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福建客家文化建设

2017-04-15朱建华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客家人福建一带一路

朱建华

(中共宁化县委党校,福建宁化,365400)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福建客家文化建设

朱建华

(中共宁化县委党校,福建宁化,365400)

“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新的历史机遇。客家文化渊源流长,福建作为客家祖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有着连接沿海、辐射内陆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客家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福建省应利用客家祖地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扩大客家祖地宣传,繁荣客家联络联谊,搭建信息平台,从夯实基础、增进交流、发展经贸等方面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让客家文化为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福建;客家文化;“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随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力量与加快融入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格局。“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福建作为客家祖地,有着连接沿海、辐射内陆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客家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借助客家文化促进福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福建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本文拟就此进行研究探讨。

一、福建客家简述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水相望,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省辖9个设区市85个县(市、区),常住人口约3700万,其中客家人约500万。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龙岩、三明、南平、厦门、漳州等地,其中闽西龙岩市所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以及闽西北三明市所辖宁化、清流、明溪(古称归化)共计八县(古称汀州八县)是纯客家县(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讲客家话),这一地域的客家人口总计271万[1]。宁化石壁是客家人早期的聚散中心,成为世界客家祖地,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也因此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从西晋末开始,中原汉人为了逃避灾荒和战乱,先后经历了数次向南迁徙,其中与客家民系形成密切相关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西晋末年到东晋初的“八王之乱”,又称“永嘉之乱”,以及随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侵扰中原的“五胡乱华”,导致大批中原汉人避乱南迁,弃官携眷“衣冠南下”;第二次是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逼迫中原汉人再次大规模南迁;第三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在经过大举向南辗转迁徙之后,一大批移民先后来到了以福建宁化石壁为中心的赣、闽、粤边结合部三角地区,在这块被大山屏蔽的盆地里,经历先后长达数百年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交汇,孕育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由此诞生。

宋以后,随着人口密度的大增,闽粤赣边区域生存空间变小,加之生态破坏,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生活资源不足,当年得天独厚的“乐土”已不复存在。富有开拓精神的客家人为了寻找更适合生存的地域,开始了新的迁徙,就是史称“客家五次大迁徙”的后两次,第四次大迁徙从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第五次大迁徙是从19世纪中叶起,向外迁徙的主要线路是转向闽西、岭东、赣南及广西、湖南、四川等地,以及通过粤东北向粤西南,经闽东南向港、澳、台及东南亚扩展,最后遍布全球各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客家人从国内逐渐迁至东南亚一带,成为南洋群岛的‘开荒牛’,为侨居国的繁荣昌盛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海外移民迁入的主要地区,大约90%的移民流入东南亚,8%左右流入北美和拉美地区,其余则相对分散[3]。客家人迁徙奋斗的历程,体现了客家人在困境中的艰辛与奋发,造就了客家人崇拜祖先和坚守精神家园的品格和毅力,砺炼出“硬颈毅行、崇文重教、尊祖睦族、爱国兴家”的客家精神。

福建是客家人重要的聚集区,据世界客属总会统计,客家人现有总人数约1.2亿,其中海外客家人有1500万以上,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大多数的先祖都追溯自福建。从1995年开始,宁化县和长汀县每年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和“世界客属祭拜客家母亲河大典”活动,到2016年已经连续举办22届。福建龙岩和三明分别于2000年和2012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客家世界取得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在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和市、县政府的努力下,福建先后用五年多时间在全省建成了与宁化石壁客家公祠配套的客家文化园、长汀“客家母亲缘”、永定客家文化博览园、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武平文博园、清流灵台山客家博物馆、连城冠豸山客家文化公园、龙岩“闽西客家祖地博物馆”、三明市客家祖地博物馆和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客家信息中心”等十个客家重点建设项目,为福建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客家》《环球客家》《客家纵横》《客家文学》《客家魂》等一大批省内学术期刊的出版和各类客家学术研讨活动的举办,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福建在客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拓展和提升了福建客家祖地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层次,全面扩大了客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福建土楼200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石壁客家祭祖习俗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福建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永定客家文化园、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尤溪朱熹诞生地和南平武夷山朱子故里等先后被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福建客家为凝聚海内外客家人精神力量、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福建客家文化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个民系。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汉族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相融合并以中原汉文化为主导的独特的族群文化。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角度,福建借助客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极为重要,作用非常显著。

(一)提供政治互信助力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据2011年世界客属总会统计数据,全世界华人华侨约有五千万,而客籍华人华侨约占其六分之一。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及其儿子李显龙、泰国前总理他信、加拿大前总督伍冰枝都是客家人的后裔。发挥客家宗亲血脉渊源的影响力,增进客家世界对福建客家“根、源、祖、脉”的情感认同,对增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台湾,现已考证的台湾与福建客家有亲缘、血缘关系的有98个姓氏。以宁化石壁为例,早在1987年漳州市台办林嘉书在《客家摇篮——石壁村》中就记载:“据近些年所获闽西南及台湾的八十余部旧谱,及其它史料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个常见姓氏中的六百多万人与石壁客家有关,其中三百余万是客家人,另外二百余万是传石壁,又从闽南南靖、平和、诏安、漳州等地迁台的闽南人。”因此,从血缘入手,揭示客家人从大陆移居台湾的情况,深刻说明两岸人民心手相连、血浓于水的历史事实,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无疑更具震撼力和说服力。

(二)坚实经贸合作平台

中央明确福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福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新时期福建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客家文化扎根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地区,是福建与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地区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客家人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早期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罗芳伯、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和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等众多客家名人都是杰出代表。福建作为客家祖地,不论从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从历史人文积淀和现实发展的需要看,都应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福建应尽快整合闽粤赣客家地区各方面资源,形成建设“一带一路”的合力,积极发挥客家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独特作用,抓住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机遇,推动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先行探索深化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合作与开放,创建客家文化产业链,促进福建与东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和全面发展。

(三)增强文化交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经贸重要的纽带,也是人文交流、文明相互交融重要的纽带,其中,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和开放发展彰显了文化的力量。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汉族文化中的一种地域文化,其独特之处是在坚守中原汉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吸纳融入了新迁徙地区的各民族以及域外一些民族文化的要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丰富和创新发展。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是海内外侨胞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客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既有强化民族精神、弘扬发展民族文化、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等精神层面的意义,还有繁荣文化产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福建应进一步加强福建客家文化建设,拓展福建客家文化内涵,打造福建客家祖地品牌,宣传弘扬客家精神和客家思想,发挥客家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

三、福建客家文化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深厚,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要加快名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开发有名人文化效应的文化产品、地标性产品,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

“福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是全球化进程中为适应旅游时代大众旅游需要而建构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4]2017年1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对重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同时,要发挥福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将自然生态与客家文化资源生态完美结合,赋予客家文化更丰富的观光体验价值。

2.加深客家文化研究。在海外,客家方言的使用和传播受到文化环境的严重影响。在马来西亚等许多东南亚国家,客家人聚集地普遍开设华语学校,国语和客家话成为海外客家人必学的母语。但在加拿大多伦多等地,也有不少客家后裔不再使用华文和客家方言,客家文化面临消失的境地。“海外客家文化是漂洋过海的客家人的祖祖辈辈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产实践、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需要新一代客家继承和不断创新。”[5]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海外客家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与新一代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和推广。

福建作为客家祖地,要深入有效地推进客家文化研究,在现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客家国际学术研讨会、石壁客家论坛、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基础上,应从更高的站位,进一步整合资源,成立国际性的客家文化研究基金会与学术团体,办好“一带一路”客家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加强海内外的客家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为客家文化助推“一带一路”事业的新发展献计献策。

(二)增进交流

1.扩大客家祖地宣传。福建有关部门要广泛联系客家地区媒体和文化传播公司,整合省内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福建客家的宣传力度,围绕“客家新丝路”的主题,大力推进客家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发展文化产业,翻译、出版相关书籍,拍摄、播放有关影视片,通过音乐、演出、动漫、网游等客家文化产品,采用多种方式让福建客家文化走向海外。

2.繁荣客家联络联谊。海外客家人远离祖国和民系母体,由于长期居住在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他们与大陆客家人相比,客家团体意识和寻根意识显得更为浓厚。血缘、地缘、文缘和商缘等成为凝聚他们的重要纽带。海外客家回大陆寻根问祖和投资建设祖籍地也是引发大陆“客家热”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继续坚持举办好每年一届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等活动,积极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客商大会等重大客家活动,广泛加强与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客家社团的联络联谊,扩大福建在世界客家活动中的影响。

福建客家姓氏裔孙遍布海内外,名人辈出,声名远扬,近年来各姓氏宗亲活动可谓一呼百应,声势浩大,成果丰硕。要充分发挥福建各姓氏宗亲会的作用,鼓励、支持和指导各姓氏宗亲会面向海内外举办健康文明的姓氏宗亲联谊活动,增强海外姓氏宗亲的亲情感和凝聚力,吸引世界各地宗亲回福建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3.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对于促进海内外客家人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凝聚全球客家人力量,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已经成为客家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媒介。要充分发挥省客家研究联谊会“客家信息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将福建客家信息和网络平台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全球客家人联络联谊的立交桥,成为海内外客家人了解、支持、参与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重要窗口,成为世界客家人共同拥有的资讯库房和服务中心,为客家世界的交流和客家文化传播打造跨越时空的便捷通道。

(三)发展经贸

1.密切商会交流互访。立足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广泛联系大陆各客家地区商会组织,通过海外客商及“客联”组织牵线搭桥,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贸文化联络处,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相关城市结对子,定期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城市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筹划举办世界客商经贸交流活动,建立客属地区和海内外客商共同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客家地区和客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崛起。

2.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是凭借客家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的的旅游活动。”[6]福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地质公园等都是名扬海内外的客家文化经典旅游景区,福建可以综合利用好这些客家旅游资源,联合闽粤赣客家地区,建立客家旅游联盟,重点打造客家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客家民俗文化的体验,深化“丝绸之路客家之旅”活动,与沿线国家联合举办“丝绸之路客家艺术节”,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展览、演出活动,精心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品牌,促进客家旅游产业的发展。

3.推动经贸合作交流。经济活动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海内外客家需要加强经济的互动与联结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建设。改革开放之初,福建一些客家地区因为交通瓶颈等原因,还难以与海外客家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海外客家商人在福建客家地区的经济活动也多是单向的投资,没有形成经济的双向互动,但福建客家人远赴海外谋求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以具有“八闽旅欧第一县”之称的明溪县为例,据明溪县侨联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该县11万人口就有1万多人漂洋过海,在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等54个国家创业打拼,华侨资源已成为明溪举足轻重的发展要素,通过大打“侨牌”,一方面实施“海外创业工程”,总结海外创业成功经验,引导当地人才继续赴海外投资兴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实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客家侨属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建设“海西新侨乡”的战略目标。

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大陆和海外客商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一带一路”建设更给客家人投身海内外经济建设带来空前机遇。福建可以充分发挥好客家商会的作用,在走出去积极参与海外经济建设的同时,依托福州6.18“海交会”、厦门9.8“投洽会”、三明11.8“林博会”等文化经贸交流活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吸引海内外广大客商前来福建投资兴业,繁荣客家地区的商贸往来,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综上所述,福建客家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突出,作用显著,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福建有理由、有责任、有能力凭借客家祖地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既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增添浓墨重彩,又为福建经济、文化的建设发展,拓宽路径,丰富载体,让客家文化在新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刘海燕,郭丹.闽台客家宗教与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2]罗英昌.飘洋过海客家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3]葛剑雄.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4]余达忠.建设福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中心的考察[C〛//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福州:海凤出版社,2014:578.

[5]廖开顺.论全球化形势下的海外客家文化建设[C〛//“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364.

[6]俞万源,李海山.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6(4):710.

Fujian Hakka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ZHU Jian-hua
(CPC Ninghua County Party School,Ninghua 365400,China)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a silk road,bring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Hakk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Fujian province,as an original place of Hakka and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has advantages in connecting the coast-inland and promoting Hakka history and culture.Fujian should utilize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Hakka culture,expand propaganda,deepen communication,and build information platforms to promot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Fujian;Hakka culture;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G122

A

2096-3300(2017)02-0069-05

(责任编辑:陈达晨)

2017-2-20

朱建华,(1968-),男,福建宁化人,讲师。研究方向:客家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客家人福建一带一路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福建医改新在哪?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