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7-04-10严肃温海峰张鸿翔李娟刘懿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构建高职

严肃 温海峰 张鸿翔 李娟 刘懿

项目编号:14-156-747

201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成果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其原由,探索性提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涵义,论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作用与意义,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围绕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重点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作充分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J50-4

引言

1919年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先河,1998年我国教育部才正式定名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则更晚,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普遍存在着办学思路、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等内涵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必须要研究的一系列课题。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构建就是首要的研究课题。

1.“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概述

美国比较政治学家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1]

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德国魏瑪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到后来的新艺术运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2]在我国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工作室制”为基础开展了一些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一些学者在理论上亦有不少建树,如龙安梅提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师徒式”的教学,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专业设计课程。[3]再如薛野提出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环境。[4]因此,我们认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以工作室为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2.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对于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专业而言,实践技能是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设计制作结合在一起的工学结合为主导的模式,通过工作室平台,对外承接设计项目、课题研究或技术开发,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术技能。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二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既是师徒关系,又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学生在工作室中熟悉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5]同时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重要作用。三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向企业、社会延伸,通过这个平台,还可进行项目的开发设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企业或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从而产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产、学、研、技术服务有机结合。

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3.1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目标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意产业人才,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是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是培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艺术项目的设计与制作技术,能适应艺术设计与工程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核心点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这需要符合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途径。所以要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要建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外,更重要的是构建和实施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目标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成为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

3.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里学家Piaget(1972)提出,在此基础上,Bruner(1983)和Vygotsky(1978)等学者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个体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认识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从而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的工作经验。可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3.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指详细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和完成特有的职能的操作过程,是为实际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可归纳为: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水平测试、制定工作计划、工作任务下达、完成工作任务、考核与评价五个步骤。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水平测试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并以此作为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工作计划一般按照课程开展阶段的实际要求制定,该计划应有一定的可变动性,但整体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工作任务下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任务的进度和要求,并为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主要作为任务顺利完成的管理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考核与评价阶段,除了根据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价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还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作为考核的重要资料予以提交。

3.4辅助条件建设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而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鉴于目前专业教师素质很难满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要求,因此,团队教学方式就成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方式需要由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知识互补、技能互补的教师个体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支撑。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双师素质团队的共性特征和具有符合人才培养水平标准维度与服务社会能力标准维度的二维性特征、持续发展的动态对接性特征、团队成员来源的二元性个性特征,并依据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要求,在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来源组成、梯队结构、教师培养等方面打造一支具有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的管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兼备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2)学生组织

工作室的学生人数应根据艺术设计与工程中型规模行业企业岗位类型与数量参考确定。实行学生轮岗制的方式,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项目运作程序与提升不同岗位的能力与素质。

3)教学内容的选取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因此,设计项目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而且设计项目涉及的专业面较广,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设计项目的来源主要有:行业企业的设计工程项目,工作室对外承接的设计工程项目,工作室建立的设计项目库。无论是那一种来源类型的设计项目,须具备一个完整的设计工作过程和方案设计和制作、施工的有机结合。设计项目的排序要遵循螺旋递进上升,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端到高端的原则。

4)教学方式方法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学双方以合作者的身份开展工作,采用讨论为主,在形式上采用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如在设计任务的解读、项目方案的制订、项目任务的评价、总结阶段,主要采用集中教学。在资料搜集与市场调研、项目任务的实施阶段,学生可根据分配任务分散完成。在项目结束时,学生应总结学习经验、教训以及改进的方法,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汇报展示。一个设计项目完成后,由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对工作室的项目和成果进行点评分析,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明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指引方向。

5)教学环境

“工作室”的开发建设是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础。工作室的建设是一个科学、严格有序的工作过程,其设计与建设初期不仅要满足工作室内技术功能的要求和学生专业实践的要求,还应该按照构建一个小型化公司的建设标准和过程进行,同时考虑到教学、开发、经营等多方面的需要。除了必要的场地及设施设备外,还需要营造真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进入工作室,就有进入企业工作的感觉,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3.5“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指教学模式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上,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是主导者,但是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中,最终设计项目的成果是行业企业和社会效益来评价的,所以评价还应加入同学、企业技术人员以及消费者等众多层面。评价内容上,对于教师应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所获得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应从除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外,职业道德考核也将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还应注意从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化、全过程地跟踪。学院方充分利用校园数字信息化平台,开展评价和评学活动,开展教学督导、听课、巡视教学秩序等教学评价活动,定期对评价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作为教学评价的存档资料,对培养的目标、理念、方法、结果等行为细节进行对比和参照,为确立規章制度奠定基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结语

在当今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指导下,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围绕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构建与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总之,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美]乔以斯威尔.教学模式[A].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62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龙安梅.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文化与艺术,2007(8):208-212

[4]薛野.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82-83

[5]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承认教育,2010,(6):65-67

[6]张力克.关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83-85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构建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