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中药热罨包结合电针和TDP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2017-04-18杨秀科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夹脊单侧腰痛

杨秀科

(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贵州 平塘 558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麻木,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笔者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采用自制中药热罨包结合电针腰夹脊穴和“特定电磁波谱”(TDP)综合治疗LDH 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44.5岁;病程3 d~9 a,平均3.2 a;单纯腰痛18例,腰及单侧下肢痛25例,腰及双侧下肢痛7例,单侧下肢痛1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42.8岁;病程2 d~10 a,平均3.1 a;单纯腰痛16例,腰及单侧下肢痛23例,腰及双侧下肢痛9例,单侧下肢痛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LDH诊断标准评定。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椎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全部病例均经腰椎CT扫描或MRI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并适合保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活动性出血、肿瘤、结核等其他系统或器官原发性疾病者;合并椎管狭窄或腰椎滑脱者;妊娠期患者;不接受中医针灸、中药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①电针治疗:取穴:病变节段双侧腰夹脊穴为主穴。并根据患肢疼痛部位所属经脉进行配穴:属足阳明胃经者,取伏兔、梁丘、足三里、阿是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者,配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至阴、阿是穴;属足少阳胆经者,配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腰部和患肢,穴位常规消毒后,根据穴位所在的不同部位和患者的胖瘦差异选用大小为0.3 mm或0.35 mm,长短适宜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穴位得气后,选取2组~3组腰夹脊穴,将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导线左右连接,选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局部出现节律性跳动、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30 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②TDP治疗:在电针治疗的同时用TDP照射患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30 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③自制热罨包治疗:用棉质纱布制成(10~18) cm×(20~25) cm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小布袋若干个备用,外用中药按透骨草、络石藤、艾叶、威灵仙、当归、千年健、青风藤、木瓜、苏木各10 g,大血藤、伸筋草、鸡血藤各15 g,川芎、白芷、独活、桂枝、红花、羌活、乳香、没药各6 g,细辛、制草乌、制川乌各3 g比例配方,将中药混合粉碎,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每个治疗包取300 g~500 g药粉加入适量水、白酒和陈醋充分调拌,使药粉浸透后,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蒸锅中蒸至90 ℃~100 ℃,使药物充分热透,在电针治疗结束后,先在腰骶部及患肢疼痛明显的部位垫上2层~4层棉质毛巾,将中药热罨包放置在毛巾上烫熨,待温度降至60 ℃~70 ℃时,取开毛巾将热罨包直接在患处做快速来回烫熨,待药袋温度降至患者能耐受时(约40 ℃~45 ℃),直接将热奄包放置在患处,外盖一层塑料薄膜以减少散热,治疗30 min,1 d 1次,7次为1疗程。以上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予电针和TDP治疗,方法、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椎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版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3,P<0.05),说明自制中药热罨包结合电针和TDP综合治疗LDH效果优于单纯电针加TDP治疗。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4 讨 论

LDH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表现为腰部疼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常在腰骶部附近,在腰椎下段棘突旁和棘突间有深压痛,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肢放至小腿外侧、足跟或足背外侧,多为单侧下肢痛,以咳嗽、喷嚏、排便或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坐骨神经根的动作时症状加重。因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劳损或外伤,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周围神经血管所致。好发于20岁~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以L4~L5和L5~S1椎间盘突出多见[2]。

LDH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常因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或腰部跌仆闪挫,损伤筋脉而发病,其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瘀滞,表现为“不通则痛”。腰夹脊穴位于膀胱经与督脉之间,靠近脊髓,是脊神经发出部位,是两经经气重叠覆盖之处,能调节脏腑气血,调和膀胱、督脉两经,可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3]。其有健脊利下肢功效,在治疗LDH中经常用到[4]。针刺和电刺激腰夹脊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部选穴治疗规律,其直接作用于病变神经根,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减轻局部水肿,有利于突出的腰椎间盘回纳,减轻或解除压迫症状。有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夹脊穴可以降低血浆中游离5-HT含量和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产生镇痛效应[5]。TDP治疗具有提高人体各种酶的活性,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有着消炎镇痛等作用,可消除炎症及痛症。TDP在电功率的作用下,可产生温热效应,持续加热患处组织,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中药热罨包治疗属中药外治疗法,包中的透骨草、大血藤、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苏木能活血通络,散瘀止痛;威灵仙、白芷、伸筋草、千年健、桂枝、青风藤、羌活、木瓜、川乌、草乌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艾叶温经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酒和陈醋可增强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效。局部予酒醋调和药物湿热敷,有热、药两效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热药包熨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供,减轻肌肉痉挛,缓解患处疼痛;另一方面通过热力穿透将中草药的药效透入肌肤腠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另外,在LDH的治疗中,卧床休息功不可没,正确卧硬板床休息可缩短疗程,增强疗效,有利于此病康复。

总之,电针腰夹脊穴结合TDP和自制中药热罨包综合治疗LDH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信息的传导,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等,临床治疗能取得很好疗效,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4;215.

[2]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0-221.

[3] 刘清国,胡 玲.经络俞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9-200.

[4] 史 哲.夹脊穴临床功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53.

[5] 王升旭,李树成,老锦雄,等.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00,20(3):166-168.

猜你喜欢

夹脊单侧腰痛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
健身气功与“夹脊”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