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克服高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惰性

2017-04-12李忠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培养兴趣

李忠华

摘要:惰性思维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要解决高中学生在运用各个知识点中存在的惰性思维,根本的途径在于授课教师积极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惰性思维的原因,并根据现象对学生惰性思维的种类进行合理分类,。提出相应的对策,制定克服惰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惰性;培养兴趣;问题设置;鼓励实践

G633.6

马克思说:“如果谦逊是探讨的特征,那么,这与其说是害怕虚伪的标志,不如说是害怕真理的标志。谦逊是使我寸步难行的绊脚石。它是上司加于探讨的一种对结论的恐惧,是一种对付真理的预防剂。” 其实在这里,马克思所指的“谦逊”,正是惰性思维的一种。

下面从多方面入手简单谈下对高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思维惰性”的克服方法:

一、培养兴趣是克服 “思维惰性”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首先要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才能打开数学宝库的大门。克服学生对数学长久形成的“思维惰性”的手段除了督促改正外,最主要还是学生主观的改变。只有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惰性。 兴趣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动力。

例如在本人所任教高一有一个女学生,初中时候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从来对其“敬而远之”,每次拿到数学题只是演算两下,一旦不能继续下去,就放弃,并且不再有勇气去做类似的题型。通过几次与她交流讨论,明白了她思维惰性的症结,于是我先与她分享她有几次的数学高分经历,此时她的神色显现出了光彩,眼中也有了光芒。由于得到了一些亲身体验,她对数学的兴趣也慢慢提高。她坦言自己学习数学更轻松了,信心比较足了。由此开始,学生一旦从主观上克服了思维的惰性,对数学感兴趣了,就会主动迈入数学的殿堂,,慢慢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由此可见,兴趣是克服学生“思维惰性”的动力。

二、循序渐进设置问题是克服学生“思维惰性”的敲门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问题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它可以调动人积累的知识,大胆积极的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有很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思维的惰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其中还和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急于求成或者不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难度相当的问题,以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或者不屑思考的不良习惯,从而产生思维惰性。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的经验,我采用编写导学提纲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中慢慢引导走向问题的深层。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了模仿归纳,能积极主动地独立列出提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一旦发现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想深入去思考,而是会穷追不舍,能在探究中感悟和理解,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可见循序渐进设置问题是克服学生“思维惰性”的敲门砖。

例如,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内容时,如果不注重循序渐进地引导,一下让学生去证明,死记公式,那么很多学生会浅尝辄止,不愿再深入去研究思考,以后就只会死套公式了。而我在处理这节课时,列了以下问题引导探究:我愿意在一个月内的每一天都给你100元钱,但你在这个月内必须第1天给我返回1分钱,第2天给我返回2分钱,第3天给我返回4分钱,……,即后一天返回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学生一看到这个问题,都感到老师可笑。但经过计算之后,发现返回给我的钱达一千万(远远超过我给的3000)。学生的思维受到强烈地刺激,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于是深入思考,进行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结论,从中发现等比数列的相关规律,使得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效果明显。

这就是循序渐进设置问题对学克服“思维惰性”的作用。问题就是克服“思维惰性”的敲门砖。

三、鼓励实践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催化剂。

思维惰性的产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打击”,失败的打击和老师同伴的不认可,导致学生不想去思考,从而形成思维惰性。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才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其实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积极主动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参与。一般来说“实践”包括以下四个过程:(1)观察(2)操作(3)计算或論证(4)总结。其中的“计算或论证和总结”环节就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如几何的学习是十分抽象和有难度的,如果学生一开始便畏难,或者只是被动学习这个知识点,那么后面遇到难题也会“惰性”地放弃。这对于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是极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几何时我让学生自己联系现实世界、构建直观模型,亲身参与、亲手实践。首先学生结合日常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有关图形变换特点;其次学生亲自参与操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甚至是独立进行设计等活动,加深对图形多方面的亲身感受,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方法,为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再次学生可以自己参与计算或论证,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最后便是总结规律,得出相关结论。经过这几个实践步骤,我们的同学既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认知,极大增强了对几何问题的兴趣和提高了对几何问题领悟能力,思维品质上不再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去探究,延伸,这对于学生学习几何是有极大帮助的。

所以说实践就好比是一剂“催化剂”,促进学生思考,克服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惰性”。

四、主动善思是克服“思维惰性”的核心。

思维惰性的形成是思维被动的表现,如果学生养成善思的习惯,那么数学解题中的重要环节就可以完成了。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说:“为学之道,必在于思,思则得之,不思不得也。”主动善思是学生重要解题思维品质之一,要想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善思的习惯,从而完成数学中的探究活动。

比如对数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正数与非负数、空集 与集合{0}、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函数与映射等等),学生如果被动学习,思维停止于概念的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辨别对比,进行区分,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概念分化,便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影响与之相关的题型的解答。

总之,要防止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惰性”,高中生需要养成有兴趣、勤提问、重实践、善思考、常回味的思维品质,改正懒惰习惯。如果能坚持做到这些,那么学生在数学海洋世界遨游时,最终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培养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问题设置 提升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