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宋文》补辑四篇

2017-04-1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宋文罗浮山禅师

吕 冠 南

(山东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全宋文》补辑四篇

吕 冠 南

(山东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全宋文》是目前为止收录宋代文章最完备的断代文学总集,但仍有所遗漏。明代初期东莞学者陈槤的《罗浮志》就收录了《广莫庵记》《罗浮景泰禅师说法偈》《题东坡先生杂书后》《罗浮山冲虚观化缘疏语》这四篇不见于《全宋文》的宋代散文,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全宋文》;《罗浮志》;佚文;补遗

明永乐八年(1410)八月,广东东莞学者陈槤与神乐观道士徐子明、邓能宗一同阅读宋人王胄所编罗浮山旧志,徐、邓二人因王书“卷帙弗全,字多舛谬”,坚请陈槤“釐正删补”,陈氏“嘉其意之勤,遂为之考订去取,汇而成编”[1]序,作《罗浮志》十卷。该书经清中后期南海书商伍崇曜精心校理后刻入《岭南遗书》中,从而为更多人所熟知。作为以罗浮山为中心的山志,《罗浮志》几乎介绍了与罗浮山相关的各方面情况,其中自然也包括历朝历代所创作的与罗浮山相关的散文。这些作品被收录在本书的卷7至卷9中,具备很高的文献价值。以其中所著录的宋代散文而论,便有四位作者的四篇作品溢出曾枣庄、刘琳二先生主编的《全宋文》。而且这四位作者中,有三位并未被《全宋文》著录,他们的作品仅通过《罗浮志》的著录才得以保留下来,弥足珍贵。现按《罗浮志》的著录顺序,依次对这四篇宋佚文加以辑录整理。

一、陈洹《广莫庵记》

堂名思白,怀吏隐也;楼名景疏,慕知止也。自古托名不朽者尚兹,独神仙超樊笼之表,游汗漫之乡。将为之题品以厉其徒,自非不食烟火人语,未免瑕类垂棘,尘翳泰清,指以为玷。龙马渡江以来,罗浮有莫洞观者,疑轩辕集之流。按《图经》,知年三甲戌,能言崇、观间事,尝得其大概。绍定庚寅,五羊别驾陈公文孙上涉博罗旧治,闻莫羽化已三年。然犹拊汨头之碛,感双鹤之祥。见诸诗文,备著逢迎之异。余岁寓惠阳郡斋,以国醮日,从史君东岩先生来游。千骑停骖,诸真竦列。先生首访道人梁弥仙者与语,弥仙朴野,世罕陪接。先生与语,必有所见。后三载,余复遇于增江,因叩行居,即莫之旧庵。且言史君尝捐金三万,使之营萁,大书“广莫庵”三字以光其额,属余作记。余坐弥仙而诘之曰:“子知‘广莫’之义乎?吾闻混元一散三十二天,琼楼玉殿,黄道紫垣,规连其布。独元始天尊,乘丰隆,驱象驭,頫视太虚之上。扶摇羊角,动荡八荒。大鹏鼓翮,一击三千里,骞翥六月,仅获南溟一息。西望广寒,辟三万八千户。傍有老人延寿,煇烛太平。左界有银潢,流衍天支,万里不绝:此天之广莫也。与地广轮,去天八万一千三百余里,东南西北,相去二亿三万余里。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岱与圆峤,随潮出没。弱水隔蓬莱,又三十万里。东登泰山,黄河环汇。下视六国,蛮触相持,如蜂窠蚁穴,总总纷纷。画为九州,不过海内之一垤。北望漠北,飞沙扬尘,又不知其几千万里:此地之广莫也。驾飞廉,寄寥廓,七日而不知返:此子列子之广莫也。遨婵娟,泛浩荡,见天孙而不之觉:此张博望之广莫也。东遡沧海,山林窅寂,闻汹涌澎湃声,操《水仙》一曲:此琴中广莫也。投笔禁掖,南游荆扬,遇紫微于天台,探嫦娥于采石:此诗中之广莫也。子知之乎?天之广莫,得一以清;地之广莫,得一以宁;琴之广莫,趣入苍冥;诗之广莫,妙贯元精。该万殊于一致,葆冲气以为人。子,天耶?人耶?其广莫之中耶?抑广莫之外耶?繇是以其粗而观之,子,一广莫也;洞观,亦一广莫也。达人大观,世界粒粟。空无定空,广莫何有?史君言外之旨,子其择之。”弥仙领颔而起,为记其实。五羊天庆管辖罗允中,以常师莫,请命刻之。癸巳中和节记,门人京学进士陈洹公源撰。

按:本文辑自《罗浮志》卷8[1]63-65。《全宋文》未收录陈洹。《罗浮志》卷6《人物》对陈洹有简短的介绍:“陈洹,字公源,京学进士。有《罗浮广莫庵记》。”[1]48文中记绍定庚寅后三载,作者与梁弥仙论“广莫”之义,绍定庚寅为绍定三年(1230),后三年则为绍定六年(1233),这一年的干支正是文末所记的“癸巳”,由此可知本文作于1233年农历二月初二(中和节)。

二、郑虚舟《罗浮景泰禅师说法偈》

禅师说法,非口所说;神龙听之,非耳所听。禅师之法,壁立千仞,于不言间,风清月冷。神龙之听,谷虚声应,于弗闻外,渊渟波净。禅师栖山,为宾中主;神龙潜渊,为主中宾。龙以空叩,师以寂答。口耳两忘,是真说法。

按:本文辑自《罗浮志》卷9[1]75。陈槤未标明郑虚舟所在朝代,民国东莞学者陈伯陶《罗浮志补》卷12亦录此文,后附案语曰:“按郑虚舟当宋人,仕履未详。”[2]卷20,20b今据其说而定虚舟为宋人。《全宋文》未著录郑虚舟。本文所咏景泰禅师为南朝梁高僧,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9《广州》有其小传:“景泰禅师,梁大同中,驻锡罗浮山,结庵小石楼下。广州刺史萧誉召与语,甚异之。朝游南海,夕返罗浮,时谓之圣僧。”[3]2862

三、陈申《题东坡先生杂书后》

先生落南,留惠四年,家于白鹤峰下,而杖屦往来罗浮殆居其半。方其徜徉玉京,托兴物象之表,妙语纵横,当不可胜纪。今观《罗浮集》,皆漏略不载。申官学是州,求访先生遗文,无一得者。其笔墨真迹,藏于人家,想尚有之,亦莫能致。乃掇先生文集系罗浮述作者,得杂书十五篇,逸亡之余,所见者此耳。呜呼!仲尼之存,或削其迹,而梦奠之后,履藏千载。自古圣贤湮晦于一时,而震耀于无穷者,固若此。今公议获伸,先生之绪言遗事,人争讽录,况于文章乎!其见宝于世,与袐藏遗履,孰为轻重哉?好事者博采而续传之,此区区所望也。绍兴乙卯,长乐陈申谨序。

按:本文辑自《罗浮志》卷9[1]80-81。《全宋文》卷5800录陈申《仰高亭记》一篇[4]258册,135-136,漏收此文。《罗浮志》卷6介绍陈申曾官“惠州文学掾”——即本文所说的“申官学是州”,这是《全宋文》陈申小传没有记录的信息,可据以补其仕履。另由文末的“绍兴乙卯”可知本文作于绍兴五年(乙卯,1135)。陈申这篇题跋介绍了南宋初期岭南地区对于苏轼的接受情况,这对于苏轼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陈氏所编的这本《东坡先生杂书》已经亡佚了,从文中的介绍来看,仅可知该书是由苏轼文集中创作于罗浮山的15篇作品汇编而成。

四、黎道静《罗浮山冲虚观化缘疏语》

伏以胡蝶洞寒,传铁桥海眼之异;笼葱竹老,号石楼瑶池之雄。是人间第七洞天,况山中又一福地。水帘卷起,蓬岛浮来。飞云顶,望见潮生;夜半时,早知日出。梅花开尽,空翠羽之啁嘈;燕子不来,何碧坛之寂寞。耐历岁涉时之寖久,致内蛛外蚁之交攻。游蜂依酒杯,窗推户损;飞絮乱棋子,亭废台荒。虽然开口告人难,但要出手做事易。葛穉川丹灶,震风凌雨之帡幪;单道开石龛,上栋下宇之壮丽。可谓天开胜境,地辟名山。国重典彝,岁严醮礼。我郡侯文行忠信,可行蛮夷;今皇帝神圣聪明,一似尧禹。山里岂无真宰相,地行也有活神仙。是人皆可结缘,此事一了公案。谨疏。

按:本文辑自《罗浮志》卷9[1]81。陈槤于此文题目之下漏署作者名,考陈伯陶《罗浮志补》卷12知作者为黎道静[2]卷12,20。《全宋文》未收录黎道静。有关黎道静和本文的相关情况,在南宋李昴英《文溪存稿》卷16《题罗浮冲虚观化缘疏》的自注中有清晰的记载:“宝祐乙卯,峒主,黎道静住持冲虚观,求诗化缘修造,轮奂一新。”[5]170可知黎道静于宋理宗宝祐三年(乙卯,1255)为冲虚观住持,并写成这篇疏文,而后李昴英以《文溪存稿》卷16那首七律题于其后。

[1]陈槤.罗浮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陈伯陶.罗浮志补[M].民国九年(1920)刊本.

[3]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李昴英.文溪存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郭德民】

2016-12-11

吕冠南(1989—),男,山东烟台人,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I206.4

A

1672-3600(2017)04-0073-02

猜你喜欢

宋文罗浮山禅师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基于SWOT分析的罗浮山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博罗·罗浮山
劳鬼大驾
丈夫的私房钱
解读:诗情画意涌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