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6-09-22王聪志

考试周刊 2016年66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课堂设计少教多学

王聪志

摘 要: “少教多学”模式教学并不是新课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难以实施,究其原因是没有从教学整体性出发进行设计。几年来,以“少教多学”理念为指导,从学生自主学习角度,在学案的制作、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案教材校本化 问题设置 课堂设计 学生预习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中教育改革首先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此,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少教多学”模式教学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反思。

经过几年教学探索,笔者认为要达到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即能够诠释教材的导学案、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及针对学生学习问题的教学反馈。

1.导学案的制作要立足于教材的校本化

制作导学案的原则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教材是以最简练、严谨、科学语言给出知识、素材或结论的工具。教材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但教材本身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旧知识的再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点知识的互动探究等。要实现“少教多学”就必须将教材这一国家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校本化,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研读教材,为课堂教学奠定认知基础。因此导学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1.1课标、考纲要求和课堂教学目标

要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中学习行为名词的界定,即“了解、认识、理解、应用、独立操作”等。除此之外,并将每节课教学内容给出明确说明。还要将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告知学生,即“记忆、理解、反思总结”等。

1.2本节学案必备的预备知识和体验

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是现有的知识和体验,为了使学生生成较完备的知识系统,学案中必须包括本学科相关知识回顾、必备的知识背景、材料和相关学科(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等。涉及生活实践和能够课前完成的简单实验一定让学生亲身体验,以便形成必要的感性认识。

1.3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

“少教多学”模式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学生有效预习是最关键的,而教材对概念引入、定理定律的推导是简洁、规范的,给学生的预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导学案中过渡性的问题设置,无疑成为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为使导学案真正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于不同课型,问题设置方法也不相同。

对于基本概念较多和理论性较强的课型,为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必须注重概念的物理意义和理论形成过程的引导,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理论变成有型的物理事实。如关于质点概念的引导,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回忆什么是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也就是物体位置的移动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2km,以出发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请在坐标系中画出汽车的末位置。

(3)如果司机从里程表中读出汽车运动了2km,你能在坐标系中画出汽车的末位置吗?

(4)怎样才能准确描述出汽车的末位置呢?

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引入“位移”这一概念的原因,问题(2)引导学生理解“位移的方向性”,问题(3)引导学生理解“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问题(4)引导学生使用物理语言对位移概念进行准确描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科学准确的物理概念。

对于物理规律推导课型,问题设置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固有的知识推导新的物理规律,将要推导的物理定理、定律设置成习题,然后对新定理、定律的条件进行强化和说明。比如: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可以将问题设置如下:

(1)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求物体下落h后动能的增量。

(2)取末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始末位置的机械能分别为多少?

(3)分析上式,看始末状态的机械能有何关系?

(4)若小球沿光滑的球面下落h,动能的增量为多少?做功的力有哪些?上述结论成立吗?

(5)推导的条件是什么?用学科语言总结上述规律,并表达出来。

问题(1)引导学生利用动能定理推导,问题(2)引导学生明确机械能的概念,问题(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问题(4)将问题由只受重力做功拓展到只有重力做功,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能量观点对于研究曲线运动问题比牛顿运动定律方便,问题(5)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对于实验课型,应从物理实验学科教学高度设置问题,并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学科研究能力,而不能单纯就一个实验进行设计和引导。对于每个实验都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依据(即原理)是什么?

(3)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哪些?仪器的原理是什么?

(4)哪些物理量是可以直接测量的?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如何得到?

(5)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好实验步骤。

(6)实验原理或仪器中是否存在误差?

(7)如何减小读取数据时的误差?

(8)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哪些?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9)你认为如何改进实验,可以既方便又准确?

问题(1)—(8)是基于学生日常应有的思维模式,即“做什么→根据什么做→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得到的结果是什么→结果中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完善”,形成如右图所示的科学严谨的实验研究方法。问题(9)培养学生在规范思维的基础上创新。

对于习题类课型,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建模能力的引导,问题设置要注意连贯性和递进性。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学案,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设置以下问题:

(1)描述物体运动的量有哪些?

(2)动力学中的物理量有哪些?

(3)运动学和动力学共有的物理量是什么?

(4)如何根据已知量求解加速度?

(5)当给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6)当给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如何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问题(1)和(2)简单回顾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有关内容,问题(3)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关键量,问题(4)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问题(5)、(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要立足于学生的预习成果和进一步探究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探索、拓展和有效应用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教师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课堂。因此,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2.1课堂的构建

“少教多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构建,课堂构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备课素材,二是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相比,备课的素材除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外,更要充分考虑学生预习成果,即哪些是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较好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预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是什么,等等。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学案,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做出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行为范本,其设计理念应该是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行为设计方案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考总结、纠错提升”等。也就是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为保证行为的有效,问题的设置(也就是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拓展性,要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递进性设问,引导学生剥茧抽丝,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2.2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有了精准的素材和科学的设计理念之后,如何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和课堂高效呢?

2.2.1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学好能够学会的。

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少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贯迎合高考的高要求,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不会或学不懂,这是限制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的进步来源于兴趣,兴趣起源于成就感。为确保“少教多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持续顺利进行,最先应该做到的是把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能够学会的知识,做到准确、规范、熟练,并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应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应用不仅是应用概念和规律解题,还应用旧知识生成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而这一点往往被教师忽略,认为学生听懂了就算会了,会解题了就是会运用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会与不会的界限,自己也弄不清什么会,什么不会,失去学习兴趣和目标,“少教多学”的目的很难实现。

2.2.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结果性错误是过程性错误的表现。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少教师只注意学生结果性错误,错了就讲,给出正确的解法,就认为学生会了。很少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于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疏于思考,被动接受,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不是生搬硬套,就是茫然不知所措,根本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不佳。我们必须明白,学生思维能力只有在不断地思考和应用中才能得到真正提升。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善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果可能,勇于把讲台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二是给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善于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演算、分析过程,引导所有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过程。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却可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经历了思考的过程。再有教师的适时鼓励,课堂教学效果就有了保证。

2.2.3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纠错,使学生得到真正提高。

学生最直接的进步,就是将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并且不再重犯。要做到这一点,只有教师的正确解答是不够的。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多年教学积累的结果,具有典型、规范的特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初学者的试探性思维,二者有着很大的差距,正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教与学不能很好地结合。“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问题和错误,以学生的问题和错误作为合作交流学习的素材,允许学生以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多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共性的错误展现出来,采取分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出错误的根源所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更新、完善思维过程,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

2.2.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优秀,首先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计算习惯、表表达习惯等。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考查必然会进一步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科思维习惯。而学生学习习惯和学科思维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督促实现。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了,规范性强了,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缜密,缜密规范的思维必将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因此,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2.2.5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为“少教多学”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思维过程的再现,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本文不再阐述。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板演模式必须淘汰,“一人算,多人看”的板演模式是制约“多学”的又一因素。需要计算和板演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错误的予以纠正,正确规范的给予鼓励。

3.课堂教学反馈要立足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和延伸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反馈不是简单的问题解答和检测,而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不是某一学习过程的结束,而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第一种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进行总结。对概念、规律的总结,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对方法的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在归纳总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富有个性的总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补充,逐步完善。虽然学生总结的方法不一定很完备,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针对自身问题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第二种反馈方式是课后限时作业,“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课后限时作业与传统教学的课后作业存在很大区别,传统教学模式的作业是课前制定的,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主观性,很难达到学生“多学”的目的。为了达到“多学”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业的命制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之后,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深理解、深入辨析、强化应用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重复和再现。对于再次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降低难度、改变方法的措施进行弥补,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少教多学”的核心是“多学”,“少教”是相对于传统观念和传统单一讲授方式而言的。要想真正做到“少教”,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都要改变,从观念上要真正把学生看成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承,而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判断及整合,探究学科发展规律,初步形成学科探究能力。在教学行为上变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机会和平台。“多学”是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使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知识的复制”和“方法的再现”。而立足于知识的探究和主动生成,也就是说预习立足于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课堂立足于在教师指导下改进探究方法,完善学科知识系统,课后练习和总结立足于初步形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课堂设计少教多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