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生物教学课堂渗透德育素质教育

2017-04-21房明珠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人格生物创新能力

房明珠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做人引导,必然会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发展。德育教育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其环境是无所不在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并不像其他有些学科一样在教材中以文字的形式显现。由于其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的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德育内容的教育。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素养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其不僅能够激发我们学生对知识学习及创新的欲望,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还能不断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造适宜我们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感性认识最终升华到理性认识。

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营造浓厚的课堂民主氛围,这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处于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与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环境与氛围的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但是,我们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表现的非常严肃,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局限于全堂灌输的老旧方法,这样就严重导致学生对初中生物课堂的讨厌。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来说,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开放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不批评、挑剔学生的独特想法,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以尊重学生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我们一定要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哪些知识点渗透哪些德育因素,也就是说要自然渗透,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实践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前提。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德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三、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强化德育渗透

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范例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把其作为教育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如强烈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果断的办事能力;明确的判断力,对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对假、恶、丑要愤怒鞭挞。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有的学生对说理产生反感,便需从关怀入手,致力于感化,水滴石穿,最终导致其思想的转变。

四、要适时、自然,不能盲目、牵强

德育教育虽然是中学生物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它的具体落实应该有一定的技巧,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结合生物进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师就不应停留在仅仅说“这是唯心主义”、“这是唯物主义”的生搬硬套之中,而应该把握甚至诱导适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如在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以及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的一句话是: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从而出现了某种性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说明这种说法欠妥当,因为生物适应性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是“特定的环境对生物的适应性性状进行选择的结果。”并告诉学生前一种说法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目的论的错误,然后再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自已思考、相互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体现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唯物主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教师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

猜你喜欢

人格生物创新能力
以鸟喻人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