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2017-04-21吴登兴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吴登兴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进行了深入的教育体制改革,而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是对于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时至今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手法,打破了陈旧封闭的教学环境,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大大地提高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學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教师解决了语文信息量大,教学结构复杂的难题,方便教师利用网络等方法来梳理教学资料,便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比如,在讲到文学常识,教师在互联网上搜集到某一位作家的详细资料,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坐着的用意和思想。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师明晰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用意,掌握知识要点,营造良好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对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课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同时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