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

2017-04-15张薇薇

关键词:搜神记搜神敦煌

张薇薇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

张薇薇*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9,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2 )

关于《搜神记》,尤其是其中的敦煌本,我们之前从语法和词汇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除了敦煌本,世间流传的还有干宝本和稗海本。三种版本之间的关系,是否杂糅互错,如何流传,以及前人的研究情况,并没有进行专门的阐述。文章从版本流传等方面,着重分析题名为《搜神记》的这几个主要版本从何而来,怎样发展,前人的研究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

搜神记;版本;流传;研究

《搜神记》是古代志怪小说的经典,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但凡要研究任何一部作品,所依据的版本若不可靠,则一切工作便都徒劳了。所以在研究《搜神记》之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其版本进行整理和研究。以前,对《搜神记》版本的研究尚嫌薄弱,或者说真正意义上专属专题考证和研究《搜神记》版本的文章未见。几种题名为《搜神记》的版本语料互杂,到底本自谁出,大多的作品缺乏潜心钻研,致使有些研究难以深入,如今,对《搜神记》作重新整理,搞清《搜神记》的版本及相关问题已成为学界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搜神记》的版本和流传

《搜神记》流传于今常见的版本主要有三种:二十卷本、八卷本(也叫《稗海》本)和敦煌本(也叫句道兴本)。傅增湘先生在《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书目》中对《搜神记》的版本已经做过相关考证(1)。《中国丛书综录》对《搜神记》的流传版本也有记录,约略详于傅先生所列,兹不赘述。

《搜神记》二十卷本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的记载,作者为晋散骑常侍干宝。原已亡佚,明代开始有人刊刻,万历年间的《秘册汇函》本应该是《搜神记》二十卷本再次出现的第一个版本,我们现在所见的二十卷本,正是人们根据诸如《法苑珠林》《太平御览》《艺文志》《初学记》等类书中所引《搜神记》辑录而成的。此后还有毛晋所刻的《津逮秘书》本,清朝张海鹏刊刻的《学津讨原》本,湖北崇文书局雕刻的《子书百家》本和扫叶山房发行的《圈点百子全书》本等。

《搜神记》八卷本版本出现迟于二十卷本,在清代何镬的《汉魏丛书》和王漠的《增订汉魏丛书》中可见记载。民国时期,王文濡的《说库》,也收有八卷本《搜神记》。因为商浚所编的《稗海》中亦收八卷本《搜神记》,所以,八卷本又叫“稗海本”。

敦煌本《搜神记》因题署有“《搜神记》一卷,句道兴撰”,所以也有叫“句本”《搜神记》或“一卷本”《搜神记》。共三十五篇,首完尾残,这个版本目前以日本人中村不折收藏的最为完备,我国著名学者罗振玉在其编撰的《敦煌零拾》中最早予以刊布。

二、前人主要研究情况

总的说来,二十卷本的研究成果丰硕,我们在这里简要梳理之;而八卷本与敦煌本的研究却寥寥,尤其是敦煌本,几乎是空白状态。

1.二十卷本《搜神记》研究

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个版本的《搜神记》颇为重视,研究二十卷本《搜神记》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研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多种角度,诸如作者考证方面的:孙维新《干宝著述考》,葛兆光《干宝事迹材料稽录》等;生死观方面的:莫芸《论<搜神记>的生死形态转化》等;方术幻想方面的: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马得禹《<搜神记>巫术灵物的文化意蕴》,《谶纬思想源流及其在<搜神记>中的体现》,张瑞芳《<搜神记>研究——巫史文化与<搜神记>》,罗玲云《<搜神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唐仲山《论<搜神记>中的巫术现象及其它》等;鬼神仙狐方面的:李剑锋《<搜神记>中的鬼故事》,阳繁华《浅论<搜神记>中的神仙观》,景圣琪《异域人间<搜神记>的鬼文化》,丁秀霞《简析<搜神记>中吉狐和学问狐形象》,史丰《<搜神记>鬼世界探析》等;民俗学角度的: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徐炯,汪俊《<搜神记>故事的民间信仰及其文化模式举隅》等;艺术特色角度的: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吴晓《论<搜神记>的民间文学特性》,王青《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等;宗教学角度的: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严耀中《关于<搜神记>中佛教内容的质疑》,闫德亮《试论<搜神记>中的佛教神话——兼论中国佛教神话的兴起与发展》,程蔷《<搜神记>与民间自发宗教》,郭家嵘《佛家思想和史学观念共同作用下的<搜神记>》,朱迪光《<搜神记>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学价值》等;服饰文化角度的:李婕《论<搜神记>对魏晋服饰风俗的政治文化阐释》等;女性形象方面的:赵盛国《略论<搜神记>中的女性形象》,苏日旭《浅析<搜神记>中的现实女性形象》,张更祯《<搜神记>中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李真《<搜神记>中异类女子形象解读》等;人鬼婚恋方面的:张诗芳《<搜神记>中的“人鬼情未了”》,邹文燕《论<搜神记>中人兽婚恋的故事模式》,谢文娟《<搜神记>人鬼婚故事的潜在实利性》,阙雯雯《<搜神记>中的人妖婚恋》,李赵东《<搜神记>中的人鬼恋》,崔伏阁《<搜神记>中的冥婚及其产生背景》,屈慧青《<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等;蛇文化方面:李传江《试析<搜神记>中的蛇文化》,苏子《<搜神记>中蛇故事》,张晓敏《<搜神记>中蛇意象的研究》,黄利芳《<搜神记>中的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等;人类学角度的:马钰《变形与解脱》等;侠客形象的:邓裕华《<搜神记>侠客形象论》,《<搜神记>侠义故事论》等;循环报恩的:杨俊《<搜神记>报恩主题探析》等;语言学角度的也很多:史丰《<搜神记>副词与助动词连用情况探析》,林桦《<搜神记>时间副词探析》,马克冬《<搜神记>动趋式述补结构研究》,范崇高《<搜神记>称谓词语札记》,孙园园《<搜神记>兼语句研究》,刘晓惠《<搜神记>程度副词考察》,真大成《<搜神记>词语校释琐记》等;也不乏有研究综述方面的:杨淑鹏《20世纪<搜神记>研究综述》,沈星怡《近十年<搜神记>研究综析》等。

总的来说,研究成果颇丰但版本研究很少,只有广大的《关于<搜神记>的几种传本》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专门阐述过,大部分都是在考证某个问题时顺带提及,而少有专门系统的研究。

2.八卷本《搜神记》研究

范宁先生从6个方面的证据证明“此书不是干宝所撰,实唐宋以后人所撰集,且多处系窜改他书成文”(2)。张锡厚反对范宁的结论,认为“并不一定要否定八卷本为《搜神记》残本的说法”,意思是它确实是干宝书的残本,只不过其中“杂入非干宝原书的条目”(3)。李剑国在《二十卷本〈搜神记〉考》中明确指出:“八卷本肯定是宋以后人杂采包括《搜神记》在内的诸书编纂而成的。”“它和干宝书的关系其实就是窃用了干宝书的名字和少许内容而己。”(4)语言学方面,江蓝生《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汪维辉《从词汇史看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王锳《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正》,王东《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再补正》等文,都分别从词汇、语法等语言学角度,考定八卷本应是晚唐五代或者北宋的作品,也从侧面分析了八卷本和二十卷本可能并非一个系统。

3.敦煌本《搜神记》研究

目前学界对这个版本的研究成果是最鲜见的:项楚的《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本事考》和王青的《句道兴〈搜神记〉与天鹅处女型故事》,主要是考察文本故事来源的;莫艳等人的《敦煌本〈搜神记〉补校》,张薇薇的《从语法角度看敦煌本〈搜神记〉与变文年代的区别》《浅析敦煌本〈搜神记〉中的代词》《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敦煌本〈搜神记〉助动词浅析》等系列论文,主要是研究考查敦煌本《搜神记》的语言的。至于版本和作者考证,未见专门研究。

4.几种《搜神记》的对比研究

范宁从体例、语言、地名、时代、史料、评说、条目等方面入手,对二十卷本与八卷本作了非常详尽的多方位的考辨。结论认为八卷本《搜神记》如果是干宝所做,则文中诸多的时间和事件便自相矛盾,因此绝非干宝的作品。不仅八卷本不是,二十卷本《搜神记》亦非干宝原书,而应该是后人根据诸多流传本而编成的一个辑佚杂糅本。

项楚《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本事考》,从考证分析敦煌本的各条故事入手,兼论了敦煌本和二十卷本、八卷本的关系,结论认为:敦煌本《搜神记》和八卷本存在某种关联,而和干宝本《搜神记》则毫无联系。

张锡厚《敦煌写本〈搜神记〉考辨》主要以敦煌本《搜神记》作为入口和参照系,将之和二十卷本、八卷本两个版本进行了多角度比较,其结论认为敦煌本《搜神记》无论是故事内容、情节,还是语言风格,都和二十卷本十分相似,因此他认为敦煌本极有可能来源于干宝的《搜神记》,根据需要,选编成册。

崔达送《从三种〈搜神记〉的语言比较看敦煌本的语料价值》,虽然重点是谈敦煌本的语料,但是也兼论了三种不同版本的《搜神记》。

王枝忠《关于两部〈搜神记〉》将二十卷本和敦煌本中共有的十二条进行了比对,他驳斥了敦煌本和干宝本是一个系统,而敦煌本是干宝本的删节本或者白话译本这种说法,得出结论认为:敦煌本和干宝本相差甚远,绝非一回事,只是恰巧或者有意托名,句道兴在编撰此书的时候,用了干宝的《搜神记》之名而已,其内容毫无干系。

杨淑鹏《二十世纪<搜神记>研究综述》认为:八卷本《搜神记》应该是一本冒充干宝作品的伪书,它和干宝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佛家色彩明显。虽然和干宝无关,但是和敦煌本《搜神记》关系密切,内容相合之处甚多,应该是一个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搜神记》的几种版本、流传等方面结论矛盾之处甚多,考证还存在较大空白,很有研究的价值与必要。

注释:

(1)张亚南《〈搜神记〉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45页。

(2)范宁《关于〈搜神记〉》,《文学评论》,1964年第1期,第86页。

(3)张锡厚《敦煌写本〈搜神记〉考辨——兼论二十卷本、八卷本〈搜神记〉》.《文学评论丛刊》,1982年第16期,第31页。

(4)李剑国.《二十卷本〈搜神记〉考》,《文献》,2000年第4期,第80页。

[1]孙维新.干宝著述考[J].北平图书馆馆刊,1936(12).

[2]葛兆光.干宝事迹材料稽录[J].文史,1979(7).

[3]莫芸.论《搜神记》的生死形态转化[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81-85.

[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马得禹.《搜神记》巫术灵物的文化意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38-43.

[6]马得禹. 谶纬思想源流及其在《搜神记》中的体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62-67.

[7]张瑞芳.《搜神记》研究——巫史文化与《搜神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118-120.

[8]罗玲云.《搜神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2):12-15.

[9]唐仲山.论《搜神记》中的巫术现象及其它[J].青海民族师专学报,2000(01):1-5.

[10]李剑锋.搜神记中的鬼故事[J].民俗研究,1994(4):39-42.

[11]阳繁华.浅论《搜神记》中的神仙观[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37-38.

[12]景圣琪.异域人间:《搜神记》的鬼文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7-29.

[13]丁秀霞.简析《搜神记》中吉狐和学问狐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2(04):149-155+160.

[14]史丰.《搜神记》鬼世界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01):49-53.

[15]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6]徐炯,汪俊.《搜神记》故事的民间信仰及其文化模式举隅[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68-72.

[17]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18]吴晓.论《搜神记》的民间文学特性[J].兰州学刊,2004(05):245-246.

[19]王青.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54-160.

[20]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1]严耀中.关于《搜神记》中佛教内容的质疑[J].中华文史论丛,2009(03):99-109+400.

[22]闫德亮.试论《搜神记》中的佛教神话——兼论中国佛教神话的兴起与发展[J].中州学刊,2010(06): 204-208.

[23]程蔷.《搜神记》与民间自发宗教[J].民族艺术,2004(01):27-32+83.

[24]郭家嵘.佛家思想和史学观念共同作用下的《搜神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7): 124-126.

[25]朱迪光.《搜神记》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学价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04): 54-59.

[26]李婕.论《搜神记》对魏晋服饰风俗的政治文化阐释[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98-103.

[27]赵盛国.略论《搜神记》中的女性形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5):191-192.

[28]苏日旭.浅析《搜神记》中的现实女性形象[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6):193-194.

[29]张更祯.《搜神记》中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4):105-106.

[30]李真.《搜神记》中异类女子形象解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68-70.

[31]张诗芳.《搜神记》中的“人鬼情未了”[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76-78.

[32]邹文燕.论《搜神记》中人兽婚恋的故事模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13-117.

[33]谢文娟.《搜神记》人鬼婚故事的潜在实利性[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03):30-35.

[34]阙雯雯.《搜神记》中的人妖婚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377.

[35]李赵东.《搜神记》中的人鬼恋[J].思想战线,2008(S1):47-49.

[36]崔伏阁.《搜神记》中的冥婚及其产生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9):67-68.

[37]屈慧青.《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J].中国文学研究,1999(02):28-31.

[38]李传江.试析《搜神记》中的蛇文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94-98.

[39]苏子.《搜神记》中蛇故事[J].蛇志,1990(03):15.

[40]张晓敏.《搜神记》中蛇意象的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04):35-37.

[41]黄利芳.《搜神记》中的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1):44-45.

[42]马钰.变形与解脱[J].山东大学学报,1999(2):40-42.

[43]邓裕华.《搜神记》侠客形象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45-151+164.

[44]邓裕华.《搜神记》侠义故事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59-65+125+159.

[45]杨俊.《搜神记》报恩主题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75-78+83.

[46]史丰.《搜神记》副词与助动词连用情况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01):54-57.

[47]林桦.《搜神记》时间副词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7):302-303.

[48]马克冬.《搜神记》动趋式述补结构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11-114.

[49]范崇高.《搜神记》称谓词语札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94-97.

[50]孙园园.《搜神记》兼语句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44-146.

[51]刘晓惠.《搜神记》程度副词考察[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80-81.

[52]真大成.《搜神记》词语校释琐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04):84-86.

[53]杨淑鹏.20世纪《搜神记》研究综述[J].晋中学院学报,2010(05):8-12.

[54]沈星怡.近十年《搜神记》研究综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40-44.

[55]广大.关于《搜神记》的几种传本.敦煌学集刊,1990(02):59.

[56]江蓝生.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J].中国语文,1987(04):72-75.

[57]崔达送.从三种《搜神记》的语言比较看敦煌本的语料价值[J].敦煌研究,2004(04):45-51.

[58]王锳.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证[J].中国语文,2006(01):70-73.

[59]王东.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再补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01):72-75.

[60]莫艳等.敦煌本《搜神记》补校[J].赤峰学院学报,2010(03):73-74.

[61]张薇薇.浅析敦煌本《搜神记》中的代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5):44-48.

[62]张薇薇.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05):199-202.

[63]张薇薇.敦煌本《搜神记》助动词浅析[J].贵阳学院学报,2014(03):30-33.

Survey of Research on Major Versions of

ZHANG Wei-wei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2, Anhui)

There are systematic studies on, especially the Dunhuang ver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in addition to the Dunhuang version, there are also Ganbao version and Baihai ver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versions has been scarcely examined.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xamine the source, development and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three soushenji versions.

versions; circulation; research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2.13

H136.31

A

1004-4310(2017)02-0064-04

2016-12-28

2016年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705);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gxyq2017 041)。

张薇薇(1983- ),女,安徽寿县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猜你喜欢

搜神记搜神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生经》与《搜神记》平比句比较研究
制造《搜神记》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由对立走向友善—《搜神记》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人怪关系
由对立走向友善
论《搜神记》中狐的形象类型及其文化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