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2017-04-21耿向华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激励理论研究应用

耿向华

摘要:激励理论是指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运用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依据高职学生的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对高职院校中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工作实现最大效益化,实现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并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班级管理;激励理论;应用;研究

班级管理属于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促进作用。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对班级的管理越来越趋于自由化和软性化,导致高职班级管理的效果的不能得带有效地突显。这主要是由于高职班级管理自身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高职班级管理不能采取硬性管理的方式,否则达不到高职教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了。为了既提高高职班级管理的管理效益,又满足高职班级管理自身的存在特殊性。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的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本文就将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对高职班级管理工作运用激励理论进行简要的研究。

一、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

(一)是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文化底子较弱,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大部分的高职学生怠于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对自身的学习定位也不够明显。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学习难题,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进行管理,依据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色,采取适当的激励奖罚制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拉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软性的管理理论,理论自身的特性也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班级管理的特性。因此,在高职班级管理中适用激励理论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所决定。也正因为这样,在高职班级管理中适用激励理论能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帮助高职学生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

(二)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管理

学生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群体,其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个校园环境的和谐度。学生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中人数最多、活跃度最高的人群,只要两者之间的学习、生活关系保持和谐,才能实现和谐校园的教育目标。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能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校园关系,巩固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最终塑造出和谐的校园师生关系。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具体运用激励理论时,教师能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生活、学习需求来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目标,在学生遇到生活、学习困难时也可以运用激励理论的沟通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帮助学生克服自己遇到的生活、学习困境,最终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避免在班级管理中出现教生冲突和管理盲目性。

(三)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高职班级管理的效果能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还能直接决定者高职院校的稳定性与否。如果在高职院校中运用激励理论,改变高职院校传统、死板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善了高职班级管理目标执行力差的不良局面,能将高职教学目标与师生的个人利益进行有效地链接,激发了教师的管理工作热情,也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高职院校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的具体方法

(一)基于学生的了解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开展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从强化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目的出发,尊重不同年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确每位学生在学生、生活方面的具体需求,并建立起完善的学生信息档案资料库,并在学生信息资料库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高职班级管理制度。然后,随时对资料库的学生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及时、深入的了解每位学生之间的交流需求,并注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保障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因寝室矛盾而导致的学生意外频频发生。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对学生与之间的沟通交流关系实施动态监督,对学生之间的交流矛盾及时进行引导,明确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需求,以推动班级管理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在高职班级管理激励理论运用中设置合理的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育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设定一些具体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可实现目标,以帮助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基于学生个体特色和当下社会需求来确定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制定同时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奋斗积极性。学生在满足基本学习需求后,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通过自主学生的方式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以此不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早的适应毕业后上岗的变化。另外,学生在满足自我需求时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坦然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種烦恼与困扰,并帮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途径,从而逐渐的培养起学生自我解决烦恼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依据学生个性多元化选择激励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色来选择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比如,在高职学生入校时,普遍学生都存在着对自身文化水平缺失信心,对自身发展存在低人一等的错误定位。班级管理教育工作者这个时候就应该以鼓励、表扬措施为主,帮助高职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对个性过于活泼的学生实行严格的班级管理方式,以此来树立自己的班级管理威严,也使高职学生能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在学生逐渐熟悉校园生活后,针对学生个人发展计划和能力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准确的教学计划和职业规划,并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对积极实现自己教学计划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在校园生活中犯过错的学生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予以一定的批评,并进行正确的积极引导。对不听班级管理教育者指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一定要予以严厉的批评,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督促其改正。对于部分不善言谈、性格比较自卑的学生,教师应该对该类学生群重点关注,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促使其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三、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时要注意的地方

(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特色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自我需求和实现自我需求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班级管理教育者应该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具体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如此才能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潜能,保障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和谐生活以及健康发展。另外,基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特色、发展规律来使用激励理论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激励要在合适的地点、合理的时机施行

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灵活的运用激励措施,使用的方式不能过于的死板,要学会适时地抓住机会。比如,教师设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激励目标,会让学生觉得这个目标难以实现,失去对激励目标实现积极性。而低标准的激励目标又会让学生过于容易实现,失去了激励理论运用的具体意义。另外,在篮球比赛场上,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成绩进行表扬,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表扬不明所以。也就是说,不同的激励目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使用,激励的效果会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优势,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实施学生的激励措施。如此才能发挥出激励的真正作用。

(三)注重激励措施的信息收集

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激励措施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必要注重对激励措施实施的反馈机制的建设。因为,教育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程序。学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和职业规划目标。首先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实施实行动态的监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选择适时的时机对学生进激励措施,在措施实施完毕后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教学登记和总结,并记录到学生信息资料库当中。定期定时的对激励措施实施的效果反馈信息进行总结,然后依据实际情况来不断改良自己的班级管理激励方式,最终来提高自己的激励管理水平。

(四)激励要公平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教育者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定要秉持着公平的原则。在面对所有高职学生时,一定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上将激励机会平分给每个学生,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激励措施的促进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激励措施积极参与性。在激励措施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对部分学生的喜爱之情,将所有学生平等看待。对成绩较差,或者是性格不讨喜的学生也不能抱有厌烦情绪,对表现不佳的学生也不能采取过分的惩罚措施。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优、缺点,要了解到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特性的个人性格,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五)合适、科学的诱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激励诱因作为激发学生积极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直接因素,对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施激励措施时,要根据学生的直观需求设置激励诱因。比如说,有些学生对入团、入党具有很强烈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这点,用“评优有利于入团、入党”作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和思想进步的诱因,会比“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培养”更具有科学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那些想入团、入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作为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其管理效益的高低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校园学习环境的和谐建设。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基于学生的个性特色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规划,并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规划融入到激励理论运用过程中,以此发挥出激励措施的最大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健康发展。

參考文献:

[1]李金香.激励理论在班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33-35.

[2]刘义军.浅谈激励和沟通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2007,06:117-118.

[3]柳燕,汪纯峰.基于激励理论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探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9:173-174.

[4]姜玲玲.论激励机制在高职单招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3,18:201-202.

[5]缪晓斌.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 学园,2014,35:51.

[6]李华琼,管祥兵. 管理激励理论在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 价值工程,2014,05:217-218.

[7]江强. 论激励理论在高职学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02:260-261.

猜你喜欢

激励理论研究应用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