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2017-04-10吴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教学策略

吴建文

摘要: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家所认可,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数学交流。但目前我国学生数学交流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学生进行交流的积极性不够;学生往往体现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交流时过于保守;学生的交流方式太单一。对此可以通过下面途径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师的教与学中增加数学交流的成分;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数学交流的深度。

关键词:数学交流;调查分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77

一、數学交流的相关概念

1. 数学交流的定义

“数学交流”一词来源于国外,英文是 mathematical communication.在英文中 communication 为“the act of communication”,动词 communicate的意思又为“to share or exchange information”,即为“共享或交换信息等”。

2. 数学交流的分类

数学交流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不同的理论依据,交流的类型也不同。如果按照交流的内容来分,数学交流大致可以分为:知识的交流、体验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交流。

3. 数学交流的价值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也就是说,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参与者分享想法、理清思维、提高认识。同样的,进行数学交流是理解数学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数学交流对于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表现在:促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对数学交流现状的调查

1. 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水平和现状,为确定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通过调查有效促进数学交流的策略做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

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

三、结果分析

1. 学生进行交流的积极性不够

调查的数据可以说明,学生在学习中把自己置于被灌输的地位,学习的方式主要为理解、接受、再现。如第10题,在课堂上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时,只有22.5%的学生选择思想很活跃,大脑很兴奋。可见,学生没能充分利用自己学习的时空,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不够。

2. 学生往往体现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表中第6,7两个问题中,我们发现有47.5%的学生希望先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教师或其他人请教,这高于请教师或其他人讲解(15%)和教师讲为主,自学为辅(18.75%);可见,如今的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正在进一步的加强。

3. 学生在交流时过于保守

上表中看出,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一旦遇到与教师的意见不同时,30%的同学会接受教师的观点。远远低于试图从同学的观点中找到错误并修正的比例(85%)。这一基于教师权威的事实,客观上确实妨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尤其是内向、胆小的学生宁愿问题不解决也不会去请教教师。

四、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教学策略

俗话说:“没有人能教会学生,数学素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交流是学生是重要的数学活动”。所以,教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积极地参与来组织起有效的群体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场合所获得的智慧进行“资源共享”。须知:没有什么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也没有什么比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做到如下:

1.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数学交流的深度

学生是数学交流的主体。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是影响数学交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活,就难以有高质量的交流。缺少深入思考的数学交流会成为学生之间肤浅的“说话”,交流前的深入思考,交流中的倾昕和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提高数学交流深度、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关键。

2.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形成交流的氛围

我们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有47.5%的学生希望先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教师或其他人请教;47.5%的学生愿意先做题目,再相互交流,最后教师评讲;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希望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而教师恰恰是形成学生交流学习的参与者与组织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情感,点燃交流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和扶持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听、想、说、写、读、看)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

3. 数学教学,完备策略,充分交流

进行数学交流,既包括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又包括对头脑中的思维成果进一步澄清、组织、巩固等一系列再加工的过程。数学交流可以认为是主体数学思维活动的延续,是思维活动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这样设计:

五、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应该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来加强对数学的理解,要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组织和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以便与他人交流;连贯而清楚地向其他同学、教师表达数学想法;通过思考他人的想法和思想扩展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将数学语言作为一种数学表达的精确方式来加以运用。能进行数学交流是信息社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使学生明白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会使用数学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苏洪雨.初中生数学交流的现状及其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8).

[2] 季素月.数学交流能力及其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 张国棣.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9).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中学 325300)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