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气、神”校长

2017-04-19梅汝莉

中小学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身教校长精神

梅汝莉

吴昌顺,北京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五中)原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位享誉国内的著名校长和教师。在上世纪9。年代举行的“吴昌顺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我曾亲眼看见该校教师向他赠送了题写“精、气、神”的一幅大字,当这幅字被徐徐展开的时候,与会者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一片会心的欢笑。这掌声和笑声,表达了大家对题字内容的高度认同,也是赞赏教师们对吴校长的特性把握精准、表达得当。二十几年过去了,北京五中教育集团(2015年1月成立)以“弘扬精、气、神,托起中国梦”为主题,召开了祝贺吴昌顺校长从教6。周年、隆重庆祝第32个教师节的大会。这表明“精、气、神”业已成为北京五中的学校文化。

一、何谓“精、气、神”?

用“精、气、神”来标识吴昌顺校长的教育特质,是非常“中国式”的。“精神”,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我们国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关于“精神”的论述,最著名的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所说的“精神”,就不仅包括人的一般认识,还指人的内在动力,包括理想和信仰。今天我们常讲发扬“长征精神”“航天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等,都不是简单地将“精神”作为一般人的认识活动而言的。这里所说的“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促进人生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对“精神”的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的维持有赖于气,生命的现象乃是神。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三位一体,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基础。

吴校长何以被誉为“精、气、神”校长呢?因为他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施教、办学有使不完的劲。更令人惊讶的是,他饱满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与其精瘦的体型形成的鲜明反差,使人们很容易确信他是靠“精、气、神”支撑的强者。他的饭量很少,但精力充沛,真可谓是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他是我所见到的少有的靠“精、气、神”活着的人!

吴校长的学养和办学业绩备受同仁们钦佩,他的大度与虚心也令人赞许。记得当年在“吴昌顺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在一片赞扬声中,却冒出了我的不和谐音,我指着他撰写的《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一文说:“爱因斯坦说的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不是‘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吴昌顺校长对想象力的评价与爱因斯坦的不同,缺乏科学性。”我还说,由于吴校长学养深厚,又善于表达,很能说服人,因此,更应该注意论断的精确性。我一出此言,与会者有些发愣,我也对自己唐突的发言忐忑起来。可是,会后吴校长却认真翻看了他写的文章,对我的发言表示认同。这使我十分感动,我切身感受到吴校长的精、气、神并非只有刚毅强劲的一面,同时还有豁达包容的一面,他是一位大度而谦逊的校长。

二、用“精、气、神”练就施教的三大“功力”

吴昌顺校长之所以是一位受人钦佩、赞扬的语文特级教师和专家型校长,全在于他拥有出众的三大功力,即言教之功、身教之功与心教之功。这三大功力,是他用“精、气、神”练就的,也是优秀教师和专家型校长不可或缺的素养。

1.言教:蕴含独创性、启迪性、丰富性

为推行学生主体论,有的人往往贬低教师言教的作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将限制教师讲授时间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经验。实际上,教师的第一项职责就是“传道”,没有出色的“言教”,“道”是无法传播的,不得法的“言教”,也是传不好“道”的。什么样的言教是成功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呢?吴昌顺校长的言教,堪称典范。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强调:“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简而言之,教师的讲授应有新意。吴昌顺校长讲话正是这样。如我国教育界曾经这样表述教师的学养原则: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拥有一桶水。后来,人们对这句话过于耳熱能详,也就不太经意了。可是吴校长却大加发挥指出,这水应该是自来水,自来水还不够,还应该是常来水,常来水也不够,更应该是营养水……这就将教师学养的提升,突破了数量的局限,形象地表述了教师学养应当具有自创性、可持续性和高品位,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吴校长经常讲出这类似乎突发奇想的话来,令人为之一震,又耐人寻味。像这样极富创意和个性的“言教”,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学生回忆说,吴校长当年上课时,讲话“每三句话可能就要带出两个成语来”。这是说他的言教具有丰富性。就在这次纪念他执教6。周年的大会上,他大约只讲了五分钟,其中强调教师素养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时,引用了三个事例:其一是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羨林之言:其二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的论断:其三是2013年英国刊物《经济学人》杂志对5。多个国家、地区的教育绩效启示报告的结论——“教改没有万灵药,教师优秀最重要!”三个事例切中肯綮,又大大拓展了听众的视野,对人们认识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有很强的启迪作用。人們普遍认为吴校长善于言辞,实际上,吴校长的言教绝不仅仅是语言技巧高超,更重要的则是,以其独创性、启迪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呈现了言教应承载的教育功能,具有普遍意义。

2.身教:以爱心与真诚引领师生求真

吴校长极其重视身教,师生们都十分信服他。他认为教师素养的第一条就是“爱”,学校应当充满大爱,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他曾用歌德的话自励励人:“只有爱才能使生活充实,生命燃烧,没有爱一切都是空无。”他就是这样一位有深厚爱心的人。

他爱教育。1956年,高中毕业的吴昌顺放弃了留苏预备生资格,服从需要,在北京五中留校任教。年近耄耋之年,他的嗓子坏了,他不心疼自己的身体,却为讲不了课焦虑。他对老朋友说:“嗓子不好最大的麻烦是讲不了课,我一辈子就喜欢讲课。”他对教育的爱,已经爱到生命与三尺讲台同在。这种执着的精神和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他爱老师,真心实意地关心每一位老师。有老师春节期间生病住院,他一家三口轮流去送饭。他的关爱换来了老师们的信赖,老师们甚至从他严厉的批评中,也能体会到蕴含着的诚挚关切。他更爱学生,为教出来一大批超过自己的学生而感到无比欣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精辟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倣真人。”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激情见真心。吴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激情满怀的“真人”,以真诚的行动引领师生们求真。这才称得上具有“身教之功”!

3.心教:点燃火种,让学生“动心”“移情”

身教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必须身先垂范。但是,示范有可能使学生局限于模仿,未必真能“动心”“移情”,而止于至善。最有效的教育应当是师生间“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施以“心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师生间的“神交”。“心教之功”来自于教师内在的认知与情感的高度融合,一旦形之于外,便成为外在的风貌,则可称之为“神采”或“神韵”。例如:方岳《雪梅》就有“有梅无雪不精神”的诗句,這说明,在中国人心中,“精、气、神”还是一种富有美感的境界。

吴校长讲课或讲话时充满激情,富有神韵,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听者“心动神移”。据说,有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学生给吴校长写了一封信说,因为离开祖国久远了,很多事情都遗忘了,唯独记得您给我们上的语文课,记得您给我们朗读的《记念刘和珍君》,昨晚做梦我又梦见您给我们讲《记念刘和珍君》了……这位学生的记忆生动证明,吴校长授课既能入人心,还能入人梦!为什么他讲的课能有如此强劲的、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呢?他自己曾坦言:“《记念刘和珍君》我至今能从头到尾地背诵,我是用全身心来讲我的语文课的,我就是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无论何时何地都勿忘祖国。”只有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教育,才能“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有人说,吴校长讲课永远是激情洋溢的,他是用激情来点燃学生心头的火种。此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尔基写的《丹柯》,就像丹柯一样,用心来教学生的老师,是将自己的心掏出来当火把,照亮学生走向光明天地的人!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集一生研读唐宋诗词的体会写道:

以我之诗心,

鉴照古人之诗心,

又以你之诗心,

鉴照我之诗心。

三心映鉴,真情斯见,

虽隔千秋,欣如晤面。

这是大师对“心教”的最佳诠释。文化教育的传承,全赖“千秋一寸心”。吴校长正是凭借“千秋一寸心”,培育着千万学生的心灵。

三、“精、气、神”的源头活水

吴昌顺校长以好学、博学著称。年轻时,为了学习,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子午觉”,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过。他披衣读书,一直读到困倦,方才和衣而卧。好学和勤学使他成为北京市少有的、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当他进入“知天命”之年后,“老”字开始摆在面前。吴校长根据自己勤学的体会,倡言“活到老,学不老!”这使得他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现身说法地证明了其论断的正确性。在吴校长的启发下,笔者进一步思考了“好学”的教育价值,发表了一篇题为《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的文章。

吴校长的话,使我对“老”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者来说,教育的倦怠是“老”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诲人不倦”则是教师未老的情状。什么样的教师能够“诲人不倦”呢?陶行知总结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有的教师教了几年书就厌倦了,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位教师不好学,不求进取,教学没有新意,变成了枯燥的重复劳动,当然就会越教越厌倦。相反,如果教师能够锐意求进,必然“越教越要教,越学越快乐”。他恳切地告诫教师们:“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这就是说,好学的教师必定乐教。乐教,即不以教为苦,才能无怨无悔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这是教师青春常在的原因。

近年来,人们大声疾呼教育精神的回归,如果我们借助吴校长的“精、气、神”来概括一下教育精神的话,那么,它至少应当具有以下一些内容:拥有充沛的教育激情,为实现教育理想奋斗不息:从内心深处鄙弃平庸,乐于求知与求新:超越了世俗的功利与一般的责任心而达到热爱的境界:勇于担当而富有睿智……教育精神的外在表现往往令人感到大度而有神韵,在群体中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吴昌顺校长的“精、气、神”蕴涵丰富深邃,不是拙文概括得了的。一言以蔽之,在振兴中华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精、气、神,托起中国梦”!

(编辑 许丽艳)

猜你喜欢

身教校长精神
高校芭蕾基训教学中“言传”与“身教”重要性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