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7-04-18刘贤平余春燕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刘贤平,余春燕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中医院,江西 九江 332600)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以脊柱畸形、腰部疼痛为显著特征,部分患者因呼吸系统障碍致死,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常规疗法主要有经皮椎体成形术,但安福等[1]认为此疗法欠佳,尚不足以完全改善临床症状。为此本文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施以手法复位治疗,探讨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特将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3岁~75岁,平均(66.32±2.09)岁;骨折部位:L111例、L28例、L32例、T101例、T1112例、T12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3岁~75岁,平均(66.32±2.09)岁;骨折部位:L110例、L27例、L33例、T103例、T1110例、T1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①术前准备:卧硬板床,骨折处垫软枕,行盐酸哌替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074;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肌肉注射100 mg。②术中处理:严密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变化情况,透视定位伤椎椎弓根,标记体表,常规铺巾,沿皮肤至伤椎椎弓根骨膜行利多卡因麻醉,于椎弓根处穿刺,至椎体前1/3处,调制骨水泥直至呈牙膏状后缓慢注入。③术后处理:针孔加压包扎,为患者准备硬板床,于次日协助患者利用胸背支具下地[2]。

2.2 观察组

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如下:确保患者伤椎位于手术床对折部,保持脊柱过伸,分别持腋窝和双踝进行牵引,并提起双下肢,保持肢体悬空,重叠双手于骨折后凸处按压(4 cm~6 cm),在前纵韧带伸张力的作用下拉开伤椎体[3]。治疗后行C臂机查体,若复位不良应再次复位,复位后放平手术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同对照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腰背部疼痛评分(VAS);②测量两组的脊柱后凸Cobb角;③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以上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第3个月三个时段进行[4]。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不同时段的VAS对比

术前两组的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VAS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第2天,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的VAS对比分)

3.3.2 不同时段的Cobb角对比

术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2天、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段的Cobb角对比

3.3.3 不同时段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术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天、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段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4 讨 论

OVCF的治疗从骨折和骨质疏松入手,由于患者久病在床,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现象,故不宜采纳[5]。而经皮椎体成形术虽充分利用C型臂的优点,在伤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有缓解疼痛的效果,但由于伤椎高度恢复不够明显,脊柱后凸畸形纠正不良,造成脊柱后方软组织张力失衡,且易发生骨水泥渗漏而为临床所诟病[6]。

鉴于此,临床提出手法恢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法,一方面规避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缺陷,另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7]。研究认为,手法复位可显著释放伤椎椎体内压力,从而达到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8]。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手法复位一说,据明代《普济方抑伤门》记载:“凡腰骨损断,令人覆眠,以手按损处三时久。”在本文中确保患者伤椎位于手术床对折部,保持脊柱过伸的做法正是“过伸性脊柱复位法”的体现。过伸复位期间,患者的前纵韧带张应力增大,伤椎椎体骨质受到纵向牵张力作用,从而达到复位目的[9~10]。据表1所示,观察组术后第3个月的腰背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手法复位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腰背部疼痛。由表2可知,术后观察组的Cobb角逐渐缩小,且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由表3可知,经手法复位后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大,且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综上所述,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应用手法复位可显著减轻OVCF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感,缩小脊柱后凸Cobb角,并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安 福,马富海,樊成虎,等.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3例[J].西部中医药,2016,3(6):778-779.

[2] 茶晓锋,唐中尧,周 琴.三步复位法整复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6(6):1005-1006.

[3] 胡月明,庞清江.手法复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伤,2015,28(11):956-957.

[4] 黄杰中.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9):777-778.

[5] 谭伟欣,傅 强,李国韶.手法整复治疗椎体压缩超1/3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942-943.

[6] 徐文铭,彭力平,余 阗.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13):995-996.

[7] 关吉昆,黄 斌,秦汉兴,等.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3(10):351-352.

[8] 蔡东哲,孟祥奇,惠秖华,等.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6(5):789-790.

[9] 黎永江.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895-896.

[10] 赵韬源.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41-742.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