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08曹倩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鼓励性教学运用小学语文

【摘 要】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教学质量、调动学习兴趣,从而加快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本文主要概述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提出当前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给出可行性建议,旨在提升小学语言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鼓励性;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可以使学生对语文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致,并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最终学生能深刻的理解语文知识和内化知识,从而满足素质教育中挖掘学生潜能的任务要求。

一、激励性语言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实现学习快乐。教师通过鼓励性语言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在教师的言语鼓励下能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故此,学习就会被看成是一件让人“心仪”的礼物,不是心理上的负担,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讨厌学习变成喜爱学习。第二,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多以螺旋上升的态势逐步提高,虽然整个学习过程是持续上升的,但在某个环节将呈现出螺旋态势,这就导致学生在这一阶段停滞不前,若教师能够在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使用言语鼓励,将能帮助这部分学生度过学习难关。另外,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真正做到以点带面,特别是对于平时学习很努力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短期内成绩提高较慢所以对学习失去信心,若教师能够适度的进行言语鼓励,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通过全面的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势。

二、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一)激励缺失准确

新课程标准下提及的“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和重视,但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仍然感觉无所适从。部分教师为契合新课程的赏识教育要求,生硬的使用言不由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导致鼓励的内容空洞,情感缺乏。实际调查中能够获悉,部分教师多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没能真正的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所以无论学生做的如何,均是“你做的很好”、“你真是太棒了”等笼统的语言形式,这些鼓励性言语不是来源于教师内心深处的声音,使评价始终流于表面,导致评价不够深入和准确[1]。

(二)激励形式陈旧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指引者,所以生动活泼的鼓励性评价行为,不但能愉悦学生的心灵,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有着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能和谐师生关系。但教师若始终使用形式陈旧的鼓励方式,会让学生对教师的鼓励语言产生“屏蔽”。

三、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科学性的激励观

小学语文课程上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不但能具有积极的课堂导向性作用,也能强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鼓励的前提是要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具体言之,科学的评价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公平。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放大或者缩小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学生能够时刻的感受到教师平等的对待班级里面的每个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第二,横纵结合的评价模式。教师在教学时应善于对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比较的鼓励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潜意识的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通过看到他人身上的优势,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主动学习[2]。

(二)综合激励语言形式

鼓励性语言能详细的划分为口头语言鼓励、书面语言鼓励和肢体语言鼓励等形式。其中口头语言鼓励是教师常用的鼓励形式,由于该鼓励模式较为直接,运用的空间也很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若有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无论对错教师先要给予表扬,然后指出学生思想偏差,并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回答。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变化鼓励形式,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说:“刚才那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还有其他同学有新的想法想要挑战一下他们吗?”由于文学类学科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可以有着不同的讲解,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想和多思[3]。

与此同时,使用综合激励的语言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活跃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且学生在思索中能提出自己的独有想法。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题目为《手》的作文训练时,部分学生都说将想法集中在手是用于劳动,用于学习的,但有一位学生提出手是掌握我们自己命运的,真正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学生的这个想法很独特,教师就要在客厅上充分的鼓励,并使用鼓勵性的言语让更多的学生“另辟蹊径”,换角度的思考问题。

总之,多种鼓励形式的使用,对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有积极意义。

(三)激励语言运用中融入情感

激励语言教学中,教师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让激励语言的作用彰显出来。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所以教师的情感是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激励性语言应用中,可多与学生接触,了解本阶段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教师在运用激励语言的时候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更能贴近学生的想法,使用的鼓励语言更能被学生接受。学生也能看到教师正在努力的融入到他们中,师生之间的亲切感也骤然提升,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学生对教师也产生更多的尊重,从而能为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激励性语言教学模式有着极高的肯定,作为小学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口头激励和多样化的激励形式,了解现阶段小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并确定使用何种方法激励学生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借助情感融入,找到恰当的激励时机,多层面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其全面素养。

作者简介:曹倩(1987-),女,浙江省杭州人,民族:土家,职称:无,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07):14-15

[2]喻越.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6(09):12-13

猜你喜欢

鼓励性教学运用小学语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