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他综合收益文献述评与展望

2017-04-25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陈溪江钰

财会通讯 2017年7期
关键词:套期损益报酬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陈溪 江钰

其他综合收益文献述评与展望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陈溪 江钰

作为新列入财务报告中的项目,其他综合收益是目前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其他综合收益的研究脉络和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讨论了其他综合收益与净收益之间价值相关性孰高,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引入能否给会计盈余带来增量价值相关性,其他综合收益的风险相关性和契约有用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研究的方向。

其他综合收益 价值相关性 风险相关性 契约有用性

一、引言

国际会计准则将其他综合收益定义为,满足所有者权益计量及确认条件,当期不在损益表中计量并确认但未来能够影响损益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为了与国际准则趋同,2009年我国财政部正式提出其他综合收益概念,要求上市公司在损益表中列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净收益与其他综合收益之和)项目。引入综合收益是一种全面收益的体现,净收益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具有可持续性,而其他综合收益则是反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其特征即不确定性,同时列示在损益表中,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其更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本文通过对欧美会计准则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行梳理后发现,该项目主要包括: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损益、现金流套期未实现损益、最低养老金债务调整和外币折算调整。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区别在于不包括最低养老金债务调整部分。其他综合收益的提出,引起学者们对“其他综合收益是否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思考和研究。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为缺乏,故对国外的其他综合收益的重要文献进行回顾,可以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决策有用观是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目标,在此观点下当代会计研究形成了信息观、计量观和契约观三大主流理论。本文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出发,将其他综合收益的文献分为两大类,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决策有用性的其他综合收益文献分类

二、投资者有用性

(一)价值相关性价值相关性主要研究其他综合收益及其组成部分与股票价格和报酬之间关系。Bernard(1995)指出在Ohlson(1995)提出的净盈余理论之前,会计研究主要分析会计信息与股价和报酬之间的关系,而净盈余理论的提出将学者们的视角由信息观逐渐转为计量观,模型中的权益账面变化等于会计盈余减去股利,也就意味着会计盈余包含了普通股权益的所有变化。于是,如何衡量权益账面价值和收益成为会计准则制定的争论之一。由于美国会计公认准则(US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规定,不仅列报当期综合收益,同时还要反映累计综合收益,故基于净盈余会计理论时,综合收益比净收益能够更好的反映权益账面价值。曾经,对于净收益中包含了其他综合收益的争论,在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要么属于暂时性质(transitory),要么受到资本市场噪音的影响,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变化。Ohlson(1999)针对暂时性项目提出以下三个条件,当至少两个条件存在时才是真正暂时性的:自身无法预测、预测下期异常综合收益具非相关性和价值无关性。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他综合收益。

(1)可预测性。Lipe(1986)研究发现分解后的收入能够向投资者提供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是建立在可持续性上。同样,其他综合收益拆分成各个项目后,其增量信息对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也具有用性。然而,其他综合收益却是包括净收益在内的业绩衡量工具中,可预测性最差的,且不具可持续性(Barton和Pownall,2010;Jones和Smith,2011)。

(2)预测能力。预测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未来经营现金流和未来净收益的预测上。Dhaliwal et al(1999)通过观察1994年至1995年(报告综合收益实施前)估计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认为净收益的预测能力强于其他综合收益,但在净收益对来自经营活动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上,Kanagaretman et al(2009)持相反观点,通过观察1998年至2003年在美国跨境上市的加拿大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发现净收益的预测能力不如其他综合收益。另外,他们还进一步发现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与预测未来经营现金流之间显著正相关。Goncharov(2011)通过欧洲16个国家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预测经营现金流能力较弱,且经重估调整、外币折算调整和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损益调整后的净收益较其本身却并不能更好的预测经营活动现金流。然而,以上研究仍不能说明其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能更好的预测经营活动现金流。进一步来说,这些研究并未考察Olson(1999)提出的异常综合收益的预测能力,Ohlson(1995)指出,基于净盈余会计的理论,价值由账面价值和异常综合收益共同决定。Landsman(2011)提出脏盈余和真实脏盈余概念,分别定义为其他综合收益和来自于股票发行或回购且未记录在财务报表中的股票公允价值部分。他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和真实脏盈余不能预测异常综合收益(净收益加上其他综合收益加上真实脏盈余)。估计其他综合收益替代真实其他综合收益会引起潜在的计量误差(Chamber,2007)。

总体来说,其他综合收益对于经营现金流、净收益和异常综合收益的预测能力较弱。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其预测能力是否随时间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同时,其他综合收益对异常综合收益的预测能力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Ohlson(1999)的研究中,其他综合收益的可预测性和预测能力并未有相应结论。

(3)价格相关性。价格相关性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各项目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上。由于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的不同,其他综合收益的价格相关性研究至今未有统一的结论。以Dhaliwal(1999)为代表的认为净收益比其他综合收益对股价的解释力更强。Goncharov和Hodgson(2011)发现其他综合收益的确具有价格相关性,但其关联程度不如净收益。其他综合收益中各项目(公允价值计量下的重估价值、外币折算调整和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在控制了净收益和账面价值后,均与价格无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对分析师目标股价的变动是有相关性,但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却与分析师目标股价的变动无关。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的重估价值、外币折算调整与分析师目标股价的变动价值相关,但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与其无关。与Dhaliwal观点相反,Kanagaretnam et al(2009)认为其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更加能解释股价变动,他们发现可供出售证券和现金流套期的未实现损益与股价有强相关性,具体表现为股价与现金流套期未实现损失之间负相关,而与现金流套期未实现利得之间正相关。通过在Vuong(1989)检验中比较不同报酬模型之间的R2,即每股账面价值和包含了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损益的净收益的回归模型中R2比用现金流套期未实现损益和外币折算调整替代可供出售证券未实现损益的模型中R2值更大,进而得出结论,其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更加能解释股价变动。Cahan(2000)利用1992-1997年新西兰企业数据为样本,其中1995年开始要求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综合收益,采用价格模型发现固定资产重估价值调整,而不是外币折算调整,与股价相关性更强。然而,他们并未发现净收益与固定资产重估调整以及外币折算调整之间有相关性。同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重估调整和外币折算调整不能提高其他综合收益的价格相关性。Landsman(2011)通过将权益市值作为因变量,运用在Ohlson(1995)的价值模型指出,尽管真实脏盈余具有价格相关性,但其他综合收益是价格无关的。这表明尽管投资者不认为真实脏盈余是暂时性的,但投资者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对于估价来说是暂时性的。

(4)报酬相关性。报酬相关性被定义为财务报表项目和企业权益市场报酬之间的关系。由于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设计,不同的设计会导致研究结论的不同,且采用估计数代替真实综合收益也会影响结论。在早期研究中,Cheng(1993)对样本企业选取从1972年至1989年观察期,发现综合收益的估计数在解释异常收益时不如营业收益和净收益。Ahmed和Takeda(1995)发现以银行的投资证券损益为样本,无论实现或未实现的,均与收益呈正相关。通过假设综合收益的估计数,Biddle和Choi(2006)认为综合收益在解释年投资回报时较净收益更好。Dhaliwal(1999)通过运用Vuong(1989)检验到,较净收益而言,综合收益与年投资回报有更强的关联。但相对于非金融企业,综合收益在解释投资回报时不如净收益强,相反,金融企业的综合收益对投资回报的增量信息解释力远强于净收益。研究表明企业的商业模式对评价基于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及构成项目的企业业绩具有重要决定性作用。Kanagaretnam(2009)实证发现在加拿大企业中,可供出售证券和现金流套期的未实现损益与股票报酬具有强相关性,尽管现金流套期的未实现损失与报酬负相关。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其他综合收益与股票报酬没有显著相关性(O'Hanlon&Pope,1999)。

(二)风险相关性要求企业报表中报告综合收益的争论之一,即是其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更加不稳定,进而会提高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预期。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主体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机和不确定性(FASB,2010)。研究者通常会遵循FASB的概念框架和运用时间序列的股票报酬波动作为衡量其他综合收益的波动是否与权益全部风险有关的标准(FASB,2010;Ryan,2012;Black,2014)。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的前提假定是股价代表了投资者未来现金流情况。从Easton和Zmijewski(1989)研究中,可以得出盈余和股票报酬的关系随盈余的可持续性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企业风险与其他综合收益波动即风险相关性能够为价值相关性提供有利证据。再者,价值相关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风险相关。价值相关是来衡量财务报表项目与股票价格及报酬之间关联的最常用工具。风险相关性常用来衡量财务报表项目时间序列波动与股票报酬的时间序列波动。因此,尽管价格波动来自于企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闻,价格波动也不会导致平均报酬的偏离。简单来说,价值相关性主要强调最初时点的财务报表项目与投资者报酬之间的关系,而风险相关性强调财务报表项目与投资者报酬之间的变动趋势关系。Maines和McDaniel(2000)分析综合收益的列报如何影响不具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对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波动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如何影响相同的投资者对股票风险的评估。作者发现,无论综合收益是如何列报的,投资者能够准确估计保险公司的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波动。然而,投资者的股票风险评估表明,当综合收益在损益表而不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时,投资者对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高低起伏的波动反应更加敏感。综合收益帮助投资者评估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损益的风险情况,同时,当综合收益列报在业绩报表中时,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价企业风险。

Hodder(2006)分别观测收益波动与报酬波动之间内在关系,以及收益波动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通过收益衡量的指标,即净收益和综合收益考察了美国商业银行从1996年至2005年的数据变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波动性更强,同时,净收益波动和综合收益波动均与报酬波动和长期利息率正相关。然而,综合收益波动与权益市场变量显著负相关,净收益波动与权益市场变量无显著性。综合收益的增量价值波动,即综合收益波动与净收益波动的差额与报酬波动正相关但不显著,却与权益市场变量显著负相关,同时与长期利息率变量负相关仍不显著。Hodder认为综合收益增量价值波动作为其他综合收益波动的替代变量,并没有帮助投资者估算异常盈余。同时,增量波动与权益成本无相关性。也就是说,其他综合收益并不包含在异常盈余的计量中和基于盈余预测对的权益成本中,并且股利也未能反映其他综合收益。由于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极大不同,Khan和Bradbury(2014)发现三分之二的新西兰企业,在IFRS下,综合收益去除不动产、设备重估价值调整,其波动性仍比净收益强,但是他们未能找到证据表明无论综合收益的增量波动还是去除资产重估调整影响的综合收益增量波动与报酬波动的相关性。Khan和Bradbury(2015)以美国非金融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同样的检验方法观测数据,发现综合收益增量波动仍然与报酬波动无关,且不能用来估算异常盈余。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比净收益更具波动性,但是他们未能找到证据表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风险相关性。

目前,对于其他综合收益波动和企业风险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仍不够全面。如果管理者担心业绩报告中包含了其他综合收益会误导投资者,导致业绩波动性大以及使得报酬变化更大,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观测独立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这些项目如何与投资者报酬波动相关联来深入探讨其他综合收益波动和企业风险之间关系。在Black(2014)的分析中,研究重点在其他综合收益风险相关性,而不是综合收益的所有项目,其中包括净收益的各项目,主要原因如下:在IFRS和U.S.GAAP下,其他综合收益单独列示;独立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风险波动会使观测到的其他综合收益波动的替代变量和风险报酬比的结果不显著;一般来说,将净收益中的项目算进其他综合收益显然不合理。Black发现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波动与投资者报酬波动具有相关性,具体来说,通常被认为不在管理者控制范围内的可供出售证券和现金流套期未实现损益的波动均与风险呈负相关;然而管理者能够控制的非暂时性减值损失波动与风险正相关。研究结论与Badertscher(2014)的观点一致。

三、契约有用性

对于Dhaliwal(1999)的研究,Skinner(1999)提出质疑,将其他综合收益和股票报酬之间的关系作为投资者有用性的衡量方法是否合理。他认为作者没有强有力地说明为什么其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与报酬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尤其当投资者可能将其他综合收益看成是暂时性项目。Skinner认为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契约有用性可以帮助了解其他综合收益的有用性。那么其他综合收益究竟是否对契约有用?本文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债务契约和高管薪酬契约。

(一)债务契约当资金贷方在评估资金借方的信用质量时得到有用信息,那么其他综合收益对债务契约是有用的。Li(2010)研究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契约有用性,通过观测银行1996年至2005年的贷款协议,发现将近有45%的样本中,贷款契约中包含了有形资产净值合约,而其中90%的有形资产净值合约中包含了累计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

(二)高管薪酬契约Biddle和Choi(2006)发现净收益较其他综合收益在解释高管现金薪酬时更好,这就意味着其他综合收益在薪酬契约有用性上不如净收益。Bamber(2010)发现有强烈股票权益激励和职位安全感的CEO更倾向于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综合收益。另外,在业绩报告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比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综合收益能够提高CEO的股权激励和降低CEO的职位安全感的变化,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和披露质量与列报选择有关,管理者的契约激励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有决定性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投资者如何评估和回应其他综合收益及其项目,尤其在风险相关性上对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性。针对上述不同分类,本文提出的未来研究方向如下:

(一)价值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大多数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都是建立在长期性上,目前还鲜有文献研究投资者对其他综合收益新闻的短期市场反应。Bamber et al(2010)指出在研究列报选择问题时应考虑重分类调整情况。Dong et al(2014)研究了对可供出售证券重分类的价值相关性,那么重分类究竟是否会且如何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全部项目?IFRS将其他综合收益分为以后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项目和以后期间可重分类进损益项目,是否提高了投资者对其他综合收益的认识?这些问题值得未来展开进一步研究。

(二)风险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基于Hodder(2006),Khan和Bradbury(2014,2015),Black(2014)研究,本文认为未来研究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风险相关性,可从以下方面出发:首先,可供出售证券和现金流套期可用于利率风险套期。如果金融工具在套期利率风险时是有效的,那么套期究竟如何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风险相关性?Black(2014)研究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和累计其他综合收益波动性与风险呈负相关,那么负相关的程度如何反映在套期活动中?其次,相同的金融工具未实现损益通常确认在财务报表不同的项目中,那么相同金融工具的风险相关性是否也应损益确认不同而不同?最后,已有文献直接或间接考察了会计波动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Lee,2006;Amir,2010)。然而,由于其他综合收益比净收益波动性更大而导致投资者认为企业波动性加剧,其他综合收益的波动性主要由于经济变化还是管理者财务报告选择而导致?同理,其他综合收益波动性比净收益波动性更加超出管理层控制范围(FASB,1997,P.21;Bamber,2010)?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探讨。

(三)契约有用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其他综合收益的持续性与其契约有用性的关系,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即其他综合收益的运用可以在债务契约里提高其他综合收益的持续性。由于其他综合收益在财务报表中越来越重要,债务契约中是否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在其债务条款中包含其他综合收益,债务契约中的其他综合收益的持续性是否能够提高,这些都值得未来展开进一步研究。

[1]Ahmed,A.,Takeda,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on commercial banks’investment securities: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

[2]Bamber,J.Jiang,K.Petroni.Wang,Comprehensive income:who’s afraid of performance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

[3]Bernard,V.,The Feltham-Ohlson framework:implications for empiricist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5.

[4]Biddle,G.,J.Choi,Is comprehensive income usefu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

[5]Black,D.,Essays on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Dissertation,2014.

[6]Cahan,S.,S.Courtenay,Gronewoller,D.Upton,Value relevance of mandated comprehensiveincome disclosure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0.

[7]Cheng,A.,J.Cheung,V.Gopalakrishnan,On the usefulness of operating income,net income,and comprehensive income in explaining equity returns,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3.

[8]Dhaliwal,D.,K.Subramanyam,R.Trezevant,Is comprehensive income superior to net income as a measure of? 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

[9]Dong,M.,S.Ryan,and X.Zhang,Preserving amortized costs within a fair-value-accountingframework:reclassi?ca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on 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 upon realization,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4.

[10]Easton,P.,M.Zmijewski,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response to account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9.

[11]Feltham,G.,J.Ohlson,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nancial activitie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5.

[12]Goncharov,I.,A.Hodgson,Measuring and reporting income in Europ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

[13]Kanagaretnam,K.,R.Mathieu,M.Shehata,Usefulnes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reporting in Canada,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9.

[14]Khan,S.,M.Bradbury,Volatility and risk relevanc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4.

[15]Khan,S.,M.Bradbury,The volatility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arket risk,Accounting and Finance,2015.

[16]Landsman,W.,B.Miller,K.Peasnell,S.Yeh,Do investors understand really dirty surplus?,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

[17]Li,N.,Negotiatedmeasurementrulesindebt contrac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

[18]Lipe,R.,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components of earn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

[19]Maines,L.,L.McDaniel,Efects of comprehensive-income characteristics on nonprofessionalinvestors’judgments:the role of?nancial-statement presentation format,The Accounting Review,2000.

[20]Skinner,D.,How well does net income measure?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

(编辑 刘姗)

猜你喜欢

套期损益报酬
套期会计准则变更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研究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期间费用的理论探析
医生的最佳报酬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似花还似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