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7-04-18吕洪志

中外医疗 2017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颅内动脉瘤

吕洪志

[摘要]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从2014年3月—2016年5月来该院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4例进行分析,采用Hunt-Hess 分级法将其分为低级组(84例)、和高级组(60例),对两组患者在早期、延期两个不同时机,血管内治疗、开颅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低级别组治疗手段一样前提下手术时机进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早期治疗的疗效都明显比延期要好。而高级别组延期手术治疗效果比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要好。 结论 颅内动脉瘤治疗和手术时机关系密切,但与手术方式无关。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以及开颅手术等可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预后;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 R74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actor of craniotomy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t different time fo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d aneurysms. Methods 14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d aneurysm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divided into the junior group with 84 cases and senile group with 60 cases, and the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Craniotomy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t early and postponed stage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operation methods in the early stage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postponed stage in the junior group, and in the senile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ostponed oper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Conclusion The intracranial aneurysm treatment i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time, but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operation method, and the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craniotomy for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d aneurysms can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 and obvious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Prognosis; Operation time

在脑血管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常见,发病率很高,仅比高血压脑出血以及脑血栓要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导致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1]。脑表面或者脑底部发生病变的血管出现破裂,在蛛网膜下腔流入了血液从而引发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叫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并发症极易出现[2]。若患者出現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将会显著增高,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动脉瘤性的患者相比,预后更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出血后易出现脑疝、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3]。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然而对开颅手术以及血管内治疗该病的时间争议仍很大。该文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来该院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对血管内治疗、开颅手术的时机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该院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unt-Hess 分级法将其分为低级组(84例)、和高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其他疾病的患者,合并术后死亡的患者均排除在外。低级组患者中男43例(51.19%),女41例(48.81%),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78±14.23)岁,其中16例(19.05%)I级,35例(41.67%)II级,33例(39.29%)III级;高级组患者中男34例(56.67%),女26例(43.33%),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13±13.68)岁,其中IV级36例(60.00%),V级24例(40.00%);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神经系统指征以及各项生命指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让患者呼吸保持通畅,对其进行常规治疗例如止血、脱水补液等,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早期手术是0~3 d内进行手术,延期手术是4~21 d内进行手术。低级组84例患者中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58例(早期手术34例,延期手术24例),开颅手术的有26例(早期手术15例,延期手术11例);高级组60例患者中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16例(早期手术7例,延期手术9例),开颅手术的44有例(早期手术17例,延期手术27例)。

1.3 评价标准

该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采用的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4],5分是恢复良好,4分是轻度残疾,3分是重度残疾,2分是植物生存,1分是死亡,预后不良是1~3分,预后良好是4~5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级组患者不同手术时机预后比较

低级组患者中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58例,其中早期手术34例,延期手术24例,而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的有30例(88.24%),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的有13例(54.17%);低级组患者中开颅手术的有26例,其中早期手术15例,延期手术11例,而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的有14例(93.33%),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的有5例(45.45%);低级组患者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下,早期手术预后明显比延期手术预后要好,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高级组患者不同手术时机预后比较

高级组患者中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16例,其中早期手术7例,延期手术9例,早期手术中预后良好的有3例(42.86%),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的有8例(88.89%);高级组患者中开颅手术的有44例,其中早期手术17例,延期手术27例,早期手术中预后良好的有8例(47.06%),延期手术中预后良好的有23例(85.19%);高级组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下,延期手术预后明显比早期手术预后好,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就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五分之四。蛛网膜下腔出血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极易使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有的患者病情严重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5]。开颅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准确确定动脉瘤和周围的血管结构,具有较强的手术操作可见性,治愈率较高,并且有需要时还能进行血管重建,但缺点也较多,需要对患者开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对患者的脑组织、血管等造成损伤,高龄患者、心肺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若进行开颅手术风险将会明显增加[6-7]。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极少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创伤较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然而这种治疗方式争议较大,有学者认为虽然早期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可尽量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方式的致死率、病死率和开颅手术相比相对要高[8]。

该次研究中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别组58例进行血管治疗的患者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率88.24%明显高于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54.17%,26例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预后良好率93.33%明显高于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45.45%,低级组患者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下,早期手术预后明显比延期手术预后要好,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组16例进行血管治疗的患者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率42.86%明显低于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88.89%,44例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预后良好率47.06%明显低于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85.19%,高级组患者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下,延期手术预后明显比早期手术预后要好,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相同时,低级组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良好率74.14%,开颅手术预后良好率73.08%,高级组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良好率68.75%,开颅手术预后良好率7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国庆[9]对1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得出手术时机比较,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早期手术的疗效明显高于延期,高级别组延期治疗疗效明显好于早期,且手术方式对患者疗效作用不大,与该研究相符,说明颅内动脉瘤治疗和手术时机关系密切,但与手术方式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低级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效果较好,而高级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延期手术效果较好,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以及开颅手术等可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丽艳,荆宁,胡亚琳,等.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后持续颅内压监測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2367,2370.

[2] 李则群,郑匡,赵兵,等.颅内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干预的随访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2):136-139.

[3] 周方红,陈芳,赵凤华,等.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5):48.

[4] 黄充,李志强.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6):596-599.

[5] 郭文才,吴勇,李锐,等.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5):7-9.

[6] 刘永昌,李少泉,李连生,等.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34-835.

[7] 易桂华.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5):38.

[8] 鲍跃,姚春山,阎龙,等.3D-CTA 与3D-DSA 在测量颅内动脉瘤方面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7):1141-1143.

[9] 简国庆.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3-25.

(收稿日期:2016-11-1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手术时机的临床可靠指标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