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2017-04-17薛慧芳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双师职称双师型

薛慧芳

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薛慧芳

本文分析了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民办高校 应用型 双师型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陕西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顺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及自身发展需要。民办高校必须建设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学者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以图1来描述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图1 双师型教师素养描述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双师型”既非仅仅持双证,也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二、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师来源问题

据调查,陕西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早期来源),他们拥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由于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历,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在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实训指导等方面表现出了劣势。

(二)学校资金匮乏

很多民办高校缺乏长远的发展愿景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此外由于“双师型”教师培养投入大,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不是由政府财政划拨教育经费,而是自筹资金。所以,民办高校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支持不够,从而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企业参与度不高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该是在企业现场。但目前在陕西民办高校中,教师培养主体仍然是学校,很少有企业的参与,这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障碍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长期的、双赢的合作关系,“双师型”教师培养得不到企业深度支持。

(四)职称评审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1)“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缺失。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求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认证体系,否则只能流于空谈;

(2)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不突出。现行的职称评审对民办高校的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没有区别对待,偏重学术要求,对技能考核则没有要求,容易造成民办高校老师在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环境下,从事“空”、“大”的科学研究;

(3)“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缺失,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五)教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民办高校教师地位低,社会认可程度不高。民办高校一般采用类似于企业的运作模式,实行劳动合同制。受到招生规模以及成本因素等的影响,会出现调岗、降薪、解聘等问题。教师容易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加上民办高校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三、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学校的生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规模。面对生源竞争的压力,目前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面临经费不足问题,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民办高校必须取得地方政府、国内外投资者等多方的资金支持与合作,初步建立“政府投入、企业资助、社会募集和学校负担”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

(二)依托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校内名师带动,培养“双师型”教师

依托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突破口。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合作至关重要。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助于“双师”素质培养,也有利于专业建设等;同时,民办高校也可以到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家来学校做兼职教师,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校内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校内名师带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校内选定师德水准、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我国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2、建立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在职称考评过程中,可考虑将民办高校教师的学术性与其职业能力有机融合,强调技能考核,适当降低学术要求,真正体现民办高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3、制订“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工资津贴、晋升职称、出国培训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要在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性。

因此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性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帮助教师结合院校的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使教师自身的发展与院校的规划有机统一。使得员工成为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的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1]周卫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探索,2013(3).

[2]徐丹阳.“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和培训策略初探[J].师资建设,2011(1).

[3]王春妮.陕西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及提高策略.高教论坛,2014(12).

[4]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时空,2012(8).

[5]汪文婷.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5(3).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SGH140874)。

猜你喜欢

双师职称双师型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