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青登山 准备好了再上路

2017-04-19林文贤

大众健康 2017年4期
关键词:下山登山注意事项

林文贤

春日踏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登山是很多人选择的一种踏青方式,是很好的有氧健身活动,能增强人体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有效燃烧体内脂肪,延缓人体衰老等诸多好处。那么,春季登山有与其他体育活动有何不同?登山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当春风拂面、春阳和煦给人无限遐想的惬意之时,我们内心也如同春天里的花草树木一般,充满了躁动与冲动。没错,这就是春天的魅力,她呼唤我们走出户外远足踏青。

作为节令性的民俗活动,踏青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后来逐渐形成固定的节日庆典,名曰“上巳节”(日期为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这个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定型于秦汉,发展繁荣于隋、唐、宋、元朝,历史纵深横贯,进入新时代的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之势中来。

近年来,环境污染成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大问题,城市尤甚。一有余暇,人们就想走出街区,远离城市,奔向郊外。登山也就成了一些人逃离污染的无奈选择,但也慢慢成为现代人回归自然的一种休闲方式。

虽然有人登山是带着“逃离”的心态,参与健身的目的也停留在体育的生物层面上和社会层面,但我们还是期望登山者能纯粹地将生命力投入登山活动,并从活动中开创登山的意义,而不再只为了外在目的而登山,而将登山回归到生命意义的体验与创造。

【提示篇】

登山有风险,迈步须谨慎。

首先,在决定登山前应先确定,本次登山目的是什么?健身还是挑战高山?锻炼体力还是放松心情,休闲娱乐?抑或是沟通朋友间的感情,增进友谊?还是体验生命的意义?虽然出发点各不尽相同,但总会有所取向。这很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后续的环节准备。

然后,做出选择。

——登何种山?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海拔的高低?舒缓式还是陡峭式?人工路线还是天然路线?有无索道?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登峰高度?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容易忽视的。其实这和个人的具体状况相关联。每个人的登山阅历不同,体力不同,目的也不同,但要尽量做到“知己知彼”,出发前尽量掌握登攀对象的基本情况,量力而行,选择适合的高度,适可而止。

——和谁为伍?这也很重要,关系到团队的问题。

依据以上步骤之决定,做充分准备。以下是笔者整理的登山攻略供大家参考:

【准备篇】

登山准备一:检查身体

患有心脏病、癫痫、眩晕症、高血压、慢阻肺的患者,登山须谨慎,疾病处于不稳定期不能登山。同时,患有关节病或膝踝关节有旧伤或易受伤人群,也不宜登山。此外,春季各种野花盛开,花粉过敏的朋友,也需注意。

登山准备二:备好个人用品

如果目标比较“远大”,所需物品就要齐全准备,服装、餐具、露营装备及日用品都要精心筹备,尤其是要穿质量较好的运动或登山鞋,选择的最基本原则是依据山区气候特点,尽量做到轻便、多功能、保证基本需要即可。在饮食方面,要备好“干粮”(装些巧克力或能量棒备用)和足够的饮用水。登山易出汗,水必须备足。急救药品可备些携氧片、 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高原反应、摔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登山准备三:路线规划

登山前一定要了解路线,计划好整体时间、休息和进餐地点,如有熟悉线路者作为向导最佳,防止在山中迷路。此外,出发前务必了解当地天气,合理安排所需衣物。

【登山篇】

登山注意事项一:登山节奏

在登山途中要尽量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和登山速度,这是保持体力和训练耐力的好方法。登山时思想要沉着,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更应注意。当呼吸不畅,行进吃力时,可采取走走停停的办法,走半小时应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登山注意事项二:休息與饮食

休息时不要马上坐下,应站一会后再坐下休息。不要躺倒休息,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要穿上外套,防止着凉。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用餐应在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儿再用餐。选择清淡、高营养的食物,切不可暴饮暴食。

登山注意事项三:谨防攀高涉险

对绝大多人来说,登山健身是为了游乐,锻炼身体获得健康,收获愉悦的心情,因此没有必要攀高涉险,不可追逐打闹,时刻注意脚下安全,或沿石阶扶梯,或寻林荫小路,缓缓而行,观风景,览古迹,边谈边游,妙趣横生。登山不看风景,看风景不登山,行进中一定不玩手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登山注意事项四:应对突发状况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在山中遇到雷雨是正常的,但不要到山顶或高树下躲避,以防雷击伤人,也不要在山沟低洼处躲避,以防遭遇山洪。同时,山上野生动物多,危险也伴随左右,遇到蛇蝎虫蚁,绕开就好,切不可随便抓来把玩。

【下山篇】

上山容易下山难,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登顶后疲劳使下山时重心不稳,易造成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二是下山对膝关节的冲击比上山时还要大,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伤。三是完成登山目标后的喜悦使人在下山时易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意外事故。所以,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则膝关节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张力,使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要对大山怀有敬畏之心,要对生命保持热爱之情,要对生活追求快乐之意。以唐代诗人李涉的《登山》祝大家平安健康,悠闲自在。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猜你喜欢

下山登山注意事项
胖虎下山
登山
过年好
双下山
下山的路
多用登山杖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一次难忘的登山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秋高气爽话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