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变“不可能”为“可能”

2017-04-07金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春联语感古诗

金陵

读《古诗“翻转”,建构儿童诗意思维》很有意义。文章抓到了诗歌学习的要害,通过创作来建构诗意思维,使学生在一个课时的学习中,创作出古诗,把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扩展到小学语文古诗学习领域。

在传统教学看来,学生不可能通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就创作出古体诗。因此,教学目标局限在理解古诗字词句的意思、熟读背诵默写、意象情感等方面,诱导学生仰视作品,使之无形之中束缚思维,遵从“山寨”,远离创新。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真正的传承,是从对诗文的理解赏析上升到对规则的抽象把握,并且通过创造诗意情境走向古体诗创作实践,让优秀文化植根于学生思维深处,使之不仅欣赏古人古诗,也发现和欣赏本我的创造力。

第一个范例是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谢峰执教小学语文《春联》,运用微课程教学法从理解赏析过渡到规则抽象,再从春联文化熏陶走向创作的搭建支架的方法,成功地指导学生当堂创作出春联。

古体诗词的创作与春联创作有关,但是,难度大于寫春联。因此,园区翰林小学赵卉执教宋词,以及刘洁第一次尝试翻转课堂的诗歌教学,都局限在字词诗解析,辅导朗读背诵,课堂上往往书声朗朗,却无从创作诗歌。究其原因,盖因没有搭建学习支架。

刘洁很有悟性,又是诗歌爱好者。当我们提出理解诗意,抽象规则,提供诗歌语感熏陶和诗歌创作情境(意象)的搭建脚手架的意见时,她立即感悟其中奥妙,开始走上诗歌教学的创新之路。

调整后的任务单显示出刘洁的灵气。她以问题为导向搭建一系列的脚手架。课前脚手架:①写出五言绝句的3个特征的意思:对仗、押韵、平仄和谐,藉此把握好诗歌创作的方法和规律。②用标注法、亲子互动完成朗读,藉此为诗歌语感筑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就是诗歌语感的道理。③什么是“串词连句法”?用串词连句法写古诗的意思,藉此理解诗文。④什么是“借景抒情”?搜集“借景抒情”的古诗,鉴别诗情的趣味连线,藉此渗透意象感悟,开始诗歌文化浸润。同时,开发视频浸润意象化感悟,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设计重在内化知识,创作作品,发展核心素养。以默写诗歌,找出对仗,理解背景,酝酿语感,品味意象与抒情的关联,实现内化知识。以创设诗意情境为支架从事创作,诗情画意水到渠成,汨汨流出。传统教学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在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中自然生成!

猜你喜欢

春联语感古诗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劳劳亭
新年快乐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