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探讨

2017-04-15范晔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口病病房医务人员

范晔晔

临沂市兰山区方城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000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传染病,发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等肠道病毒引起。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但是重症患儿合并有脑膜炎、心功能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急症状,致死率极高。目前来说,小儿手足口病仍然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而且其传染性较强,针对这一病症患儿,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并将患儿隔离,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164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患儿基本治疗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92:72;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3个月、12岁,中位数年龄(5.34±2.16)岁,其中 1~3 岁患儿 135例,占比%82.32%;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 3、14 d,病程中位数为 (8.15±1.12)d。 患儿发病时间集中在3~9月份,以农村患儿为主。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疾病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等症状,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轻微疱疹或溃疡;②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患儿家属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2)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

1.3 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明确患儿的姓名、年龄、病程、病因,从疾病本身、患儿、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分析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对策。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疾病因素。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具有发病时间集中的特点,常爆发出现,而且多发于5岁以下的学龄前幼儿。通常情况下,医院会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患儿,而好发群体由于自身保护机制发育未完善,免疫机制不健全,院内感染风险大。②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手足口病可通过飞沫、粪便等传播,在医院内,患儿探视人员比较多,人员流动大,若医院没有做好分区隔离及消毒工作,会使得院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含量增加,增加院内感染风险。③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护理人员是患儿护理的主要负责人,但医院接收大量手足口病患儿时,医务人员很有可能因为工作负荷大而忽略手卫生等情况,使自身成为传染源。而且,疾病的传播控制措施需要护理人员去贯彻落实,比如说患儿常用物品及衣物消毒等,这些需要护理人员引导陪护人员去操作,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容易被忽略。④其他因素。很多家属专注于患儿的病情,却忽视了对于自身卫生的防护,不注重手卫生,随意丢弃一些接触过患儿可能带有病原菌的物品,使得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 结论

2.1 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充分重视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问题,在院内领导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协调好发热门诊、住院部儿科等部门的工作,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做好病症爆发的应对措施,明确手足口病的就诊及救治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治疗或护理操作标准,实现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制度化管理。对于参与到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中的医务人员,定期组织参加知识培训,进行理论知识及实操考核,将之纳入个人绩效评定范畴。对于院内保洁人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医院日常清洁工作的内容及标准,明确手足口病爆发时期的病房清洁工作要点,确保院内的清洁干净,从传播途径上控制住疫情。

2.2 完善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机制

由护理人员指导陪护人员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注重患儿卫生,加强个人防护。病房勤开窗,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尽量不要让患儿与其他幼儿接触,对于患儿使用过的一些物品,比如说奶瓶、毛巾、餐具在沸水中煮3 min,贴身衣物用50℃以上的任谁浸泡半小时,用漂白粉对患儿经常接触的玩具、桌椅等消毒,患儿的口腔分泌物(比如痰液、唾液)以及排泄物,以及擦拭用的纸巾,都应该放入专门的消毒便盆中,倒入适量的84消毒液,在搅拌消毒后,倒入厕所,并且再用消毒液对便盆进行清洗。家属在接触患儿前后,尤其是在给患儿换尿布,或者处理患儿排泄物时,都应该用消毒皂洗手。患儿需勤换衣物,衣物清洗后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

2.3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

做好院内疾病传染控制工作,将患儿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并且将患儿接触过的医疗器械、病床、生活用品等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通常情况下,每日需要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床栏杆、门把手、水龙头、电梯等进行消毒。在手足口病治疗室、病房等病原菌可能传播的区域,需要每天使用移动式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3次/d,持续1h,消毒后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拖把分区使用,使用后置于阳光下暴晒。为了保障消毒隔离工作的实施力度,应加大监管力度,在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抽取一到两名成员,成立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监管小组,对医院清洁、消毒、手卫生工作执行力度进行检查,督促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提供警惕,做好本职工作。

2.4 有效分流患儿,合理弹性排班

设置手足口病隔离区,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及患儿通道,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做好患儿分流工作,明确患儿住院指征,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留院观察,减轻医院负担。在手足口病爆发期,启动紧急预案,全院的人力、物力资源统一调配,合理排班,从其他科室调入优秀的护理人员,确保人力充足,让医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及引导。同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在接触患儿体液及排泄物之前,必须戴好口罩、手套,穿好防护服,并且及时更换。

2.5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严格控制陪护

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健康知识手册、知识讲座等方式,向陪护人员宣传手足口病及院内感染的防控知识,现场示范六步洗手法,指导陪护人员如何处理患儿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正确处理患儿接触过的物品,督促陪护人员及患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对住院治疗的患儿家属进行口头宣导,告知患儿可能出现的危急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严格控制陪护人员,尽量减少病区人员流动,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1]赵玉英,郭维奇,段文瑜.儿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2(2).

[2]王焕,付艳,范迅捷,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感染控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44-445,461.

[3]李艳琴,马友凤,李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272-273.

[4]莫蔚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3820-3822.

[5]陈传英,李嫣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因素探讨及防控对策[J].临床医学,2010,30(9):24-25.

[6]沈红五,丁敏,顾冬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8):708-709.

[7]石计朋,王吉,钱燕,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77-1079.

[8]沈叙庄,王爱华.儿童医院感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0):1799-800.

猜你喜欢

口病病房医务人员
更正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