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实证分析

2017-04-19课题组

西部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术效率外资企业

课题组

摘 要:本文利用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回归法估计出了我国外资企业的C-D生产函数,发现外资企业在我国仍然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发展前景良好;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估计出各省市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发现虽然各地區平均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个别省市的技术效率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改进空间很大,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资企业;生产函数;技术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15-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很不稳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以来,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的年度增长率有两位数增长,也有极低的增长。其次,投资区位略向中西部转移。在全国外资实际利用额占比方面,东部从2008年的84.07%下降到2013年的81.71%,中西部则分别从8.87%、7.06%上升到10.08%、8.22%,而这是在投资合同占比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说明外商投资中西部力度略有加强。再次,投资产业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从2008-2013年,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额以年均14.04%的速度增长,高于第一、二产业的13%和3%。三次产业投资中,尤以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明显,第二产业的合同项目数占比和实际投资额占比从2008年的45%、58%一直下降至2013年的30%、42%,减少了1/3左右,而第三产业的相同指标则从51.96%、41.07%上升到66.24%、56.31%,增加的百分比基本上等同于第二产业的减少量。最后,外商投资资本更加深化。在合同项目数与实际投资额增长不稳定的前提下,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平均额(外商直接投资额/项目合同数)从2008年的336万美元不断增加到2013年的516万美元,即使越来越不受外资青睐的第二产业,平均投资额也从433万美元增加到了715万美元1。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也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而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面临着被迫转型的压力,但同时迎来了由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新机遇。鉴于外资企业所处的特殊发展时期,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测算出其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判断未来发展前景。

二、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学界对外资企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第二,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贸易效应及经济增长效应;第三,分行业、分地区利用外资的效率;第四,外商直接投资的趋势与对策。本文以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为核心展开研究,与第三个领域最为贴近。在生产函数的选择上,本文采用最常用、最经典的C-D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对于技术效率的评估,以Farrell(1957)为起点,形成了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个分支。随即前沿生产函数(SFA)是参数法的代表,由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以及Meeusen和Broeck(1977)提出,Battese 和Coelli(1992,1995)的研究使得该方法被广泛使用,他们专门为此研究方法开发了Frontier统计软件。数据包络分析(DEA)是非参数法的代表,由Charnel和Cooper(1978)提出,也是目前我国学界研究外资技术效率的主要方法(刘忠生,2009;赵锦春,2010)。部分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相似的,差异不会太大(Lovell,1996;程慧萍,2013)。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广东、北京、江苏四个地区基本上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其原因可能是外资企业在当地已经处于发展稳定期,市场基本达到均衡状态。内蒙古、甘肃两地区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且资本产出弹性远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其原因可能是当地外资企业基本属于资源导向性产业,主要要素投入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他各省市外资企业都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上海、福建、海南三地区的规模报酬率大于2,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都在0.8以上,规模报酬率为1.607859,足以说明我国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外资的潜力。而西部地区平均值最小,中部地区平均值最高,这也符合近些年外商直接投资区位转移的趋势。另外,西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东部、中部则反之,说明西部地区外资企业还处于资本主导的发展方式,劳动力因素贡献度不如资本因素,而东部、中部的劳动力素质较高、人力资本存量较大,因而劳动力因素正逐渐成为外资企业的主导因素。个别产出弹性为负,说明该省市外资企业的某项要素投入可能超过最佳比例,造成了负的规模报酬。

根据表3显示的结果,模型可决系数与调整后可决系数都很接近1,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由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的比例极高,说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变量之间的关系。F-statistic表示模型拟合样本的效果,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结果显示检验值为1399.803,远远大于临界值,且伴随概率为0.0000,说明模型的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力度强。Durbin-Watson stat值为2.40642,经查表,下临界值du=1.5,2<2.40642<4-du,所以随机误差项vi是无序列相关的,模型结果有效。

(二)模型2实证分析

运用Frontier4.1统计软件对模型2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ω=0.0373,说明从全国水平来看,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随着时间以3.73%的速率在进步。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202和0.4692,两者之和等于1.0894大于1,说明外资企业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个结论与上述变系数回归模型得到的结论一致,但是具体数值大小却不同。

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在实际生产效率水平和前沿面生产效率水平的差距中,生产技术无效率项能够解释95.34%的比例,而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影响比例很小,同时也说明使用SFA模型是合理的。

通过对截面数据的检验,可以得到各省市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估计值TEit=exp(-uit),表5显示了各省市的外资企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并计算得到三大地区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该表,吉林、北京、天津、海南、广西、安徽的技术效率平均值超过0.8,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山西、黑龙江、甘肃、青海的技术效率平均值都在0.6以下,处于全国落后地位;其余各地区技术效率平均值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浮动。从全国范围来看,技术效率平均值按东、中、西部地区逐次递减,但是没有明显差距。

为了进一步证明全国的外资企业技术效率水平并无巨大差异,对2008-2013年的技术效率结果进行α收敛性分析。α收敛性分析所用的指标是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观测组内的技术效率差异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CV=■=■

其中,σ、μ分别为观测组的标准差和均值,x■为观测值,即TE■。具体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技术效率差异呈收敛趋势,尤其在2010年之后有明显收敛,而这个时段正是外商投资随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发生结构变动的时段。

五、结论

通过对外资企业近几年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的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外资企业在我国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两个模型都证实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各省市都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前沿技术水平在以3.73%的速率进步;另一方面各地区之间的规模报酬率和技术效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全国各地外资企业经营水平趋于平衡。第二,根据模型1的分析结果,部分地区外资企业的要素投入比例应当有所改变,避免资本或劳动单个因素过于集中,导致产出弹性减小甚至为负。第三,根据模型2的分析结果,在山西、甘肃、黑龙江、青海等技术效率低下的省市,外资企业在人为可控因素下仍然有很大的管理效率改进空间;另外,技术效率在平均值上下浮动的省市内,外资企业也应当降低管理无效项的负面影响,尽量地在接近前沿生产技术的水平上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Battese G E, Coelli T J.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2, 3(6):153-169.

[2]Charnel A.,Cooper W. W.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12-25.

[3]Lovell K A. Applying efficienc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o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 change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6,7(2/3):329-340.

[4]刘忠生,李东.中国内资与外资的效率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54-67。

[5]赵锦春.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

[6]程慧平.基于DEA和SFA方法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4): 28-34。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Research Group

Abstract: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3, the paper estimates C-D production function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by means of regres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still have significant scale economy effect and good prospects. The paper also estimate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 through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find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level of all regions, but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specific provinces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there i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relevant conclusions are drawn an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Keywords: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production fun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責任编辑、校对:续静

猜你喜欢

技术效率外资企业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外资企业转移定价策略研究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财产保险公司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究
基于网络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
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有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