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重庆市綦江区居民死因分析

2017-04-17谢宜羚李晓旭罗春亮周梦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綦江死因死亡率

李 洪,谢宜羚,李晓旭,罗春亮,周梦雪

2015年重庆市綦江区居民死因分析

李 洪,谢宜羚,李晓旭,罗春亮,周梦雪

(重庆市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1420)

目的 分析綦江区2015年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及人均期望寿命,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綦江区2015年网络直报的全死因资料,用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2015年綦江区居民总粗死亡率为760.5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0.48/10万,男性居民的粗死亡率高于女性。2015年綦江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30岁,其中男性为74.52岁,女性为80.52岁,女性人均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分别位于死因前5位,占总死亡数的93.44%。3大类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居首位,占死亡总数的90.44%,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 慢性病仍将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防控重点,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等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死亡率;死因分析;期望寿命

居民死亡原因监测是加强人口管理、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为更好地制订和修改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以及评价和改善人群健康状态的一项公共卫生活动。死因分析是居民生命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1]。通过死因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死因规律和影响居民生命质量的因素,从而为制定科学、实际的卫生工作计划和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为了解綦江区2015年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平均期望寿命,对2015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照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编码分类,经纠错、查重后按死亡日期(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生前常住地址、已终审提取2015年全区报告的死亡个案数据;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基本信息系统的重庆市各区县常住人口数。标化死亡率计算采用2010全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

1.2 质量控制

为防止漏报、错报,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区疾控中心每年对綦江区内各医疗单位报告的卡片填报的完整率、规范率、卡片与病史符合率、录入符合率、死亡原因错误判断率、报告不明原因死亡比例、死亡报告总数与其他来源符合情况、报告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及死亡漏报率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等情况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转入Deathreg2005软件,并结合Excel 2013软件进行分析。期望寿命n),幼儿组生存人年数L0=l1+α0d0,α0=0.15,dx=lxqx,,Px为各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DX为相应的死亡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5年綦江区有常住人口829 190人,其中男性419 414人,女性409 776人,男女性别比1.06∶1。本年度共报告死亡病例6 306人,总的粗死亡率为760.5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0.48/10万。其中男性死亡3 797例,粗死亡率为905.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691.40/10万;女性死亡2 509例,粗死亡率为612.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8.5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各年龄段死亡率分布于24.43/10万~22 172.37/10万间,15~岁死亡率最低,85~岁最高,各年龄段总的死亡率曲线呈“√”型,除0~岁组和10~岁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组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见表1。

2.2 期望寿命

2015年綦江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30岁,其中男性为74.52岁,女性为80.52岁。

2.3 死因及顺位

綦江区2015年死因前5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1.28%、24.14%、14.26%、9.37%及4.39%,共占死亡总数的93.44%。女性前5位死因与全区总人群前5位死因及顺位一致,死亡率在 279.91/10万至36.12/10万间,占女性死亡的94.74%;男性前4位死因与全区总人群前4位及顺位一致,第5位为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在347.15/10万至4.11/10万间,占男性死亡的93.29%。见表2。

2.4 死因构成

2015綦江区人口3大类死因构成中,感染性、母婴、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12人,粗死亡率为1.45/10万,占死亡总数的0.1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5 703人,粗死亡率为687.78/10万,占死亡总数的90.44%;伤害死亡591人,粗死亡率为71.27/10万,占死亡总数的9.3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粗死亡率远高于女性,伤害的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见表3。

表1 2015年綦江区不同性别、年龄死亡情况

续表1

表3 2015年綦江区3大类疾病的死亡数、死亡率及构成比

3 讨论

2015年綦江区常住人口老龄系数(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例)已达13.61%,标志着綦江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与重庆市2013的相关报道一致[3]。2015年全区人口粗死亡率达到760.50/ 10万(男性905.31/10万,女性612.29/10万)高于重庆市2013年总死亡率671.08/10万(男性805.11/10万,女性533.54/10万)[3],也高于綦江区2014年人口的粗死亡率[4]。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某些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等以及某些特殊职业暴露有关[5],也与工作生活压力大、所处社会环境复杂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6]。

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因素很多,可能与死因监测的工作质量、人口老龄化、选择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计算等有关[3]。2015年綦江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30岁,其中男性为74.52岁,女性为80.52岁,女性人均期望寿命比男性高6岁,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死亡率上的差异有关[7-8]。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綦江区的主要死因,这与去年一致[4]。说明这3类疾病严重影响着綦江区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应值得全体居民高度重视。死因前4位与重庆市2013年全人群死因顺位相同,重庆市死因第5位是消化系统疾病[3]。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达到313.92/10万,循环系统疾病中位于前2位的是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为162.81/10万、129.40/10万)。肿瘤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死亡率分别为60.66/10万、37.51/10万、17.97/10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则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居首位,死亡率为95.88/10万。相关研究表明,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9-10]。居民应加强运动,合理膳食,改掉不良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肿瘤相关知识,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使居民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减少死亡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增加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有着密切关系。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治理特别是空气污染,加强健康宣传力度,居民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减少死亡的发生。同时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性也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原因之一,值得人们注意,应改掉不良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死亡率[11]。

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各省市的卫生工作的防控重点[12-14],同样脑血管病、肿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綦江区近年来卫生工作的防控重点。应当积极探索防治脑血管病、肿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措施[15],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等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心脏病、肿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影响綦江区居民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也是未来綦江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只要人们做到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这4点,慢性病可以预防和控制。相关部门应注重慢病三级预防,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影响慢病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等措施。

[1]侯伟,吕思禄,郑晓燕,等.2013年青岛市李沧区居民死因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5,21(3):186-188.

[2]李丽娜,李群,汪洋.四川省自贡市1985~2009年居民全死因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3):247-253.

[3]毛德强,丁贤彬,焦艳,等.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全人群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1):2949-2952.

[4]李晓旭,曾庆,罗春亮,等.2014年重庆市綦江区居民主要死因期望寿命和减寿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2015.

[5]黄春红.2007年西安市居民全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杂志, 2009,25(4):388-389.

[6]戴敏,毛德强,冯连贵,等.重庆市2010年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6):586-589.

[7]胡容,刘德忠,黄先志,等.2011年双流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8(1):18-21.

[8]沈调英,李菊英,何莉.2010年绍兴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0(10):1072-1074.

[9]孙琳,肖骞,李学云,等.2006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因分析及相关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7):2746-2747.

[10]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石家庄市2007~2009年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19-1221.

[11]许文兵.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12]李山山,刘晓剑,付应斌,等.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4):415-417.

[13]贺琴,陈叶纪,戴丹,等.安徽省2013年居民死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9):976-982.

[14]周妹华,谢国平.长乐市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18-20.

[15]张晓平,齐惠萍,封宝琴,等.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8):412-414.

(张蕾 编辑)

Analysis on causes of death among residents in Qiji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in 2015

Hong Li,Yi-ling Xie,Xiao-xu Li,Chun-liang Luo,Meng-xue Zhou
(Qi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142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rtality rate,the main cause of death and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residents in Qijiang District in 2015,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health policy.Methods The data of all causes of death in Qijiang District in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index of mortality,constituent ratio and the rank of cause of death.Results In 2015,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Qijiang district was 760.50/105,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was 600.48/105,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the male resi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In 2015,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residents in Qijiang district was 77.30 years,that of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was 74.52 years and 80.52 years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wo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tumors,respiratory diseases,external causes as injury and poisoning,and endocrine,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ranked for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accounting for 93.44%of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In the three major causes of death,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ranked first,accounting for 90.44%of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the mortality rates of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injuries were higher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Conclusions Chronic diseases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focus of health work in the futur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residents,strengthen the measures of intervention in high-risk groups,so as to redu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mortality rate;analysis of cause of death;life expectancy

R195.3

A

10.3969/j.issn.1005-8982.2017.04.022

1005-8982(2017)04-0106-04

2016-04-05

谢宜羚,E-mail:yiling2546@126.com

猜你喜欢

綦江死因死亡率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奋力抗击新冠肺炎开展防治工作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