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游戏终将结束人工智能已然觉醒

2017-04-18邢强

航空知识 2016年5期
关键词:加加林图灵飞行器

邢强

近日,谷歌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AlphaGo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对战引爆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以五局三胜的规则来裁判的话,人类在这次对决中以连败三局的成绩输给了人工智能。不过好在李世石在剩下的两局“挽回人类尊严”的对弈中取得了一局胜利。

早在1950年,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计算机器与智能》的划时代的论文。文中预言了人类能够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机器的可能性。鉴于在当时,“智能”这一概念仍难被赋予公认的定义,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子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就可以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图灵的论文中有个响亮的小标题,叫做“模仿游戏”。这种类似人工智能能够模仿人类智能的想法其实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并不罕见长期以来,人类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对自然界的模仿。蝙蝠和海豚为雷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早期的飞行器从鸟类那里得到了很多灵感。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行器越来越能够摆脱自然界的桎梏。55年前的那个4月,人类用火箭将加加林送上了太空,而火箭这样的人造物体是难以用进化演进的方式从自然界中逐渐成形的。如今的人工智能也是一样,它已经脱离了对神经系统的简单模拟,而是用符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度优化。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对弈也从过去的“穷举法”,死记硬背棋谱的方式发展到今天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择优的“思维模式”。

模仿游戏终将结束,人类迎来的会是一个依托人工智能来将文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时代。当我们放下“人类中心论”的观点,以更加宏大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这个宇宙的时候,人工智能将不再那么可怕,浩瀚的星系也将变得不再遥远。未来会以怎样的形式来到我们面前呢?或许这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技术有利于人类的一面并不会因人性的贪婪而被无限放大,技术对人类有威胁的成分也并不会考虑到人性中的恐惧而变得烟消云散。一切都需要我們以淡然的心态来面对。

实际上,我始终认为,如今的人类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人类”了。当第一条鱼鼓起勇气爬上陆地的时候,鱼类便已经完成了对鱼本身的一种重新定义,并开启了陆地生物繁荣发展的新时代。55年前,当人类在1961年4月12日把加加林送上太空的时候,人类便有了突破自身生存环境的禁锢,进入未知领域的尝试。那个时候,加加林乘坐的飞船中的带有反馈机制的自动控制系统便已经在辅助人类了。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又何尝能够离得开智能手机、电脑和网络呢?在这些电子产品背后,无数有关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已被用于网络优化和自动推送。在飞行器上,大量用于辅助飞行员探测和识别其他飞行器的装置和背后的智能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在向遥远的深空进发的太空探测器中,智能设备和算法正在让这些人造的勇士们为探索未知而奋勇前进。人工智能早已觉醒,而且,我们已经与他们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向宇宙进发的征程中,人类与智能算法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现在,我们是在以太空时代之前的人类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怎样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呢?还是我们已经生活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一起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同未来呢?我不得而知,或许这就是当年庄子梦到蝴蝶时候的那种困惑吧。正所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猜你喜欢

加加林图灵飞行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
加加林:太空归来以后
新英镑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太空,你好(历史老照片)
语言与图灵测试
神秘的飞行器
太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