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隐喻汉译

2017-04-22张秀梅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张秀梅

摘 要: 在科技英语中,隐喻现象非常普遍。把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国人,有效地探索科技英语中的隐喻汉译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关联理论,译者在进行科技英语隐喻汉译时应多考虑中西方读者的认知差异,尤其是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尽可能寻找最佳关联,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主要方法有三种:直译;借译;意译。

关键词: 关联理论 科技英语隐喻 英译汉方法

一、关联理论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1986年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提出了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即说话人清晰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意图,而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明示的内容推测说话人暗含的意图。由于人们在认知结构上存在差异,认知语境也会因人而不同,对话语所做的推理结果因此不尽相同。交际要成功,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心理上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即交际双方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relevance)。交际通常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的假设,以最小的努力去达到最优的语境效果,最终获取最佳关联。

Gutt最先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他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1]。在《翻译与关联》一书中,Gutt较为精辟地论述了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指出了翻译要成功,关键因素是译文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寻求译文与读者的最佳关联。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涉及三方,一是原文作者,二是译者,三是译文读者。一方面,译者要把原文的信息、当时的语境及其他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推理,寻找原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以获取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如果在文化背景方面原文作者和译者存在不同,就很可能对语言形成一定的制约,从而对译者理解原文形成障碍。这时译者只有充分了解原文作者的認知环境才能正确理解原文。同时要了解原语和译语两者在表达方式、词语的文化内涵、语用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译者还要依据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通过运用妥当的方法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译文读者,以获得翻译的成功。总之,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译者要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受体。译者要尽可能使译文接近原文,使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地契合,达到逼真境界[2]。

二、科技英语中的隐喻认知

Lakoff和Johnson是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方面的两位突出人物。1980年两人合作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他们在书中对隐喻进行了新的诠释:隐喻现象在语言中极为普遍,它除了充当一种修辞手段外,还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手段[3]。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中提到:“隐喻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初始的概念域叫始发域,被映射的概念域叫目的域,人类具有隐喻思维的能力,经常用具体范畴去映射抽象的范畴。Lakoff和Jonson认为理解隐喻意义实质就是为了达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目的,将源领域(Source Domain)经验映射到目标方面的新生事物领域(Target Domain)[4]。隐喻认知在科技英语中非常普遍。一般来说,科学概念较为深奥和抽象化,为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广大科技工作者通常采用通俗易懂的隐喻来表达。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方面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新生事物,广大科技工作者经常采用较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来类比科学概念,即日常生活中一些为人们非常了解熟悉的事物特性、性能等被用来映射人们生疏、新奇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pecker啄木鸟来映射穿孔器、worm蚯蚓映射螺旋、cushion垫子映射缓冲器。在石油工业,一些设备的零件大多数是根据人体器官命名的。例如:油气的主管路叫作backbone pipeline,译作“干线”,用于起吊、搬运的吊钩ear译作“吊钩”。另一方面,通过用已知的语域映射未知的语域,用人们通常已经熟悉的科学概念隐喻崭新的科学概念,即借用其他领域中已有的概念来喻指新的科学技术概念。例如:最早有sound wave“声波”,后来又有了water wave“水波”和light wave“光波”,再后来科学家进一步把这水波特性映射到其他电气、气象学、地质学等领域,于是产生了wave filter滤波器(电气)、wave-cloud波状云(气象)等词汇[5]。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隐喻汉译翻译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不断发展,科技英语在现代语言材料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具有隐喻特征的科技英语非常普遍。要了解英美科学技术,把英美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国人,如何有效地翻译英语隐喻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英语隐喻的汉译总体上应尽可能使汉译语言保持客观、准确、简练和严密的特征。然而,由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英汉语言的隐喻表达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对于隐喻翻译译者可基于语境、文化、文本等多种因素选择翻译方式。可以选择传递它的意义或要重塑隐喻形象,或对它的意义进行修改,或把其意义和形象进行较好的结合[6]。在具体的实践中,科技英语隐喻的翻译非常复杂。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应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优的语境效果。翻译时译者要尽可能对语境进行分析,找到原文与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理解原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意思,使译文较好地符合汉语读者的理解与期望。

(一)直译—保留原文的喻体形象和喻义

尽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不同,但它们的思维具有隐喻性。它们的隐喻认知都是基于日常生活基本经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概念域映射方式,会用相同的喻体形象表达相同的喻义。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在翻译科技英语隐喻时,如果英语的喻体形象和喻义和汉语的相同或相似,英语原始隐喻能为中文读者所接受,这时原文和译文可以对等,汉译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保留原文的喻体形象和喻义。这种隐喻翻译较为原汁原味地从原语翻译至目的语,翻译方法较为简单,优势在于它既迎合了目标读者的期待,又保持了其原有的隐喻的形象。

例如:Unfortunately its failure model is a double-edged sword.Instead of throwing application-crashing exceptions,binding errors are quietly written to the trace listener.

譯文:然而遗憾的是,其失败模型是把双刃剑,它并不会抛出应用崩溃异常,而是将绑定错误直接写到追踪监听器当中。

原英语句子中double-edged sword指好坏两种结果。这种英语中的隐喻和汉语文化中的隐喻相同,所以可以直译为双刃剑,这种译法使得两种文化的隐喻形象和隐喻的意思得以传达。该译文能使汉语读者不费力地理解原文的意思,译者找到了作者所要传达的效果,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关联性,对中文读者产生了类似西方读者的效果。

(二)借译—转换喻体

在进行科技英语隐喻翻译时,假如原语英语言中的喻体与目的语汉语的喻体不能直接转换,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译者应该考虑中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借用汉语中的喻体来取代英语中的喻体,使得译文与原文形象基本对等,汉语译文更加流畅,这种表达方式汉语读者完全可以接受。

例如:The Nile itself— every lifeblood of Egypt.译文:尼罗河——埃及真正的生命线。

隐喻lifeblood“生命血液”强调埃及尼罗河的重要性。译者翻译时译成“生命线”以实现最佳关联。译者没有选用“生命血液”,而选用了中国读者熟知的“生命线”,较好地转换了喻体,使汉语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原文。译者采用这种方式使原文隐喻重现,并且中文读者不必费太多的推理努力就能获得最佳关联。

(三)意译—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

科技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翻译时不时地会遇到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科技英语隐喻。由于汉语文化中缺乏相同的隐喻概念或类似的概念域映射,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在科技英语隐喻汉译无法实现。根据关联理论,译者要充分考虑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使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译者的汉译策略是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以获得最佳关联性。

例如:The company has no choice but to offer discount to customers to keep the product running.该句中用了隐喻“keep the product running”,它原义指“使产品运转起来”,喻指“把产品推销出去”。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译者在翻译这句时,如果按字面隐喻意思翻译成“使产品运转起来”,读者会不知所以然,科学的翻译方法可以舍弃原文的喻体形象,将其隐含的意思翻译出来。因此该句可以译为:这家公司毫无办法只得给顾客提供折扣,把产品推销出去。

再如:We all need to look for ways to reduce our carbon footprint.句中footprint是隐喻,这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较容易理解。如果把footprint翻译成对应形象脚印,中文读者会很茫然。基于关联理论,从中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出发,译者可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将footprint翻译为“排放量”较能为中文读者所接受。所以这句可以译为:我们都需要寻求降低碳排放量的方法。

四、结语

根据关联理论,在进行科技英语隐喻汉译时,译者要尽可能对语境进行分析,找到原文与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理解原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意思。鉴于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应该尽可能再现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同时要注意重视科技英语隐喻汉译的表达效果和译文读者的反应。由于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环境,很可能会对同一语境做出不同推理,因此译者在汉译时不能被英文的词句和信息内容约束,应多考虑中西方读者的认知差异,结合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尽可能寻找最佳关联,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如能保留原文的喻体形象和喻义时,采用直译方法;如不能对等转换英语中的喻体与汉语的喻体时,尽量考虑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运用转换喻体的借译方法翻译;当英语中的喻体形象无法映射到汉语并且汉语也无类似喻体时,采用意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Ersn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6.

[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79.

[3]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8.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8,155.

[5]周红民.科技英语中的隐喻思维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2):47-50.

[6]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13.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
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前活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