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思维,踏着时代的节奏而来

2017-04-07卢文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具性工具课程体系

卢文来

回顾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它经历过几次转向。第一次课程转向是从BASIC转向OFFICE,课程理念从“程序设计文化论”转向“计算机工具论”。第二次课程转向始于1999年,计算机教育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之后,课程引入“信息素养”,尝试用信息素养代替实用技术,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没有摆脱实用,工具性仍然是课程的要素之一,信息技术课程依然很明显的是一门工具学科。

随着新课标的即将出台,我们依稀看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三次转向,因为,计算思维可能真的来了。

计算思维将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基础教育整个课程体系框架。计算思维属于计算科学的学科思维,计算思维教育是基于工程性、构造性的思维教育,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理科教育注重演绎、归纳等数学思维。因此,计算思维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丰富和补充。从基础教育面向社会需求来看,计算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适量地了解计算科学的知识内容就很有必要,但计算思维不应该只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而应该放在基础教育整个课程体系框架下来讨论。

计算思维将给信息技术课程带来扩展和提升。计算思维教育的本质是思维教育。我们没有必要否认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因为思维培养必定会以一定的工具为载体;我们也没有必要否认信息技術课程的信息素养,因为信息素养是身处信息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计算思维教育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但却是要素之一。相信在未来,技术、应用和思维三者必将完整的一同呈现。

计算思维,正随着时代快步向我们走来。尽管在探索之路上会面临很多困境和艰辛,但在困境中前行,在探索中发现,踏着时代的节奏和信息技术课程一起成长,不正是令人心动之处吗?

猜你喜欢

工具性工具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准备工具:步骤:
向量的巧用
“巧用”工具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