生突触连接,SG细胞能够抑制传入T细胞的外周疼痛信号上传至高位中枢。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融入我国中医针灸理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将西医的电刺激与中医学针刺相结合,已经成为临床镇痛治疗中重要的补充和替代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选取体表特殊穴位,通过皮肤将TENS的频率脉冲电流输入人体,经过适当的刺激量,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刺激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尤其适合于慢性疼痛。研究表明,TEAS能进一步使痛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使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受到抑制,从而减轻或抑制刺激引发的疼痛反应,防止神经系统过分敏感化[4-5]。

4 结 论

TEAS治疗产后腰背痛,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它具有安全、操作简单、见效快、能消除患者服药顾虑,治疗无疼痛刺激感,且对哺乳无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伴随症状,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修士宽,胡晓春.痛点点揉配腰部垫枕法治疗产后腰痛[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35.

[2] 李小梅.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镇痛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1):826-829.

[3] Melzack R,Wall PD.Pain mechanisms:a new theory[J].Seience, 1965,150(3699):971-979.

[4] 赵夏洁,尹金玲,李航兵,等.经皮神经电刺激的镇痛作用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1):3480-3482.

[5] 朱现民,尹连海.新时期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趋势[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33-35.

R274.34

B

1671-8194(2017)09-0187-02

猜你喜欢

腰背痛腰腿痛腰部
护腰最多戴3个月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治疗腰腿痛验方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背疼痛别忘查内脏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