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

2017-04-13陈珺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准备工作适应幼小衔接

陈珺

摘 要: 本文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和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适应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等因素的变化等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 准备工作 教育理念 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26-01

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心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它包括能力方面,学习方面以及生活方面的培养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1.幼儿园教师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1.1在幼儿园大班期间,幼儿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使幼儿提前了解学校的环境,培养幼儿在情感、心理等方面即将接受小学教育的心里感受。

1.2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讲述小学的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等,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比如:对老师要尊重、讲礼貌,对同学要团结互助。上课专心听讲,不要做小动作,上课不说话,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的休息等等小学生行为规范。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期待和憧憬。

2.幼小衔接中家长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2.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前预习、做作业等。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书面语。刚刚由大班升入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受到影响,由于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协调工作被忽视,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所以,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比如:准备学习用品、理解能力、写作业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理生活习惯,才能使幼儿在进入一年级之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2.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在和孩子的谈话,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比如:“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而感到开心。除此以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要遵守校纪校规,要写作业,要认真学习等。

2.3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很好途径。

2.4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听得多,词汇量自然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2.5帮助孩子学习拼音。但由于大部分幼儿园里不设汉语拼音的教学活动,很多孩子对拼音极陌生,孩子们入学后一两个月内就要把所有的拼音内容学习完,因此他们一上学就承受沉重的拼音学习压力,为了使孩子刚入学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没有在幼儿园里接触过汉语拼音的孩子,家長可利用大班下学期或暑假这段时间适当地做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孩子听听汉语拼音的光碟或磁带,配合儿童图书,学习认识拼音字母,将拼音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中之中。

二、更新家长教育理念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还要和家长多进行沟通,比如在开幼儿家长会的时候,要引导家长不但要重视幼儿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不要给幼儿灌输过多的知识,否则就是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孩子本该有的纯真没有,反而过早的背负上沉重的不该属于这个年龄背负的负担。比如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每天在空闲的时候都教幼儿背唐诗宋词、背故事、学写字,但从来不让孩子玩玩具,也不让孩子参与劳动实践。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老师教的都会,于是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出现“厌学”等问题。因此,作为幼儿家长,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社会实践方面的培养,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适应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等因素的变化

孩子们从幼儿园走进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等因素的变化。根据观察,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通常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的问题:

1.师生关系的变化。孩子入学后,就要离开像妈妈一样的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比方说:穿衣、吃饭、喝水、系鞋带、上厕所等等,老师像父母般地照顾孩子,并参与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关系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氛围,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都乐意与老师讲。另外,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宽松,在幼儿园注重的是能力、情感的培养,孩子的学习活动非常轻松、愉快。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老师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她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很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失落。

2.课堂教学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在幼儿园,粗浅的知识技能传授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具直观,趣味性强。在幼儿园,游戏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提倡的是在玩中学,即使是正规的课堂教学,也是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去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方式。而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而且由于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所以大多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而导致孩子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角色转变。

3.行为规范的变化。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区域自由活动的空间,而到了小学,学生的自选活动就很少,大部分时间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

4.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期的游戏、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一定学习任务和作业量,这种环境如果孩子不能很快适应,那么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障碍,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不应该是幼儿园的范围,更不是小学的范围,幼小衔接恰恰处于一个中间范围,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但要教授幼儿知识,更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小衔接要衔接知识,更要衔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既掌握了知识,更锻炼了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幼小衔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猜你喜欢

准备工作适应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