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主义视域下:影片《长城》分析

2017-04-12于家升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东方女性饕餮威廉

□ 于家升

东方主义视域下:影片《长城》分析

□ 于家升

影片《长城》自上映以来即饱受争议,这部以英文对白为主,除了投资、导演和女主角来自中国之外,可以说好莱坞团队支撑起了此部影片。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力图挣脱东方主义窠臼,维护东方主体地位的努力,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影片背后浸润着的东方主义元素。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借鉴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来探究影片西方身份叙事下的中国“他者”建构。

《长城》;东方主义;他者

爱德华·赛义德指出,“东方几乎就是一个欧洲人的发明,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萦绕着人们的记忆和视野的、有着奇特经历的地方”。①影片讲述了发生在神秘的古老中国,一批勇敢无畏的无影禁军在长城上抵御凶猛贪婪的怪兽饕餮的入侵,欧洲雇佣军威廉和同伴佩罗不远万里来中国盗取黑火药,无意中卷入了这场战争并带领中国人战胜了怪兽的故事。以西方主体进入到东方客体,并以西方人为主要叙述视角,“是他者视阈下电影文本与文化的再书写”②,展现了独具他者特色的东方图谱。

一、东方主体地位建构的失败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作为一部由中方投资,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长城》力图成为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现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和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并努力挣脱东方主义的窠臼。通过对“无私、无畏、无影、无名”的无影禁军的塑造,展现了中国军人团结一致、舍生忘死的奋发精神。“《长城》中的东方图谱,呈现的不再是偷情、畸恋等严重背离现代伦理的古老世界。”③而展现为战鼓、狼烟、秦腔的粗犷凌厉。但是在努力维护东方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到东方主义的窠臼中,迎合着西方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期待视野。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只能被别人表述”。④影片没有以东方人为主体,相反却以西方男性为叙事主角。通过西方视角来讲述东方故事,全片大部分采用英文对白,来到中国的西方男性虽然被描述为盗取黑火药的强盗,但是同时他们又成为拯救东方世界的英雄。影片着力展现古老中国的先进科技,黑火药,水力驱动的机械,装备精良的军队,长城宛然一座“陆上航母”,但是中国军队却抵挡不住饕餮的进攻,关键时刻还要靠西方男性的拯救。影片努力传达东方的价值观念——信任,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并试图让威廉理解这种东方观念。威廉被中国军队的无私无畏和为国家为集体而战的精神感动而幡然醒悟,明白自己之前为了金钱和食物而战斗毫无意义,只是个性的贪婪。看似被东方的观念教化感召,并在和林将军的相互信任中携手努力击败兽王,通过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念完成了“我们其实是一类人”的东、西方价值认同。但是信任的概念在影片中显得苍白无力,并且也没有传达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信任一词在影片中显得突兀和勉强,对使威廉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显得生硬和不具说服力。在面见皇帝时,无影禁军都行跪拜礼,唯独威廉拱了拱手,表明威廉并不完全认同东方的价值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影片的最后,威廉没有选择留下继续做拯救东方的英雄,而是选择了解救同伴并一同回到西方——他们认同的价值体系里去了。

二、东方——想象的他者

东方学认为的东方并不是东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西方人为确认自我而建构起来的想象的他者。长城作为古老中国的象征符号,汇聚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长城之外的大漠戈壁透露着野蛮和荒芜,彪悍嗜血的契丹人像未开化的动物一样上演着追逐“猎物”(威廉和他的同伴们)的游戏。高耸威严的长城上密密麻麻地列满了严阵以待的士兵,塑造着集体主义的神话;机关巧妙的机械构造、黑火药、热气球代表了古老中国的科技文明;富丽堂皇的皇城建筑传达出专制皇权和东方的富庶。东方被描述为两种形象并存之地:荒芜野蛮和马可波罗笔下遍地黄金的富庶之国。迎合了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满足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神秘幻想。东方是野蛮的、未开化的;东方是神秘的,遍地黄金的。

对于如何活捉饕餮,众将士们纷纷束手无策。正在这时,西方人威廉向大家传授他在西班牙看到的捕鲸方法,建议用带钩的鱼叉捕捉饕餮。对东方的传授——启蒙,凸显了西方的文明和优越。林将军说:我对外面世界了解得不是很多。凸显了东方的闭塞保守,就像被高耸的长城包裹起来的帝国,虽然威严但也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邵殿帅牺牲后,将士们为他举行送别仪式,万千的孔明灯被点亮,士兵的长戟上挂满了祭奠的白条,将士们用沧桑粗犷的秦腔唱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词,伴随着响彻山岳的鼓声呈现给了西方人威廉和佩罗一幅类似原始宗教仪式的东方民俗奇观。这里东方成为怪异性、神秘性的舞台,满足了西方观众的后殖民想象,东方被观看,西方则成为看客。

三、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的叙事模式

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指出,西方人将东方女性化,他们用孔武有力的男性形象来描述自己,用温柔、顺从的女性形象来代表东方。而东方的男性则被弱化,被阉割,以此获得一种种族的优越感。洗完澡后梳妆打扮的西方白人威廉和佩罗以万众瞩目的姿态步入大堂,受到所有中国将士的鼓掌欢迎,并凭借精湛的箭法获得了将士们的佩服和赞叹。西方男性以一种带着英雄光环的姿态受到东方男性的瞩目和仰视,以身上散发的雄性荷尔蒙展示着男性的阳刚和英武。东方男性则被弱化,西方白人威廉和佩罗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杀死几只饕餮,相反十几个中国兵士合力都很难杀死一只。鹿晗扮演的小士兵彭勇在面对饕餮时吓得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而此时的西方男性则在奋勇杀敌,并拯救了他的性命。彭勇从最初的懦弱到最终英勇牺牲的转变来自于威廉对其的鼓励,威廉说:你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士兵,你会活着并留下一道非常酷的伤疤。正是来自西方男性的鼓励和熏陶,彭勇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蜕变。

与长城的雄伟大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掌管这个东方帝国的皇帝却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以及那些年老体弱的大臣。对于捉到的一只饕餮,军师建议就地研究,而枢密院的特使则要求即刻押解回京供皇帝先睹为快。皇帝和大臣被简单的脸谱化为愚蠢和阿臾奉承的形象,象征着皇权体制的腐朽,他们并不具有成年男性的阳刚之气。饕餮攻城,小皇帝吓得躲在龙椅的下面,宫女们惊叫着四散奔逃,东方男性呈现出一种缺席的状态,代之以一种柔弱的、女性化的形象存在。对于东方男性的代表邵殿帅,则在出场没有几分钟即在抗击饕餮时重伤身亡,至此阳刚的东方男性代表死亡。邵殿帅临终之前将禁军的统帅权交付给林将军——一个东方女性掌管,于是东方彻底女性化,而西方白人则成为阳刚男性的唯一代表,担负着抗击怪兽、拯救东方女性、拯救东方世界的重任。

林将军虽然身披铠甲透露着英姿飒爽的军人气质,但是厚重的铠甲依然掩盖不了曼妙的身躯和胸前的乳房——女性化的标志。威廉勇敢地飞下城墙捕获饕餮获得了林将军的倾慕,林将军以一种女性的温柔目光,深情地凝视着威廉赤裸的、伤痕累累的、充满阳刚气息的上身,目光中满含着东方女性对西方男性的崇拜。林将军深陷饕餮的包围之中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威廉从天而降救起林将军。拯救与被救延续了东方主义的传统叙事,继续书写着只有西方白人才能拯救世界的种族神话。西方在自我建构的东方中,以一种自身优越的姿态妄图拯救陷于危难和落后中的东方。影片结尾威廉在兄弟还是黑火药两者选其一的抉择中,选择了兄弟情义,凸显了西方男性的重情重义。林将军站在长城上目送远去的威廉一行,此别遥遥无期,仿佛目送远征的丈夫,林将军则成为翘首以盼丈夫他日归来的闺阁女人。至此,林将军身上的男性气质全部褪去,只剩下东方女性的柔美、温顺、深情。西方男性在异域与东方女性产生一段情愫,最终西方男性离开异域,而东方女性却对其朝思暮想,苦苦等待,这种西方/男性和东方/女性的叙事逻辑暗合了西方对东方的想象,是其欲望的投射和权力的反映。

四、结语

《长城》作为一部面向国际市场,力图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影片,在建构东方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不自觉地陷入到东方主义的传统叙事中。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霸权文化正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文化扩张,作为被压制的、非主流的弱势文化如何对占主导地位的殖民文化进行改写,凸显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④赛义德.东方主义[M].纽约:同代丛书,1979:1.

②金丹元,周旭.从文化的主体性走向文化间性——对当下中外合拍片的一种文化反思[J].当代电影,2015(01).

③范志忠,张佳佳.冲突与融合:后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电影文本[J].当代电影,2017(02).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东方女性饕餮威廉
中西歌剧东方女性音乐形象构建的异同
破耳兔
寻踪
黄哲伦笔下东方女性刻板形象的颠覆
《少女小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它就是饕餮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一粒沙子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
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