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2017-04-13张海霞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鼓励合作探究尊重

张海霞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情境;尊重;鼓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4—0088—01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创设的问题情境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效率。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处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更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心。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是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在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遵循以下要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

二、及时鼓励,感受成功

针对数学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课本要求,提升学生动手动口的实践能力。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發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进而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同时,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的营造。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的对策。比如,在讲到“量的计算”这个主题时,因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直尺、纸张、图片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资源共享、展示环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都尽量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又能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感受成功,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珍惜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鼓励合作探究尊重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