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其依据

2017-04-15罗建文杨希双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方案世界方案

罗建文,杨希双

(1.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湖南湘潭,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LUO Jian-wen1,2,YANG Xi-shuang2

(1.The theory research base for Party construction in Hunan Province,Xiangtan,411201,China; 2.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na)

政治·法律

论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其依据

罗建文1,2,杨希双2

(1.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湖南湘潭,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华民族为了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也是作为世界主要国家和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历史使命和道义要求。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有助于世界更全面更直接地了解中国认知中国,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良好友谊和交流桥梁,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更有利于彰显中国在诸多领域担当大国责任的国际情怀和大国形象。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和自信来自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伟大成就,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

中国方案;基本依据;国家实力

在2016年7月1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中国方案”已升级至“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显然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到底什么是中国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现在还没有系统的论证和阐述。《求是》2016年第21期发表署名郭纪的文章,指出:“2016年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深刻中国印记。”[2]中国提出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反映了世界格局的新现实,“回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改革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治理体系的期待,不仅是对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重大贡献,也是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不仅改变着‘强权即公理’的全球治理潜规则,也刷新了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认识。”[2]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和国际道义。那么,到底“中国方案”是什么?我们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有什么意义?我们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探索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一思想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视野和国际情怀,也彰显出中华民族为了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由于当时我们国家的国际环境、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够强大等多种因素,虽然我们有对于人类作较大贡献的豪迈情怀,但是我们对于人类的贡献是相当有限的。正如1956年8月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3]60多年过去了,几经风雨和历史磨练,中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能力、有水平、有责任,事实上也有条件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并论述过中国人民有责任和义务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早在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德国时就提出,中国为了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2015年10月,他在国际“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指出,以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来有效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到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在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作为大会的主席国,中国不仅挑起了承办大会的大梁和重任,而且还贡献了为全世界人民着想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为系统和最为完整的阐述是在2017年1月1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同志不仅提出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态度和看法——“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而且问诊了世界经济秩序治理良方,还系统地提出了“中国方案”的基本内容:“我们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4]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国际道义和责任担当,表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立场和一脉相同、一以贯之的价值情怀。

“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是作为世界主要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历史使命和价值情怀。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来看“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包括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让世界最大贫困人口群体摆脱了贫困、迈向了幸福生活,让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走向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为世界欠发达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了榜样示范,为他们提振了民族自信和发展希望,这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所面临的局势,如何治理好国际经济秩序,如何打造国际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履行世界大国应有的国际义务和世界担当,提出有益于世界人民,特别是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寻找对策和良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伸张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单边政治,推动多极平衡,构建世界政治新格局;(2)加强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关于投资和贸易政策的世界多边纲领性文件,提出“标本兼治”的促增长理念;(3)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以技术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描绘全球贸易增长路径图,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发展低谷;(4)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结果性改革措施,深化国际金融框架改革,构建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5)制定公平公正和包容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则,打破“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贸易壁垒和投资阻隔,促进贸易投资深度融合,构建国际贸易互利互惠的良好秩序;(6)改善民生状况,夯实执政基础,稳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政治局势;(7)倡导绿色发展模式,保护人类共有家园,营造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生态环境;(8)建设开放透明、包容联动的全球化协调机制,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消除贫困和饥饿,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促进和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实质内涵,既是毛泽东“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发展与创新,也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辅相成,更是我们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和读懂中国,增强世界与中国的相互信任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原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还有偏见或误读,也还有因为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而产生相互误判,难免形成人为的隔离。只要我们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合作共赢、和平共处、公平公正、勇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张和立场介绍给世界人民,就会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缩小人为的鸿沟。

(二)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共享中国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中国的发展是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和国际作用日益提升,而且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状态下,中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向世界作出了“三个不会变”的庄严承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5]中国自愿将自己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机会与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欢迎各友好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捷便车”,让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看到了希望;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了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合作,扩展和通畅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市场的联络渠道,为相关国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前景。

(三)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一轮国际竞争、科技革命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也蓄势待发,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尚未出现强盛态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经济治理处于彷徨阶段。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为全球低迷的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的“四剂药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与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的组合拳;推动经济贸易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技术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视野下,“中国方案”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投资与贸易的相关政策、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全球网络治理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内容,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提供了良方,而且成为了稳定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态势的“压舱石”。

(四)有利于彰显和提升中国在诸多领域担当大国责任的国际情怀和大国形象

2013年以来,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世界各国,经常与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会晤,出席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主办一系列高端国际会议,发表令世人耳目一新的重要讲话,推出“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宣布中国将开展与世界各国在更多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和维护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特别是“作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的人民币加入SDR,推动了SDR货币篮子多元化和代表性,为国际社会憧憬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正能量,带来了新机遇,使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晕染上了明晰的中国特色”[6]。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向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国际服务,为促进世界贸易协调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格局搭建制度化平台;从原来审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到积极推出“中国方案”把脉问诊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在巴黎气候协议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建议和积极行动,先后促成印度、巴西和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议,表明中国不仅成为解决国际事务的强有力的推动者,成为以成功主办和引领G20国际高端峰会为标志的世界事务的领导力量,而且还成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足可见勇于担当的中国在国际事务和世界经济中的大国形象和国际情怀,让欠发达国家和弱小国家点亮了希望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卯足了奋斗的劲、迈开了发展的程。

三、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基本依据

(一)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主体自信

一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其本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和自力更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和主体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创造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历史结论,是中国人民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理性总结。人民主体作用说到底是一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的价值取向,是一种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态度,是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一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7]。中华民族90多年的奋斗历史表明:我们经历了为民谋利益的认知自发阶段到为人民服务的认知自觉阶段,再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幸福为价值目标的认知自觉的高级阶段,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做爱国敬业的主人翁,将个人奋斗和为国奉献叠加成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核心要素,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我们的人民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而且在各自的岗位中也充分显示出其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价值,真正把个人的利益和前途与国家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各自的岗位上立功建业。正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主体有了这样一系列高度的认知自觉和实践自觉,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深入人心,我们的国家发展才会显示出无穷的生机活力,我们的中国方案才会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我们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才会有充分的主体自信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路和发展之路,是中国繁荣富强和绿色崛起的根本方向和康庄大道,是中国方案诞生和形成的根本依托和基本保证。翻开人类近代历史,无论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命运来看,还是从中国近代100多年苦难和辛酸的历史教训来看,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出现历史反复,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和发展之路;我们之所以从一个满目疮痍、破烂不堪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富有创新活力的国家,就是得益于我们优越的政治体制和走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国家历史文化国情建设之道,再加上我们党善于在这条道路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不断修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8]“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9]265我们走的这条道路“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设计中国蓝图、创造中国奇迹、培育中国方案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许多欠发达国家立足自己国情走向民族繁荣的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没有这个根本方向和基本道路的自信,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和依据。

(三)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理论自信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人类的精神力量,更是人们行动方案的顶层设计。“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化为无穷的力量,被群众掌握的这个“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中国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在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10]我们“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世界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8]。无论是当今世界的国际国内问题,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问题,都离不开一个普遍真理的指导和实践有效的理论的指引,这个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已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检验,可以作为世界各国人民追求自身繁荣和幸福生活的理论借鉴和现实参考。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并经实践证明过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方案的理论基础,更是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理论支撑。

(四)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制度自信

中国实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是中国人民历经血与火的考验选择的,是符合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的制度设计,它充分体现和根本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具有充分发挥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是广大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制度保证和坚定表达。“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9]136-1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10]近7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战胜来自各方面的自然灾害和艰难险阻,还是克服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和现实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不仅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让每个人都有出彩人生,保证了社会发展的创造活力能够充分释放,而且又能顾全国家大局、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这个制度体系的全面保障,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奇迹”的产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国际效应。这就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内在底气和充分自信,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可资借鉴的政治方向。

(五)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深深渗透在其血液中的“整体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系统”。文化是立国之本,文化是强国之魂。“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13]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指出:“思想和文化风格并不改变历史——至少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历史。但是它们是变革的必然序幕,因为意识上的变革,价值观和道德说理上的变革——会推动人们去改变他们的社会安排和体制。”[14]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只有明确和坚持自己所选择的正确的价值信念和文化体系,才能全面、准确地认知和理解自己国家的道路探索、理论创建和社会体制的安排,才能选择一种适当的文化价值体系贯穿在自己民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去,成为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这就是民族振兴和国家进步的价值灵魂和精神实质。否则,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像没有灵魂引领的行尸走肉,它的发展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9]265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15]牢固树立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需要有本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理论自觉,更需要有这个民族事业的伟大成就的现实论证,因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和论证过的文化自觉是不能让人信服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和顺、仁爱、忠义、包容,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融摄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价值冲突和文化差异,引导和矫治着世俗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迷失和文化彷徨,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意志和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焕发出民族精神的理性光芒和强大凝聚力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优势。

这种倡导仁爱团结、和谐忠诚、包容共享的文化基因正是今天世界的道义要求。正因为有这些特质,不仅能团结人民大众,激发每一个个体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而且还能兼蓄并融、海纳百川,具有深厚的包容性与和谐性等特质。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存在差异、世界政治秩序面临严峻挑战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文化价值的潜在灵魂和文化引导作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是在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基因测序”,孕育了中国方案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中国方案的价值意蕴。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根基。经过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过了的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意志和革命斗志,创造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奇迹。可以骄傲和欣慰地说,深植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时代的优良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根本的传统意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任何时候也不能抛弃和背离这两个传统。“只有民族复兴才能为民族文化复兴开辟道路;也只有坚持民族文化精神,才不致陷于国家分裂和被奴役的悲剧境地。中国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华民族处于困境和危机时,给予革命者以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撑。”[16]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价值支撑,也是提供“中国方案”的价值基础。正是这种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自信,成为我们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基础。

(六)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实践自信

实践自信就是实力自信。综合国力不断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和现实成就才有充分的说服力和充足的自信心。马克思指出:“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7]人们的主观世界是在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历史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和主观反映,没有实实在在的客观实践的需要是不可能产生和自创出思想文化的精神产品和规划未来发展的工作方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理论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凝练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过程与历史过程有机结合中形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否正确有用,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也不是靠武力强加于人的;那种把自己价值观念和文化强加给欠发达国家的强权政治是根本行不通的,已经在阿拉伯世界“颜色革命”的惨痛教训中验证过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负责任的大国——怀有服务于发展中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诚意的大国,向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人民贡献的精神宝典,这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业绩基础上的经验贡献,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事实证明。“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8]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是靠自己的实力说话的,是靠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实际成效说话的,是靠3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说话的。“60多年来的经济成就,可通过若干发展指标来认识:表征经济发展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67万亿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表征发展水平的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至2015年的52000元,超过8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的发展水平;表征人民生活水平的居民收入,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由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15年的31195元;表征对外经济联系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表征现代化进程的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5年的56.1%;表征现代工业的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由1990年的2.7%上升到2013年的20.8%,连续多年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19]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通过和发表的公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中肯评论。例如,日本的外交学专家就认为,G20首次承担起了名副其实的全球治理机构的角色,公报阐述了新的制度性愿景和开放与包容的制度性价值观,以便促进新的增长动力,并聚合了世界经济中多元化的利益。杭州峰会的成果赋予G20世界经济的领导角色,尤其是杭州峰会容纳不同声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领导能力和行使软实力的能力。[20]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发展奇迹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的国家实力和经济发展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我们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才会不断提高,我们才有可能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贡献的中国方案才有了应有的底气和内在的自信。

四、小结

中国发展起来了,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就更有自信了。但是,中国强大了以后也永远不会任性、也永远不会称霸。因为中国人民从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中华文化”深层记忆中最大的特质和本性就是追求和平安宁、“不具有侵略性”。中国自古以来都没有侵略和殖民过其他弱小国家,始终是巩固和维护与周边国家之间和睦关系的正面主体和积极倡导者。在今天世界并不太平安宁的形势下,更需要有中国文化的这种追求和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质,才能克服和减少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征服和占有,追求人类和平美好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深深懂得并且也感同深受:穷兵黩武和称霸世界是不得人心的,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命”带来的不是人民民主和平的福音,而是战乱贫穷和恐怖威胁的苦果。因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发展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1]我们中华民族“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8]。习近平的这些“中国方案”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饱受霸权主义和外来侵略苦难的经历总结,也是深深溶化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文化基因的理性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时代精神精华。

[1] 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 郭纪.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J].求是,2016,(21).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8-89.

[4]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18(3).

[5] 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N].人民日报,2015-11-19(2).

[6] 马小军.2015:中国向世界展现重要影响力[N].学习时报,2016-01-04.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1).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9.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3] 沈壮海.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N].人民日报,2016-09-22.

[14]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527.

[15]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与责任[N].光明日报,2016-09-22.

[16]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N].光明日报,2016-11-23.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18] 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N].人民日报, 2013-03-20.

[19] 钟茂初.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丰富意蕴[J].人民论坛,2016,(18):29-31.

[20] 焦翔,林芮,曲颂,等.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G20再出发•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N].人民日报,2016-09-17(3).

[21] 钱彤,宋宗利,吴黎明.中俄元首同意紧密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EB/OL].(2013-03-23)[2017-03-15].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3-03/23/content_16340085.htm.

(责任编辑 杜生权)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China's Proposals Offered to the World

"The Chinese people are fully confident that China will provide a better proposal to the exploration of a better social system".This demonstrates the value pursuit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pursue happiness.It is als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moral requirement for a major and big power across the world.China's proposal enables others to understand China better,to enhance mutual tru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world.What's more,China's proposal is beneficial for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grasp the great opportunities from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hina,to stabilize the global economy and maintain the good momentum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and to highlight China's international sentiment and its image as a great country in shouldering global responsibility.Why does China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providing China's proposal? The reasons rest with China's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process,with the subjective confidence,the road confidence,theoretical confidence,institutional confidence,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ractical confidence in the constra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proposals;the fundamental basis;national strength

LUO Jian-wen1,2,YANG Xi-shuang2

(1.The theory research base for Party construction in Hunan Province,Xiangtan,411201,China; 2.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na)

D621

A

2095-2082(2017)03-0034-09

2017-04-07

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KS017);2016年湖南省党建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6DJYJZ02)

1. 罗建文(1963—),男,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2. 杨希双(1994—),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世界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