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7-04-18王筱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发展问题小微企业

王筱

摘要: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苏南地区的小微企业又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苏南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为苏南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依据。

关键词: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小微企业的内涵

小微企业的说法,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2011年提出来的。小微企业,不仅仅是指小型和微型企业,还包括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关于小微企业的概念和划分标准,学者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界定。2011年6月,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具体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收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当然,不同的行业,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20人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300万元以上,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为微型企业。总的来说,小微企业主要是指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较少,企业的规模和产值相对较小,且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

二、苏南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1.总体数量多

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民营经济发展极为活跃。苏南地区的小微企业一般起步较早,主要集中于一些乡镇的工业园区、城市郊区的创新科技园区、以及国家审核批准的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工业园区。据统计,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江苏省中小企业总量的71%以上,而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比60%以上。

2.发展速度快

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扶持,再加上创业的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特点,创业主体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据江苏省工商局的数据显示,在2014-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期间,在江苏省所有新设立的公司制企业中,小微企业占73.50%以上,其中,苏南5市12.80万户,占64.00%,在县(市、区)层面,新设小微企业数量在全省居前10位的都在苏南地区。由此可见,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速度较快[1]。

3.行业分布集中

在苏南地区近两年创立的小微企业中,大多以产品的初加工和低层次的服务为主,如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较少,说明苏南小微企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且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而新兴产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比例偏低。

三、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困难

江苏省的大多数小微企业主要是依靠内源性融资或者通过亲戚朋友借钱等民间借贷途径进行融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2]。同时,这些融资渠道带有天然的不确定性,导致小微企业无法持续获得创业资金,资金周转较为困难,也很难获得临时性资金的支持。

另外,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更是困难重重。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且对企业要求过高,让很多小微企业望而却步。尽管苏南地区各个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如南京市在2014年12月出台了《南京市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实施暂行办法》,该办法以转贷过程融资需求为切入点,为有续贷需求但缺乏短期流动资金的小微企业提供暂时性周转资金支持,帮助小微企业防范和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3]。无锡市财政局于2015年6月制定了《无锡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贷款”实施办法》,在无锡地区设立2亿元风险补偿基金池,按照1:10放大,撬动20亿元小微企业融资,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4]。但是,由于苏南地区小微企业的总量较大,真正能够获得相关政策支持的还只是少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2.创新意识欠缺,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小微企业进入门槛较低,许多创业者盲目进入市场后,只注重产品和服务的量化生产,忽视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更谈不上创新。究其原因,一方面,从主观上来说,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创业者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意识,只是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技术成果,而大量的模仿也会带来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降低;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来讲,苏南地区小微企业自身的资源也非常有限,无法高薪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导致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很难建立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的竞争优势。

3.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小微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这固然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的优点,但也会带来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苏南地区的很多小微企业,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充当“多面手”的现象,员工的专业水平较低。另外,在企业制定重大的战略和决策時,大多由企业最高领导人及其家庭成员商议决定,较为随意和主观,缺乏科学客观的分析与民主讨论。

4.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方式不灵活

据一份调查显示,363.8%的小微企业选择了“很重视生产,认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发愁”,56.2%的企业认为“主要依靠推销确保销售量”,仅有7%的小微企业选择了“重视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并改进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经营者营销意识较为淡薄,缺乏科学的营销观念。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小微企业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市场机遇。然而,目前苏南地区的小微企业却仍然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许多经营者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网络营销,或者认为开展网络营销就是建立网站或者开通微信平台即可,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以上工具来为企业做推广,网站和微信平台形同虚设,更谈不上网络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方式的融合。

5.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在创业初期,由于小微企业的结构较为简单,对管理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小微企业到了成熟期,业务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很难再驾轻就熟了[5]。同时,大多数管理者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他们的人才意识也较为淡薄,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并不重视,更缺乏对员工进行全面科学的培训,加上薪资福利没有吸引力,这就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四、苏南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策略

1.获取网络金融平台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国内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但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却为小微企业带来了一缕春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利器。目前,百度、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都涉足了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了百度金融、京东金融、苏宁金服、蚂蚁金服等金融服务平台,其他例如借贷宝、人人友信、微贷网等网贷平台也冉冉升起,这些平台的出现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开拓了广阔的途径。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小额、快捷、便利”的特征,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能够实现产品创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空白,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网贷平台为了发展业务,会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做调查、了解、披露,以方便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有效可靠的信息保障,但是,由于网贷平台属于信息中介平台,平台只提供借贷信息,其本身不承担任何风险,即资金的安全性由投资者和借款人自身承担,因此,其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在使用这些新型融资渠道进行融资时,要擦亮眼睛,做好风险防范与风险评估,最大化地降低融资风险。

2.建立创新联盟,实现协同创新

所谓协同创新,是指多个系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通过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融合,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势的群体行为[6]。由于江浙沪地区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分布较为密集,苏南地区的小微企业可以与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创新联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可以提高知识成果的转化率,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可以弥补企业创新不足的缺陷,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双赢。

除此之外,苏南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或技术共享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建立横向或纵向协同创新联盟。参与联盟的企业成员可以借助各自的创新资源、技术成果,彼此获得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还可以实现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资源选择与环境适应,共同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目标的最终实现。

3.更新管理观念,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苏南小微企业要更新管理观念,适当地对高层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充实知识储备,从而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最新前沿动态,为企业做出科学客观的战略决策;其次,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摒弃家族企业高度集中、主观随意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分权的决策机制;最后,小微企业要改善传统落后的组织结构模式,发挥其灵活性的优势,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以保证组织上下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

4.完善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

2016年6月,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鼓励小微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提高效率,形成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苏南地区的小微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契机,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客户的购物习惯和购物倾向进行分析,利用微信、QQ等社交通讯工具,与客户进行一对一地交流,从而开展精准营销,开发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5.引进优秀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结构性人才、“高尖精”人才的缺失,是目前苏南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苏南小微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例如,可以与地方的职业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善员工薪资福利,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防止人才流失。

五、结束语

目前,苏南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小微企业应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既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力因素来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从企业内部做起,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健全管理机制,创新营销方式,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东.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省新设立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研究[EB/OL].http://www.jsdj.gov.cn/20913/201507/t2279402.shtml,2015-07-20.

[2]胥晨慧.江苏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23-25.

[3]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南京市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实施暂行办法[EB/OL].http://www.nanjing.gov.cn/zxfw_6528/zdfwzt/qyfc/zxqyfczc/201412/t20141219_3098459.html,2014-12-05.

[4]無锡市财政局.无锡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贷款”实施办法[EB/OL].http://www.wuxi.gov.cn/doc/2015/06/25/550243.shtml,2015-06-24.

[5]王益峰,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4):83-85.

[6]张慧民.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选择[J].人民论坛,2016(14):77-79.

作者简介:王 筱(1984-),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数据与小微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苏南地区小微企业运行机制及创新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630157)。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发展问题小微企业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