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素质训练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13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证券同学

林 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基于心理素质训练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林 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实践性教学是《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必要环节,其主要副产品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但是这类实践性教学往往与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从而使得其效果的实现程度参差不齐。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乃至职业竞争力,认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重视财经时评环节,及时对证券市场进行反应和反馈;用好案例教学,使学生恰当理解“历史会重演”这一基本假设;通过模拟操作,侧重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通过撰写投资报告,提高文字能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心理素质;模拟操作;案例分析;财经时评;信息反馈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之下,大学生、研究生作为“草根创新”的重要力量,其“需求拉动、创新驱动”的创业之路必然充满荆棘,这就不仅需要广大学生群体在校期间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富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更需要坚强的心理素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众所周知,股票市场上 “赔钱”是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之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最主要的收获之一便是心理素质的锻炼与提高。《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同学们的证券操作水平是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被锻炼的心理素质则是其主要副产品,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其主要目的,毕竟,培养具备坚强心理素质的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也是客观现实需要。

一、国内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做法与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毕业前后的具体投资理财实践或者工作实践中,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心理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综合、灵活运用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在实践教学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投资理论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财经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且也能够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杨建平[1],2009)。当前,《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途径较多,但是,笔者发现这类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实现程度与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

(一)模拟化教学比较贴近实战,但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比例偏低

模拟化教学的形式之一是实验室仿真交易,主要通过利用所在学校的实验室,借助于各种《证券投资学》仿真教学模拟软件,要求学生模拟开户、模拟交易,期末以其操作业绩作为实验课程成绩,计入最终期末总评成绩。模拟教学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吴朝霞[2],2010)。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宾商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滁州学院等院校采取的就是实验室模拟化教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专科)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也曾开展过17个批次的实验室仿真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验室教学经验和数据。

模拟化教学的形式之二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模拟炒股”活动了。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组织学生在一些财经网站开设模拟炒股账户参与模拟炒股、炒汇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很多国内高校都采取了这种办法,如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曾在2007级、2008、2009、2010、2011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中组织过5次模拟炒股大赛,提供该软件服务的是“叩富网”第一主站和第二主站。问题是,一般这类网站给予学员初创资金10-100万元,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模拟资金的使用具有比较“任性”,即使亏损严重,部分学生也不在意,很少思考投资盈亏的深层次原因;即使盈利,也不一定能够正确总结盈利的真正原因。甚至,某次模拟大赛结束时排名靠前的同学是那些“很少”或者“较少”操作的同学——这显然就偏离了模拟大赛的目标,失去了模拟炒股大赛的举办意义。

很显然,上述这两种形式一般密不可分,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问题是,伴随着2007年之后的漫漫7年熊市,笔者近年来通过前后统计对比发现,在参加实验(或者模拟炒股)的这几个批次的同学中,平均有30%左右的同学总是兴味索然,平均60%左右的同学比较感兴趣,而积极性比较高的平均仅有30%左右。但是,如果有阶段性的牛市甚至是小牛市意外出现,积极性高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会攀升至50%左右,感兴趣的同学会攀升至70%左右,同时,仍有20%左右的同学根本不感兴趣、不关心这个教学活动——啥课程都不感兴趣也许就是当今少数90后学生的一个特点。如在2015年春季学期,笔者针对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217名同学组织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第6届模拟炒股大赛”,6月底最终参赛人数仅有137人,占全部学生217人的63.13%,有近27%的选课学生没有参与大赛。

换言之,模拟化教学受到市场环境的牛熊背景影响相当显著,其实践教学效果也就相应受到较大的影响。事实上,学生参与模拟炒股(或者实验)了解并经历证券市场波谲云诡的变化过程,其主要的表面收获是熟悉股票等证券的操作过程,而其主要的内在收获则是其副产品——锻炼心理素质。毕竟,对于具体真金白银的使用与操作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心境与表现,也因此,对于模拟炒股的作用和效果也只能乐观其成。

(二)能够成为人物案例教学主角的是国外为数不多的寥寥数人,鲜见国内成功人士

案例教学的形式之一是人物案例。在近百年中外证券行业的发展历史中,既有很多创造投资奇迹的知名成功人士,如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吉姆·罗杰斯(Jim.Rogers)、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等等,他们的造福神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投资者前赴后继、乐此不疲。这些人物经常在案例教学中被提及,但很显然,他们都是美国人,而中国国产的“股神”却鲜见进入正规教材,这主要是由于国产股神如走马灯般更换频繁,很多所谓“股神”不断走上神坛,但很快就走下了神坛,如杨百万、江林、刘芳、王亚伟、林园等,鲜有常青树。颇具吊诡意味的是不太张扬的史玉柱通过其持有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重仓持有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即使是在2008年后的大熊市中,他数年间也是赚的盆满钵满,明明是真正的股神,却经常在股价下跌的时候被媒体“关心”其跌去了多少多少市值——这些媒体及其拥趸者没有意识到追求长期分红派息的是投资者,追求短期价差的是投机者,明明是一宗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却被忙于赚取价差执着于投机的股民们用投机的观念去评判,导致史玉柱之类人物难以登上股市的神坛。可见,国内一般民众和媒体过于浮躁的心理对股市的认识存在偏差和偏见,直接影响了国产经典人物案例的形成。

案例教学的其他形式如经典事件、经典操作案例等也进入了很多教材,成为课堂实践教学的素材。如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数次“股灾”,尤其是1929年股灾最终以战争收场(张树德①第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张树德,赵韦博.全球金融危机与当代战争——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视角审视当今战争[EB/ OL],http://www.cctb.net/topic/7thlt/digest/201011/t20101109_24580.htm,2011.11.09.,2010),再如2008年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发展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很多教材都对这些负面案例进行了篇幅较为全面的描述。

(三)建立校外实验实训基地“走出去”容易落入走马观花的俗套,而“请进来”校外专家现身说法往往与市场的牛熊背景高度相关

部分学校通过与校外证券公司合作,“走出去”建立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带领学生直接接触证券行业的实际工作,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是直接参与证券市场操作,而往往是做些投资者所需的服务工作——毕竟,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直接参与证券市场的操作无疑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但这种形式很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的境地,浮皮潦草、不深入,效果有限。

此外,请证券行业从业人员作为“专家”到校内为广大师生做讲座、讲课,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解最新的实战案例和行业动向。笔者通过了解多数高校相关讲座情况发现,在牛市阶段尤其是牛市的尾部,这种办法效果“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诡异现象是:在熊市中,鲜有“专家”到校内讲学。看来,市场行情的牛熊背景是“专家”们能否达成“忽悠”的先决和基础条件。

(四)其他如小组讨论、证券市场调查、撰写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等模式也是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但很多学生敷衍了事

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在多数财经类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郝会会[3],2012)。任课教师通过一定的投资实践或者调研,指导学生撰写投资报告、分享“投资”心得,或者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投资团队,就当前的市场情况或者模拟投资情况分别展开谈论。通过这种办法能够有效锻炼思维方式,提升文字能力,进而提升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但是,具体实行过程中,笔者发现总有一部分同学纯属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真正切入到具体学习过程中去。但是,对于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去证券行业从事证券分析工作的同学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个实用的锻炼机会。

二、新常态下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机遇

通过实践性教学提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能够有效培养财经类学生恰当领悟财经运行态势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准确判断财经机遇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财经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甚至有助于学生形成恰当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实践性教学有助于理解“牛短熊长”是证券市场的常态

2015年春季,中国股票市场在经历近7年的熊市之后,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不足1年的时间大涨3000多点,翻了一倍。2015年4月份时,“老股民”们尚在心存疑虑,百思不得其解;新股民却已欢腾雀跃、“忘乎所以”。当时,大家相信中国又一个牛市初成!“现在(2015年春季)最崩溃的是老股民和分析师们了,因为股市涨得越不合逻辑,他们的分析越是出错,期望的调整久等不至,天天跟人说泡沫,最后被人当成祥林嫂。”市场当时如是评论。

在大盘上涨“不停歇”的2015年春季,“博傻”大戏愈演愈烈,创富神话纷至沓来,吸引各路热钱蜂拥而入,日均成交额、日均开户量均创历史新高,《证券投资学》课程能否让疯狂的热情回归理性?“专业人士”凭借其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提供的投资建议不被市场验证,导致其信用大大降低,是理论错了还是“市场”错了?毕竟,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股票市场“亏其七、平其二、盈其一”的“魔咒”从未被打破,这也是大数定律一再验证的结果。

但是,“市场先生”显然是喜怒无常的,有时异常敏感,有时又相当迟钝,但从历史经验看,这一切喧嚣最终都不会偏离理性太多。问题是,我们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了解这位脾气古怪的“市场先生”?同学们到底是应该“盲从”市场“追涨杀跌”,还是应该无视市场繁荣的“表象”而坚持“理性”?只能等待市场最终的审判。

(二)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是该课程提供给学生的福利性副产品

该课程提供的理论支撑尽管全面而坚实,但踏踏实实的理论研究和讲解却不能吸引因“缺钱”而“逐富”的学生,而唯有通过实践教学和探索,让学习本课程的同学能够有机会身临其境般体验一把“财富过山车”的感觉,才能有效积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心里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也就同时提高了职业素养和从业水平,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方针和目标。显然,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是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福利性副产品。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竞争力

当前,本、专科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本课程涉及的经济理论面较为广泛,其实践性教学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契机,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王冰[4](2013)就认为本课程开展产学研合作能够促使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周慧明[5](2013)等也认为它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就业能力。

三、新常态下探索进一步开展实践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证券投资学》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效果脱节是一种“常态”。但是,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投融资平台作用是一个历史的客观存在,各国证券市场参与者参与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热情也是一个历史的客观存在,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证券投资理论教育就必须结合恰当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执行来实现。

(一)通过时政和财经新闻对证券市场当天以及后市走势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预测与反馈验证

成功的投资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必定会及时对社会经济活动、行业发展和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这就首先需要注意搜集、整理各类信息。问题是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五花八门,数量庞大,而对证券市场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新闻却寥寥,何况热点信息往往真假难辨。这就需要我们恰当引导学生在课前及时关注时政和财经新闻,设置“财经时评”环节,藉此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引导学生解决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问题。这就要把主要的信息来源全面、客观地介绍给同学们,如那些会产生财经信息的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部分企业机构尤其是上市公司等。此外,其时效性也需要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去判断。

其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展开分析与判断。需要灵活恰当地利用利用相关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投资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评价已经发生的事件,预测其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

最后,引导学生积极事后反思。利用后市的走势验证前述分析结论、分析过程,积极总结经验,对已有的判断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改善判断能力。

(二)通过案例分析,恰当理解“历史会重演”这一基本假设

“历史会重演”是一般经济管理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换句话说,经济管理理论往往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并将这种总结结论当做预测未来相关问题的基本假设。我们通过总结历史客观事实,得出经验,升华到理论层次,目的是指导经济行为主体今后采取“正确”的经济行为。经典证券投资理论如资产定价理论就是建立在此假设之上的,甚至部分学者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如威廉·夏普与默顿·米勒和哈里·马克维茨三人共同获得了1990年第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恰是因为他们三人在金融经济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然而,能够成功运用理论笑到最后的却是少数人,以至于在股票市场上,这一小部分人被尊称为“股神”,如美国的巴菲特,然而,80%的机构投资者并不成功(罗杰斯,2011),难道这些并不成功的机构之中就没有人研究那些得了诺奖的投资理论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广大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都很难成功呢?

换句话说,如果不成功在证券市场上是一种常态,那么,从大数定律的角度(郎咸平,2011)就可以判断: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广大投资者其实是在赌博。问题是,我们如何给学生讲解金融理论乃至证券投资学?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历史会重演”这一基本假设——至少其重演的具体形式千变万化。

(三)通过模拟操作平台,不但使学生熟悉证券投资操作过程,更要明白何谓“专家都是赔出来的”,从而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的频频出现,使很多教师都认为现代社会背景和条件导致很多学生心理脆弱,难以从事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那么,应该如何搭建一个有效平台,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呢?很显然,模拟炒股等模拟化教学方法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借助于现代网络条件和智能手机、电脑,鼓励同学们参加模拟炒股,这样,他们既能从一个旁观者的高度看待证券市场——模拟资金不是真实资金,但却能使学生亲临其境、深切体会资本市场的波谲云诡,相应地也就使其心理承压能力得到了锻炼,将来就更有可能以平和的心态从事其他敏感度较高的工作。当然,该设想的负效应是:“不成功”①假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是盈利与否。的经历对那些一向胆小慎微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更加畏首畏尾——从而相应减少了大胆去尝试的机会,但这未必不是一种收获。

当前的牛市行情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我们通过鼓励同学们参与模拟操作,亲身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成功。课程团队在“大部分股票参与者最终都将亏损”这一客观前置假设之下,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所谓财富的成功与失败,正确理解“成功乃失败之母”——当然,这一答案不宜提前揭晓,以免降低同学们参与的热情。

(四)通过撰写投资报告、研究报告,提高文字能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分析、评判资本市场的走势,并撰写出文字性评论与总结。在财经类专业所有课程中,《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牵扯甚广的学问,同学们参加的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文字总结,尤其是要撰写投资报告、研究报告,哪怕是寥寥数语,也是对已学财经类课程的综合凝练和总结,必将提升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考完试就还给老师了”。毕竟,文字功底是文科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之一。无论是质因分析还是量因分析、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和验证,同学们在校期间就积极、认真经历这种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训练,有助于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投资报告、研究报告,使学生有机会融会贯通其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实现活学活用,逐步走出文科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陈旧学习模式。这些任务可以作为课堂作业、小论文,评定成绩后载入最终总评成绩。

(五)逐步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以毕业生的操作实践反推课程建设

在现实社会条件下,终将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或者自己从事相关投资活动,那么,他们就是我们提升教学质量的宝贵资源。通过积极沟通、调查了解,及时掌握学生毕业后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意见,并将之反馈到具体教学工作中去。

该信息反馈档案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毕业后从事证券行业的学生,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或者电话访谈、实地约谈等,调查和收集他们对在校期间学习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毕业生个人实际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如此,通过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积累第一手实用材料,从而有效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反过来也能进一步提升在校学 生的培养质量。

[1]杨建平.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120-121.

[2]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96-97.

[3]郝会会.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1): 79-82.

[4]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08-209.

[5]周慧明.《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49-150.

G44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05.020

林峰(1978-),男,山东东阿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规制经济学。

猜你喜欢

实践性证券同学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