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孤独感的成因及对策

2017-04-06尚凌宇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孤独感解决对策成因

尚凌宇

摘 要:青春期是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孤独感是许多中学生都会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探寻孤独感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学生;孤独感;成因;解决对策

孤独感是个体感知到现实社会地位与期望社会地位之间存在差异,或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情感纽带,而体验到的消极情感。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动荡,敏感、羞涩,这一时期也是孤独感的高发期。孤独感与社交的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作为社会性的生物,孤独感会阻碍个体的社会交往行为,继而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如影响身体健康或者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精神问题的产生。对于孤独感的产生,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一、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孤独感的成因,既有来自于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特质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人格因素是影响孤独感的内因。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能够有效预测孤独感。神经质高的中学生与他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满意度低,因此,较容易产生孤独感;同理,外向性、宜人性高的个体,能够主动与人沟通、交流,获得正向、积极的人际关系,因此,孤独感较低。

2.社会支持的影响

在成长早期,父母作为孩子直接接触到的、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若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爱,不重视孩子在物质、心理上的需要,会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建立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会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因而产生抑郁情绪和孤独感。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逐渐脱离父母、追求独立,对外界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积极投入到与他人的交往当中,他们渴望获得同龄人的友谊,获得教师的鼓励与肯定。青春期时如果遭遇同伴群體的排斥、拒绝或教师的批评、漠视,则会产生较大的孤独感。

3.情商(EQ)的影响

情商低的个体,对他人的情绪感知力较差,不能及时察觉他人的情绪状态,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去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于女生,男生的情绪具有两极性,暴躁易怒,这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难扩展自己的人际圈,交到较多的朋友。因此,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

4.网络与孤独感

许多研究者发现,网络使用时间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其孤独感更加强烈。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电脑等产品。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对网络世界的判断力,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与家长、现实中的人的交往时间也就被占用,减少了沟通的时间,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孤独感。

二、减少孤独感的方法

孤独感对学生的人格、心理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如何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从学生角度出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将自己内心封闭,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因此产生孤独感,如果过多地关注它,孤独感就会如影随形。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应该先将自我的视线转移,去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谈心、交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兴趣小组或者社团;积极参加各种群体性活动,和同伴团结、协作地完成各项任务,真诚地交往。学生通过这些方式来主动消除孤独感。

2.从家长角度出发,要给以支持与关爱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本身的各种行为及情绪状态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教他们如何省察自身情绪并学会管理和控制;重视对孩子健康人格、良好性格的培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开朗、阳光、自信、乐观向上的人;在教养方式上,家长最好采用民主的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需求能做出敏捷的反应,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予以解决和疏导;控制网络使用时间,采取有效手段避免网络成瘾。

3.从学校教师角度出发,要注重校风、课程建设

中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时间比以前更长,因此,学校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平等、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交友更多看重成绩,学习较差的学生有可能受到同伴的排斥。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不正思想,改变唯成绩论的班风,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和学习上的帮助。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相关的青春期心理知识,教授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还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造更多相互接触、增进了解的机会,让学生发现其他人的优点和特长。

孤独感是青春期学生极易出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消除孤独感,使其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明忠,付聪,周宗奎.“大五”人格、依恋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探新,2015,35(5):436-441.

[2]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115-121.

猜你喜欢

孤独感解决对策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