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的法治思考

2017-04-13叶淑盛王清平

关键词:犯罪分子诈骗法治

叶淑盛,王清平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的法治思考

叶淑盛,王清平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犯罪猖獗,大学生财产和心理健康都面临着电信诈骗侵害的挑战。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新特点,阐述了大学生面对电信诈骗时具有法律素质不强、社会经验不足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的特点,最后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国家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社会加强法制宣传,高校突出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能力等措施,最终促使大学生们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电信诈骗。

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措施;法治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互联网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给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互联网高新技术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犯罪危机,而高校学生成为新的受害群体之一。电信诈骗不仅使得大学生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对大学生会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大学生群体心智意识不够完善,防范意识不够强,在电信诈骗的防范部署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应对犯罪分子的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频发的局势分析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1]在电信诈骗活动中,电话、网络和短信三种形式占据绝大多数,在使用手机的用户中,几乎都收到过电信诈骗的信息,不可计数的用户都有亲身经历过电信诈骗,遇到的诈骗手段更是花样百出。在遭受电信诈骗的案例中,受害者被诈骗的金额数让人触目惊心。相关调查发现在诈骗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候,福建的某县境内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达上百万条。“互联网是一个无尺度的网络,数以千万计网络把其背后形形色色复杂的人联结在一起。每时每刻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通过门户、论坛、微博、邮件等不同的平台建立联结。虽然,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维护安全、维持公平的共同协议已经发挥作用,但是网络背景人的道德观、伦理观却无从考量。”[2]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信诈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常体现在传统电信诈骗的互联网化,即传统的电信诈骗以电话作为作案工具转向通过网络作案并且结合互联网的特性衍生出一套新的电信诈骗的方法。互联网的发展对电信诈骗的影响可以总结出三点: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诈骗分子运用互联网虚拟号码拨打电话的趋势越演越烈,在此基础上将电话号码伪装成公安、法院等国家机关,或者伪装成银行客服等实施诈骗的行为。第二,洗钱方式互联网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这使得诈骗分子转移诈骗资金更加迅速和便捷,公安机关追回受害人的损失难度加大。第三,诈骗手段的网络化。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上花样众多的社交工具,轻易地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利用不知情的群众网络搜索而主动取得与犯罪分子的联系,此种类型的诈骗近些年也成井喷式的爆发。[3]“互联网+”给了电信诈骗滋生的土壤,但是也给了我们打击电信诈骗的机遇和手段,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现在,如果不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采取应对手段,任由电信诈骗肆意妄为,将会使得电信诈骗的危害呈扩张式地发展。

二、电信诈骗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

通过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对电信诈骗,必须认真研究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只有针对其特点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互联网+”时代给了电信诈骗新的特点,如何把握这些新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研究大学生通过法治教育应对电信诈骗具有重要的意义。

1.远程、非接触性

电信诈骗具有远程、非接触性的特点,也可以称为跨区域性,这是电信诈骗区别于传统诈骗的一个显著特征。“犯罪分子利用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功能和现代通信网络,实现了跨地域布局和作案,指挥、接听、转账、取款等各环节跨域化。”[4]与传统的犯罪能在现场留下证据不同,电信诈骗很难留下蛛丝马迹,加上作案时间短,洗钱手段复杂,这加大了公安机关寻找证据的难度。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电信通讯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在当今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互联网和电信技术打交道。因此电信诈骗就有可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利用人们留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针对目标实施具体的犯罪计划,但是受害人却很难了解犯罪分子的信息,这就使受害人在明处,犯罪分子在暗处,防范措施更加难以实施。

2.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

与传统的诈骗不同,电信诈骗利用网络高科技手段,以网络电信技术为媒介,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而这些手段普通的老百姓往往难以识别。传统的诈骗案件出现后,手段方式很容易在群众中传播开来,使人们的警惕心增强,诈骗伎俩容易被识破。但是电信诈骗是建立在高新技术之上的,是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一旦群众识别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就会改变诈骗方式,想出其他方式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因此电信诈骗的骗局更加五花八门。电信诈骗的翻新率非常高,根据数据统计每一两个月就会更换数种新的骗术,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防不胜防。

3.利用群众贪财的心理

贪小便宜往往是人性共同的弱点,但这往往成为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弱点。受害的大学生往往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具有贪财的心理。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人们这种贪财的心理,利用电信诈骗成本低的特点,漫天撒网,进行大面积的轰炸,只要有一个人落入陷阱,也将给犯罪分子带来巨大的利益。部分人的心里防范意识差,尤其是心态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给了电信诈骗迅速蔓延的巨大机会。可以说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跟受害人之间玩的心理游戏,犯罪分子巧妙地掌握被害人的心理,充分利用被害人心理弱点,设下骗局,即便人们在正常的场景下能够识破骗局,但是在心理防范被犯罪分子打破情况下,或是被犯罪分子掌握心理动态后,会丧失在正常情况下对犯罪分子的防范。

4.犯罪团伙化和分工精细化

犯罪分子通常团伙作案,团伙中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不同的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诈骗行为,这使得犯罪的手段更加专业化,提高了诈骗犯罪的效率,加大了犯罪的危害性。犯罪分子采用广撒网的形式,诈骗方式花样百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孔不入,这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防不胜防。经过调查发现在犯罪团伙中,有的人负责资料的搜集,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获取诈骗目标的个人信息,为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有的人负责设计诈骗的模式、有的负责诈骗行为的具体实施,而还有的人负责将钱财进行转移,这些不同的分工使得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的工作更加精细化。周密的设计加大了执法机关侦破案件的困难性。

三、 大学生成为电信诈骗受害高发群体的原因分析

1.心理不够成熟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特质给犯罪分子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说每一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都与互联网信息、电子信息密切相关,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对互联网和电信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海量的信息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但此时的大学生处在过渡时期,未能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这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在信息的海洋里进行判断取舍。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削弱了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削弱了在复杂的信息中判断是非的能力。第二,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心里预警机制不够成熟。心理素质差也是大学生受到电信诈骗事件危害后果严重的原因之一。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受到过度的保护,内心不够坚强,一旦遇到电信诈骗就不能保持沉着冷静,不但给了违法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有了可以利用的心理,而且容易扩大受害的影响程度,甚至有的大学生接受不了受骗上当的打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学生的心理防范很容易被击溃,这使得电信诈骗犯罪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危害性显而易见。

2.缺乏社会经验

作为刚刚参加考高,还未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许多大学生初次离开父母,不同于高中时期处处受父母的保护,也还没形成足够在社会上独当一面的能力。可以说,大学时期是一个逐渐脱离父母保护,培养独立性,成为有担当的个体的重要时期。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关注大学生群体在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个阶段的不成熟性,更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受害群体。“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社会经验匮乏,人生阅历有限,尤其是即将上大学的新生,在长期的中、小学学习生活中,主要依附家庭,比较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面对陌生人的经历,往往过分单纯,更容易上当受骗。”[5]

3.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缺乏法律知识、法律常识的大学生不了解诈骗的方法和手段,一部分大学生平时忽视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忽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片面地追求文化课成绩,不注意法律素质的培养。一旦电信诈骗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缺乏警惕意识,上当受骗后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掉进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使得财产受到损失,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甚至难以承受上当受骗的打击。通常犯罪分子会冒充公安机关、法院等人员,编造受害人涉嫌犯罪、信用卡透支、有法院传票等谎言,缺乏法律知识的大学生也极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受骗上当。

四、 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的法治应对措施

1.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反映了国家在相关领域立法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力度和重视度。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对电信诈骗犯罪单独作出规定,电信诈骗行为主要以普通诈骗罪定罪处罚,其立法和司法解释严重不足。”[6]目前,我国具有《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行业法规,但是远远不足以对电信诈骗分子进行约束,还没有更加具体和严密的法规能够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将电信诈骗在广大老百姓生活中的危害性降低。由于无法给具体的犯罪行为定性,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也间接导致了犯罪行为的猖獗。因此国家必须要重视相关立法,弥补相关的法律漏洞,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国家和相关部门必须从立法上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我国相关的司法程序也有不足,导致电信诈骗取证难、定罪难。因此,从建设法治国家的层面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立法,明确电信诈骗的性质,将其与普通的诈骗相分离,细化电信诈骗的量刑规则,突出对电信诈骗案件的重视程度,谨防犯罪分子在法律上有漏洞可钻,给犯罪分子以沉重的打击,遏制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猖狂的风气。其次,通过立法完善相关电信行业的行业规范,加强行业内的法治监督,对相关违反行业准则和违反法律法规,对泄露个人信息助长电信诈骗风气等行为给予行业处罚和法律制裁。

(2)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犯罪惩治力度。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应该重视法律法规的执行,做到有法可依,也要做到有法必依。这就要求相关的法律机关加大执法力度,惩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国家加强执法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电信行业的规范,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督。同时电信行业应该严格遵守行业规则,实施严格的监督监控,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发生。公安机关应该针对此类案件,成立专案组,突出电信诈骗案件在犯罪案件的独特地位,加强侦查力度,和相关部门配合,提高侦查效率,尽可能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惩治犯罪,为受骗上当的大学生挽回损失。

(3)加强电信诈骗案例宣传,及时总结诈骗手段并普及防范措施。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应该被更好地利用起来打击违法犯罪。在国家完善立法的同时,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正义的风气。让更多的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运用法律的手段伸张正义。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页播放电信诈骗防范的视频,用积极的宣传态度提高大学生对电信诈骗防范的意识。社会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公益广告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对电信诈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督促大学生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宣传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受骗上当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警民合作,促使大学生们在遇到电信诈骗时给警方提供有用的线索和证据,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提供重要的帮助。

2.高校层面的应对措施

(1)高校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宣传,构建完善的法律知识教育体系。从中国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生成长的特点看,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社会生活的阅历较少,要求刚刚迈入大学的学生们在短时期内成为能够独立判断是非,解决问题,拥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是不现实的。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的帮助。高校应该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以增强信息安全教育的时效性。[7]学校应该突出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地位,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电信诈骗作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选择恰当的章节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普及网络诈骗的形式和应对手段,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通过列举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电信诈骗的危害,以及利用法治手段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大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及时更新对电信诈骗手段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警惕性,达到防范的作用。“高校政治理论教师还必须从实践的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传授防骗技巧来杜绝发生在高校的网络诈骗案。”[8]这就要求高校紧跟国家和社会防范电信诈骗的脚步,将立法的调整和部署及时向大学生传递。高校要设置独立的法制宣传栏,引起大学生的重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站进行宣传,举办电信诈骗防范知识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每周写一到两个宣传案例,或者是刊登在学校的新闻网站,可以在学校组织新闻小组,对相关的案件进行报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将法律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2)高校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建设。高校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应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高校要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日程。要想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首先要有一支素质较强的法治教育队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法律知识上,如果老师比较含糊,学生将更加难以理解。教师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老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辅导员老师也应该加强法律理论学习和法治素养的培养,这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辅导员队伍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请公安专家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提高辅导员队伍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安全教育队伍。”[9]只有辅导员密切地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及时跟学生沟通,才能及时地将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传授给大学生,避免大学生上当受骗以及衍生的悲剧发生。高校在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的法律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引进相应的法律专业人才。引进法学类的人才,不仅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法治水平,还可以给师生提供法律上的建议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科学性。

3.大学生自身的应对措施

(1)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面对电信诈骗的频繁发生,大学生经济和精神上遭受损害的案例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采取了及时的措施,在大学生中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等方式向大学生普及。大学生应该积极地接受高校普及的法律常识,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大学生不仅应该在个人专业领域具有充分的知识,还应该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这是作为新世纪合格建设者的必备素质。学习法律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养,还可以使得大学生们在面对电信诈骗等危机时有法可依,自觉地寻求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利用好高校思政课堂,积极地学习课堂上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课后利用好图书馆学习资源,关注国家的法治动态,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

(2)大学生应该积极增强法律意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施诈骗活动,主要原因之一是能够成功地掌握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只有精准地掌握个人信息才能巧妙地假扮教育局、警察局等实施诈骗活动,这让大学生们很难辨识。因此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QQ、电子邮件、网络购物等其他互联网软件时要警惕个人信息的泄露。快递单、保险单、火车票、酒店住宿、航班搭乘、移动电话号码办理、各类学校注册信息、房屋中介等,都是个人信息泄密的高发地。这就要求大学生们要加强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坚决不能随意将重要的个人信息随意透露给陌生人,以防遭到犯罪分子的利用。在面对电信诈骗的时候,大学生应该深刻地检讨一下自身,从自我教育出发,积极地应对电信诈骗。“同学们自己面对相关事件时定要仔细甄别,严加防范,提高防诈骗意识,面对一些恐吓时要坚信法律不会冤枉好人,不要被他的话吓坏了头脑,自己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要行得正,坐得直。”[10]

大学生必须意识到,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和打击人人有责。“大学生在上当受骗后怕被别人嘲笑,或者被骗金额不多因程序太过繁琐而不到公安机关报案,放纵了诈骗者的作案行为。”[11]在面对电信诈骗时,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及时报案,给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的侦查。只有树立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面对电信诈骗时不再盲目恐惧,在受骗上当后不再手足无措或是沮丧伤心,而是投入到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和打击的具体活动中来。可以说,增强大学生通过合法途径协助公安部门破获案件的意识,是打击电信诈骗的重要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3)大学生应该提升法律践行能力。在学习之余,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增强社会经验,增加社会阅历,锻炼运用法律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够明辨违法犯罪分子的圈套,防止上当受骗。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应该亲身参与宣传安全教育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锻炼运用法律手段的能力,健全自身的心理安全机制,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对不清楚的事情要及时跟家长和老师沟通,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一旦出现意外,及时调整心态,采取正确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及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诈骗方式,手机上接到陌生的信息时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学会拨打电话咨询,培养自己识别诈骗的能力、应对诈骗的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学生们应该增强防范的能力,经常反思自己的内心动机,增强遇事沉着的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抛弃不劳而获、占小便宜等不良的思想意识,不给犯罪分子创造有机可乘的心理基础;同时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个人信息的能力,在与陌生的社会人士打交道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增强用成熟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因为电信诈骗的侦破难度大,受害者追回损失的可能性较小,受骗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自认倒霉、不做任何补救措施的行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公安司法机关对电信诈骗打击力度的加强,案件的侦破率在逐渐地提高。社会各界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视。面对电信诈骗给大学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程序,为惩治犯罪分子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提供保障。电信行业应该严格地遵守行业规则。我们应该坚定信心,高校通过重视法治教育在思政理论课中的地位,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法律意识培养、法律能力锻炼,一定能够在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面前树立坚强的保护墙,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免疫能力,抵御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同时大学生通过法律能力的践行配合公安司法机关惩治违法犯罪,最终成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校园建设的坚强力量。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学生自身的努力,一定能让电信诈骗在大学生中的危害得到控制。

[1]张文英.从惯常行为探究大学生电信诈骗被害预防[J].海峡科学,2014(12):76.

[2]康忠伟,佟丹丹,王晓琦.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理性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36.

[3]吴朝平.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8-19.

[4]谢连燊.电信诈骗的防控体系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1(5):47.

[5]骆剑琴.由大学生电信诈骗案引发的几点思考[J].商界论坛,2016(3):259.

[6]英启雷,杨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引发的思考[J],读天下,2016(4):302.

[7]骆剑琴.由大学生电信诈骗案引发的几点思考[J].商界论坛,2016(3):259.

[8]朱玉珍.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J].科技教育创新,2007(8):263.

[9]陈 赟,马骄.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途径探析[J].党史博采,2014(5):54-55.

[10]邵崇钰,黄志军,温洪亮,等.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6(6):411.

[11]孙梦娇.浅析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科技视界,2014(3):128.

(责任编辑 伊人凤 校对 祁 刚)

Reflections on the Leg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revent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

YE Shu-sheng,WANG Qing-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fraud is rampant,and the property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 in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such as the weak legal quality,the lack of social experience and the lack of psychological endurance.For this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and social propaganda,highlight the important role of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ultivating students′ legal knowledge,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the law,the use of legal ability and other measures,ultimately promote the students in a positive state of mind to deal with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

college student;telecommunication fraud;preventive measures;legal education

2017-02-19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7A0153)

叶淑盛(1991-),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

王清平(1965-),男,安徽怀宁人,教授,主要从事法治教育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7.03.007

D920

A

1672-9617(2017)03-0322-07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诈骗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