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刍议

2017-04-11丁国浩

社科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非政府价值观思想

丁国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刍议

丁国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网络空间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国外社会思潮、极端宗教思想和各种境外非政府组织势力渗透等,要维护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并以此为抓手,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在青年学生当中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的防范和治理。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 刍议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问题,尤其是要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强化青年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积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从国际上看,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围绕不同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问题的较量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碰撞、交流和交锋也很尖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朝着复杂而多元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和网络传媒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大肆鼓吹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所谓的“普世价值”,西方国家正不遗余力地通过互联网络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渗透和诱导,以图消解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政治和文化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和文化上的斗争与挑战,彰显我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就必须强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和管理,为广大的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起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诱导的思想长城,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其次,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网络正在快速地传播并产生影响。如何引导广大的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而不被一些极端的思想所影响,尤其是不被一些敌对势力和少数破坏分子煽动和利用,这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尤其是要大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构筑牢固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才能增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效化解可能的社会风险,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最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当前日益开放多元、复杂多变的网络社会环境中,加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对于做好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青年的冲击和侵蚀,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凝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这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应有之义。

二、新时期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现形式

总体来讲,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国外社会思潮、极端宗教思想和各种境外非政府组织势力渗透等形式,对于这些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第一,国外社会思潮是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因素。这里所说的国外社会思潮主要是指那些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对立的各种社会思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逐渐引入了西方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深受一些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及其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深入和频繁,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转型时期的民众意识,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以及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遍布于网络空间,在青年学生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他人观念的日渐冷漠,以及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对我国的改革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第二,极端宗教思想是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应该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斗争形势较为严峻和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在上升。当前,少数的极端宗教势力利用各种网络手段加紧对我国高校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诱导,成为当前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发展特定身心成长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新思想,新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鉴别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如果没有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一些别有用心的极端宗教势力的煽动和诱导。因此,如果我们一旦放松了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升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掌控能力,用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来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就容易给各种极端宗教势力以可乘之机。

第三,各种境外的非政府组织势力渗透是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潜在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正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形形色色的各种境外非政府组织。一方面要看到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国际资金和管理经验,为推动我国的科技、民生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主流是好的;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少数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打着各种扶贫、援助、开发,发展学术交流等等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利用网络空间加紧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鼓动和价值观的渗透诱导,国外大量的网站都由各种非政府组织所操控,更有甚者,有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直接在我国大肆从事网络空间的情报和间谍活动,并且拉拢一些青年学生为其服务。这些非法的境外组织渗透成为影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对它们包括网络空间在内的管理和监控,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要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住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教育,在青年学生当中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的防范和治理。

一是要坚持以德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凝聚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考察北京大学时所指出的那样:“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在广大青年学生当中积极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精神风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凝心聚力,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土壤,增强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价值观念影响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理解、认知和评价,关系着高校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应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一直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力加强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并且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政课教学这块阵地,把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认真分析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思政课教学效果,努力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相关认知和防范意识,是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生活化。高校日常思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是强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又一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形式来强化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避免过分简单的灌输和僵硬的说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强学情研究,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青年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为学生释疑解惑,有效引导学生思想,形成高校大德育的格局和模式,从而为有效化解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OL].新华网,2015-1-19,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19/c_11140-51345.htm.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09月(第一版).

G641

A

1007-9106(2017)02-0174-03

*本文为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网络传播条件下的意识形态管理权基本问题研究”(GK150801223021)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丁国浩(1980—),男,法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猜你喜欢

非政府价值观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论民主党派在推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