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破解绍兴职业教育徘徊发展困局

2017-04-12付君伟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第三方市场化职业院校

付君伟

摘要:绍兴职业院校沉积多年的管理体制僵化、教育理念滞后、管理机构臃肿、教育经费流失等突出问题,致使职业教育只能在徘徊中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要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入手进行彻底改革,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再直接管理职业院校,切实履行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方向引导职责,革除职业院校的“官本位”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职业院校的运行管理,实现职业教育产业化,产业发展市场化,激发职业教育内生动力。职业院校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的过程完全可以参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的相关条款运作实施。

关键词:第三方;管理团队;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06-0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此后的30多年里,绍兴职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为绍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绍兴职业院校仍沉积着许多突出问题,致使职业教育在徘徊中发展。

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职业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如出一辙,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国企的前世今生反复说明,政府部门既是企业的出资方又是企业的管理方,企业必然缺乏生存发展危机意识。即使职业院校是事业单位,也摆脱不了与国企同样的命运,生存发展危机意识更加淡漠,财源枯竭之时就会变成鸡肋。僵化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事业单位衰败的祸根。

二、职业教育理念滞后直接阻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职业院校的领导层和教师队伍对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记忆犹新,又普遍缺少用工单位一线专业技术岗位长期摸爬滚打的经历,头脑里形成职业教育理念的思想基础不牢,更没有践行现代职业教育产业化的韬略,以素质能力资格替代唯文凭学历的评价观没有占据制高点,由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是步履蹒跚,更难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踪迹。这才有教师能力错位、教学目标不清、课程内容无效、教学方法陈旧、实训难于开展、人才培养质量低下等情况的发生。

三、职业院校的臃肿管理机构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借助于信息传媒技术,现代社会管理模式正在走向扁平化。然而,职业院校却坚守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处、科、室、院、系、部等各类机构层出不穷,党、政、工、团等大小角色林林总总,行政大楼、小楼、附楼到处人满为患,反而能够走进实训基地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严重匮乏。这样的机构不可能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对职业教育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流失严重,职业教育事业被釜底抽薪

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等投入往往与结果不成比例,其中大量的教育经费没有真正用于职业教育事业,而是流向他方。

绍兴职业教育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多属于更大范围的共性问题。为此,各级政府也曾出台了一系列举措。2015年8月21日教育部六大举措吹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号角,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1]2015年6月12日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鼓励运用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造职业院校;支持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设备等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包括共同建设专业、开发课程和教材,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等;探索行业企业、政府机构、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组建职教集团。[2]上述举措在短时间内确实对于引导绍兴职业教育前进方向,抑制职业院校种种顽疾扩散取得了明显疗效。遗憾的是,这些举措大多只能治标不治本,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绍兴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扭转职业教育在徘徊中发展的困局,我们提出要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入手进行彻底改革,大胆突破教育管理体制的传统束缚,教育行政部门不再直接管理职业院校,切实履行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方向引导职责。革除职业院校的“官本位”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职业院校的运行管理,实现职业教育产业化,产业发展市场化,激发职业教育内生动力。

如果我们把职业教育的出资方称为第一方,那么由出资方转身变脸而来的管理方就是第二方。现实情况表明,这个第二方没有名副其实的独立地位,没有承担起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任。为此,必须通过竞争选拔专业管理团队出任职业院校的管理方,这就有了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具有独立性、契约性、专业性和增值性特点,将给绍兴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第一,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经营实体,它与第一方之间只是雇佣关系,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油然而生,其成长壮大只能依赖于职业教育生机焕发。为了使雇佣关系长期存在下去,第三方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履行协议承诺,努力排除来自于校内外的各种干扰,一心一意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第二,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是一个专家实体,有着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念,注重职业教育内在规律,深刻理解“就业导向”、“系统培养”、“产教融合”和“全面发展”的内涵,凭借卓越才能轻车熟路理顺当前院校的局面,根据社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合理定位专业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第三,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没有历史包袱,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精干的管理运行机构,按照职业教育管理实际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按需設岗,定岗定编,竞争上岗,一岗多能,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彰显职业教育追求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宗旨。[3]第四,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会反复论证教育开支,务实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凝聚一线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追求教育教学实际效果,使教育支出与实际效果基本相当。精打细算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潜能,提供有效的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努力开拓校企合作育人双赢机制,为用工企业节约二次培训成本,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既然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个第三方专业教育团队就会把职业院校的管理责任时刻挂在心上,在教育理念、机构设置、工作规范、行事风格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厚积薄发态势。他们将科学制定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教育发展规划,避免主观臆断产业人才需求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正确处理新形势下本校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使专业开设布局合理,逐步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按照《职业教育法》的精神,以教学为中心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确立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注重一线教师教学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卓有成效,主动增加教学投入保证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全面开展,鼓励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贴近实际的教学活动,开放实训基地诱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练兵,在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做”一體化教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超凡之处,力争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和教学成果比拼中有出色表现,同时把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价值观取向等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内容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始终。促进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产生质的飞跃,刺激喜欢职业教育的优秀生源竞相就读本校。从实际出发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积极参与社会交流,多方位取长补短,并在教育观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上不断创新。

职业院校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的过程完全可以参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的相关条款运作实施。职业院校的投资主体即招标人根据院校的教育层次和招标人的管理能力确定发包范围和招标形式。接下来招标人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办理招标备案。在招标备案文件中明确说明职业院校引入第三方团队承担管理运行项目的招标工作范围、招标方式、人才培养结果评价指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目标、产学融合实训基地发展方向、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自行招标还是委托招标等内容。获得认可后便可以开展招标工作,编制招标广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合同协议书以及资格预审和评标方法等招标相关文件。在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吸引教育领域有实力的专业管理团队参加投标竞争,择优选择中标团队。显然,通过招投标竞争产生的第三方要比长官意志指定的第二方严肃得多,它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教育治理甚至社会治理的进步,尽管进步的步伐有限,但至少使人们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再也不会感到职业教育领域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的做法不可思议。其实在非国有投资主体的职业院校中这种做法已经开始尝试,并且初见成效。在星级酒店、火力发电、炼化检修等动态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的行业里引入的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更是大显身手,内生动力持续强劲,运营成本大幅下降。相信绍兴职业院校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同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彻底扭转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赵秀红.教育部:六大举措吹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号角[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8).

[2]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霍玉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责任编辑:方健华)

猜你喜欢

第三方市场化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郑州市冷链物流建设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用“第三方”检验政务公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