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路径研究

2017-04-11关春玲陶冬雪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农民

关春玲++陶冬雪

摘 要:实现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和掌握,因此,我们对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路径进行研究,制定出实现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合理可行的路径,通过丰富农民的物质资料、拓宽传播渠道、建设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3个基本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地方戏剧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041-04

党的十七大报告说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可见,要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建设,首要任务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在农民中的大众化进程,这是坚持和发展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需要和本质要求。

一、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及特征

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在农村得到有效普及并被广大农民学习和认同进而应用到农民的生活中指导农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农民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应用于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宣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被农民认识和理解,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为农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的过程。

二、当前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掌握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我国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民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程度低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在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不断的斗争、继承和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被确定我党的指导思想,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改造,衍生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优秀的思想成果。

虽然我们已经把他内化为自己的治国理论和方针,但是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没有取得进步,究其原因是农民仍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思想,觉得马克思主义晦涩难懂,而且我国农民知识水平比较低,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对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来说,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可谓难上加难,导致我国农民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程度较低。

(二)传播渠道狭窄

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中国革命者几十年的钻研研究终使其在中国生根发芽,得到良好的传播。但是在农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还比较狭窄。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落后,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无门。数据显示,在中国大约有90%以上的农村没有建立任何的图书借阅机构,尤其是偏远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而相对富裕地区的文化设施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真正的把这些设施投入使用。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流于表面,没有真正的进入农民生活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只是简单的在电视或者村委布告栏里显示,而且遣词造句过于理论和“高大上”,农民理解困难。再次,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缓慢,由于农村处于我国传播网络的末端,文化产品只能缓慢进入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这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村难以传播。最后,农村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你不是我也不是”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无法从朋友身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造成农民无法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困境。

三、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一)环境建设

1.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没有固定物质保障的农民在生活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接受意识形态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农民只有在物质资料丰富的情况下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中之重。首先,提高补贴。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提高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众所周知,我国农业还未实现现代化作业,农民依旧在靠天吃饭,因此政府不仅要补贴农业,还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好坏适当提高补贴。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导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处处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我们也要对农民个人进行补贴,身患重病、年老体迈和家有学生的家庭都是我们重点补贴的对象,以实际行动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农民生活中得到普遍实践。其次,多样化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既需要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的结合,更要标本兼治。提高农民补贴虽是良方却治标不治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样化农村经济,帮助农民把鸡蛋投入到不同的篮子里,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首先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快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落实优惠政策引进企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最后改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阻碍了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接受,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建立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一要普及教育。政府作为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普及教育。首先,在短时间里面教会群众识更多的字,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达到“普遍的能作报告,能看各种文件,最低限度也要能看标语和路条”的程度。其次,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水平,农闲时参与开会和党政决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教育,促进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二要科技惠农。科技下乡,在农村推广网络建设。由于农村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较少,导致农民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影响农民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农村建设网络,不仅可以让农民在网上得到有助于农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信息,更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教育。除此之外,建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属网页,农民不仅可以自行浏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沟通,加深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传播方式

政府忽视对农村的文化建设,导致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低及自身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建设农村文化传播设施,并根据我国各地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新的适应不同农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方式,以拓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渠道。

1.广播电台。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广播是最能满足农村基层需要的传播工具,它形式活、收听面广、传递速度快、传递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投资成本低、宣传效果好,是发挥党的喉舌作用的重要载体工程,在农村的宣传活动中起到是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因此,在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该把广播作为重要的宣传工具,建立市(县)、乡镇、村广播网,传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农民可以随时随地的接触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学习马克思,掌握马克思,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更好地深入农村,扩大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传播。

2.地方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电视台,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的重要任务。地方电视台根据本地人文风俗、收视习惯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传播经验对受众进行分众化、对象化的细分,选择最合理、最符合受众胃口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从而达到效果最大化。可见,地方电视台是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有力的宣传舆论工具,可根据本地区农民的喜好和收视习惯选择性播出最有利于农民接受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走进农民大众的视野中,走进农民的心灵深处。

3.墙体宣传。墙体宣传在农村是最为常见的宣传方式,天天可见,是无法拒绝的强制性媒体,无论道路、县城还是乡镇周围的村口,都能看见墙体宣传,这也是广播、电视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采用墙体宣传的方式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对农民进行长久的提醒,时间持续半年到一年,不会像广播和电视那样转瞬即逝。其次,墙体宣传具有重复性,在一个农村可能重复几十次,让农民形成长久记忆,而且宣传标语简洁有力,便于农民理解和记忆。最后,墙体宣传具有历史亲善性。墙体宣传已经伴随农民一百多年,默默改变着农民的意识形态,逐渐拓宽农民的视野和思想,是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宣传形式,利用墙体宣传,更有利于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型地方戏。新型地方戏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道路。地方戏流行于一定地区,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成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地方戏剧相结合创作出新型地方戏,将马克思主义渗透到农民的精神世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播是有效传播方式之一。首先,马克思主义与地方戏剧相结合是新型地方戏剧的核心。戏曲是文化传播与思想宣传的重要手段,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渠道,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辅助措施,也是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形式。我们在创新戏剧的同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与地方戏相结合”为核心,发挥戏曲文化传播功能并与宣传活动相结合,针对农民的实际文化需求,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引导农民思考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要弘扬什么,怎样提升农民的政治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素质,做到以戏曲为媒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共有的文化。其次,新型地方戏剧是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实践。人民大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義大众化如果没有群众的实践和参与,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将马克思主义与地方戏相结合,赋予农民创造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马克思主义在创作中被广大农民所学习和掌握,并在实践中给予农民生产生活的智慧,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队伍建设

从事宣传普及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准确地将其精神传递给广大农民,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但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却是党员数量少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马克思主义观念淡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作用不强,在农民中很难形成同化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对干部进行培养,提高农民党团员在普通群众中的比例,吸取有模范带头作用的新鲜血液,提高马克思主义队伍的整体素质。

1.干部培养。在干部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只有干部们承担起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责任与使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于指导农民生产生活,让农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只是高大上的理论,而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其次,选拔年轻、优秀的农民进入党、团员机制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同化”其他农民。在同化过程中,农民与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农民直接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采纳其态度和价值,与之形成共同的思想模式,在生活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

2.贯彻群众路线。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闭塞、贫穷,导致农民思想保守,政治观念淡薄,只有基层党政干部了解马克思主义,而农民群众更多关心的仍然是生产生活问题。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马克思主义是国家的事,是党员的事,学不学习,会不会根本没必要,使得人们在处理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时产生了意识上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群众路线,以农民为主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让农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发挥党团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党团员干部要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广大农民同学习、共践行。首先,党团员干部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严格执行学习任务,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学习理论过程中,积极指导他人,高质量地完成理论学习任务。其次,党团员干部要带头做到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帮助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利益。每一位党员和团员干部都需要转变只灌输理论的工作作风,帮助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和检验马克思主义,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路。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着农民认知程度低和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增加农民收益、多渠道传播和培养高素质工作者等方式促进农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路。

——————————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1).

〔2〕李陈,李家祥.马克思的发展方式观及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J].经济学家,2013,(10).

〔3〕王娜.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2.

〔4〕潘玉平,常正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徐敏中,顾剑,方世南.在繁荣戏曲文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唯实现代管理,2012,(8).

〔6〕郝儒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4).

〔7〕黄俊,肖东波.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8〕李海峰.从农民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的实现途径[J].科技信息,2012,(18):489-490.

〔9〕曾丽,赵国友.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大众化问题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农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