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阅读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017-04-14杨中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民价值观核心

王 驰 杨中刚

(1.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2.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017-08-2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号:14SKS028)。

王驰(1988—)男,四川南充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学研究;

杨中刚(1963—)男,湖北咸丰人,苗族,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全民阅读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王 驰1杨中刚2

(1.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2.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国家在多方面努力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以全民阅读来推动。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实现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以全民阅读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存在阅读深度不够、对信息过载缺乏理性选择、分级阅读不明确、政府主导推动作用与保障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而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又分别是全民阅读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前提、要求、核心以及保障。

全民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建设全民阅读社会是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上有着巨大作用,在我国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全民阅读社会的研究既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又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新的研究视域。从全民阅读的视角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把全民阅读放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事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位置,能提高全民阅读社会的地位,深化对全民阅读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从更加基础的视点考察加强认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意义,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的认识。

一、全民阅读的内涵

全民阅读可以看作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以及维持不仅只是带来阅读行为的社会化,更是以其强大的意识形态培养功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关系到凭借怎样的方式来塑造全体社会成员对某种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形态认知。全民阅读社会的形成,既是社会整体精神层面提升的产物,也内在地产生出相应的价值观倾向,这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民阅读联系在了一起。

一般认为,全民阅读是指整个社会都具备了阅读的条件,并且社会成员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这里的阅读不仅代表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本的阅读,还包含了其他多种媒介的阅读(互联网、电子书等)。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同时阅读的立法工作也得以有效推进,“进行全民阅读立法是众多文化发达国家将阅读提升为国家意志、进行制度化保障的重要措施”[1]。这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视。全民阅读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与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密切相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相关,也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全民阅读,既能够培养全体社会成员阅读的习惯,还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相契合,有助于形成对国家的文化认同,使社会成员紧密团结在国家周围,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全民阅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矫正社会成员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积极推动全民阅读,营造全社会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运用多元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促进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二、全民阅读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困境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联性越来越大,我国也经历着社会转型以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带来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新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部分社会成员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价值选择上产生了许多困惑、矛盾、冲突和价值模糊化等现象。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如贪污腐败、社会不公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形成,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出现了价值认知不清、价值情感不强、价值态度动摇、价值行为消极等现象。二是社会多元思潮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冲击。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我国,在此影响下,出现了有人将西方的某些思潮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比较,并以此抨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造成社会成员价值观出现偏差,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全民阅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大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在通过全民阅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阅读深度不够,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足

当前我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大大改善,这是可喜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许多社会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并没有将其上升为自我修养的高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异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本位”的表现,认为这种价值观就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对个人没有用,间接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价值观的建构作用。这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性变成了工具理性,导致在阅读过程中许多人都只是与文字简单接触,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基本信息的获取阶段,在阅读中缺乏理性的思索,这样培养出来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素养必将匮乏,阅读的价值与美感也必将消失殆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会大打折扣。“传统阅读方式逐渐被数字化全媒体阅读替代,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被大量占据,阅读变得浅显而浮躁,精神家园的自我培养方向逐渐迷失。”[2]虽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提出的要求,属于外部推动,但是这个要求无论从社会还是个人的角度来看都是有利无害的,需要大学生的全力配合,具体体现在通过阅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深入思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本质的理解,认识到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认同。阅读如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情感上予以认同,那么理论将不能真正起到作用。理论的价值在于引领与说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揭示其理论价值内涵,认识其有用,二是情感认同[3]。

(二)对信息过载缺乏理性选择,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困惑

“信息过载,是指信息时代信息过多,受众接受的信息量超出了其所需要以及所能消费、承受的信息量,以致受众无法高效选择或有效利用信息的状况。”[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纸质载体,电子载体成为全民阅读的新宠。网络时代开启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新局面,由此也带来了信息获取量的井喷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信息量的增加也使人们对有效信息的筛选难度加大。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充斥着荧屏,使得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理性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网上获得的知识多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难以获得对某一知识的整体认识,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尚停留在浅层次。我们知道,过量信息的出现会麻痹人的分析能力,使人受到干扰从而作出错误的选择。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而言,过量的信息就直接导致大学生无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真正有利的信息,无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效的认知,从而造大学生的阅读生活呈现浮减化、支离破碎化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低效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使许多西方思潮进入中国社会,促进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形成带来了严重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效果,这也从侧面对大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对信息的有效筛选,即使社会提供了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的价值观认知信息,大学生的认知也仅仅是各种信息的混杂物而非体系结构。

(三)分级阅读不明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缺乏针对性

从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获取认知过程中由于受经验以及思维限制会表现出对同一事物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倡导全民阅读时应该对各个年龄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国内外实践证明,做好分级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阅读的质量,提倡与实施分级制度已成为我国规范社会成员阅读行为的趋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举措。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当前我国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生理特征的阅读研究还很薄弱,这就造成了阅读效果与阅读方式的矛盾。阅读理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从规模、深浅,阶段、层次、内容进行分级阅读。虽然我国对于分级阅读的概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但这种观念却一直缺位于阅读实践。此外,缺乏统一的分级阅读标准也是制约大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使大学生对阅读的选择性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分级阅读标准是分级阅读研究的重要问题。”[5]就现阶段来看,分级阅读主要是由国内出版机构主导,但这种主导还很不成熟,比如对图书的分级编排缺乏专业性、只凭经验和赢利的目的生硬地加上分级阅读的标签等。正是由于分级阅读标准的不明确,使得我国不年龄段的社会成员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时面临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建构的效果与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四)政府对全民阅读的主导推动作用与保障不到位,使大学生缺乏积极性

“全民阅读”理念的提出以及人们更好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设施、政策以及制度保障,努力打造服务于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场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培养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设施保证,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的主导体系来确保社会成员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

但实际上,当前社会还存在相当多不利于全民阅读社会形成的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各级图书馆建设跟不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正在兴建不同等级的图书馆项目,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备比例依然处于低水平,而且在已经建成的图书馆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系统建设、书籍数量都远未达标;其次,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阅读。虽说阅读归根到底是个人的事,但如果能够有某种机制鼓励他愿意去阅读,那么就或多或少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外部的“推动”就会逐渐转化为内部的“驱动”,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最后,对媒体的监管不力。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有着引导教育的功能,然而由于部分媒体受到某些西方价值观的煽动,倾向于向社会宣扬腐朽价值观,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因为缺乏政治敏锐性,对这些行为听之任之,不能有效监督舆论,使社会价值观状况恶化。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都削弱了大学生的认知效果,既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地位的维护。

三、全民阅读视域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全民阅读社会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生首先从认知上进行价值观重塑的重要阶段,然后经过情感、态度和行为几个阶段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全民阅读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深入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前提

深入阅读是与浅显阅读相对应的,它是基于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和感悟能力,让人们更深刻地领悟道理、汲取营养的阅读。在获取认知的过程中,如果阅读始终停留在表面,建构起的认知体系也只是初步的形态,并不能真正对人产生影响;深入阅读则能够将认知的初步形态进行强化加固,使其很好地嵌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去。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总是首先通过阅读对其进行认知开始的,认知越深刻建构效果越好,而为了获得深刻的认知就需要进入到深入阅读阶段。阅读如果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这种阅读就必然不会是有效阅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需安排专门人员对社会成员进行深入阅读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深入阅读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他们将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运用到具体的阅读中去;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深入认知离不开加深对其内涵、本质以及践行方式的理解,这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邀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家来进行深入阐述,促使社会成员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使人们在经验的碰撞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再只是社会需要,更是自我提升的需要。

(二)信息把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要求

当前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社会都充斥着大量的无用信息,尤其是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更是容易受到无用甚至有害信息的干扰,既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率,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最多的有害信息体现在其他价值观对其的冲击,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严重困扰。这就要求从几个方面来弱化甚至消除无用和有害信息在人们阅读时产生的危害,做好信息把关工作,具体包括:一是精简信息。尽管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比较多,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但每个人真正能容纳的信息因为认知水平差异却是有限的。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要精简不同具体价值观的信息,将其他价值观信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把握关键信息,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二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在阅读过程中,人们总是有自己的爱好偏向,但很多人却不懂得对其进行归类,从而造成信息的混乱,不利于信息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也是千差万别的,每条信息都是有其特定的主题,要注意不能把每个主题的信息混在一起接受。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把不同的信息分类到各个主题之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率地获取某个主题的信息,而且主题之间内容的相互联通也能使人加快信息的吸收,更好地实现认知的同化;三是加强媒体自律。大量无用有害信息地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为了博彩、利益的目的无选择地传播到社会造成的。这就需要媒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信息敏感度,传播正面信息,防止负面信息进入社会,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要对散布有害信息的媒体进行严厉处罚,行使好舆论监管职能。

(三)具体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核心

人是阅读的主体,但不同阶段的人又具有较大的差别,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而阅读就必须考虑以不同的方式使不同的人获得阅读的快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中央为了统一整个社会不同价值取向而提出的主流价值观,其目的就是以共同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缓和社会利益矛盾,归根到底还是为人服务的。全民阅读既然作为培养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方式,也就必然从“人”的角度来充分考虑受教者的认知接受情况,以此提升其培养的有效性。只有真正认识到阅读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人群的效果差异性,认识到分级分类阅读的必要性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实现预期目标。阅读人群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注意区分层次,因人而异,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的接受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解决困扰大学生价值观的问题。为此,在阅读过程中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好分类分级工作。理论上,一是相关学术机构应当认真是研究认知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不同阶段群体的认知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如何发展的;二是加强针对大学生阅读方法的研究,选择方法时因不同年龄阶段而异,使方法能够真正起作用。实践上,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找到将理论和方法以合适的渠道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践指导,将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理念应用于指导大学生的阅读观念中。此外,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出科学、权威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分级阅读标准,防止分级阅读成为利益的狩猎场。

(四)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保障

现代政府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其职能涉及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大学生的重大问题。全民阅读社会的形成既需要社会成员的参与,更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政府应当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其中,又应当以怎样的具体方式保障社会成员能够通过阅读更好更快地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政府要想真正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保驾护航,就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政策的有效制定。“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6]从硬件看,应当制定有关政策以利于在全国各地兴建各个等级配套的图书馆项目,省市级图书馆,更贴近群众的社区图书馆,以及更加便利的移动图书馆,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硬件设施保证。此外,图书馆可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通过合理挖掘并有效整合,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建立特色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价值,并且以此为契机打造地方阅读品牌,吸引更多大学生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软件看,要把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放在重要地位。例如在制订鼓励阅读的奖励和保障政策时,应当避免为了奖励而阅读的现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入阅读的全过程中,政府在促进阅读时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阅读诉求表达机制以及阅读权益保障机制,强化这些机制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功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考核评估标准,将推动全民阅读社会建设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1]杨岚.文化传承视角下全民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编辑之友,2015(4).

[2]张文彦,徐升国.从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国家战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6(4).

[3]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4]蔡骐,李玲.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2013(9).

[5]李丽.分级阅读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探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

[6]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G412

A

1672-3600(2017)11-0050-05

【责任编辑:薛明珠】

猜你喜欢

全民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全民·爱·阅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可持续全民医保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