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开展分组讨论

2017-04-06张军林

甘肃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生物教学问题

张军林

【关键词】 生物教学;问题;分组讨论;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119—01

分组讨论能充分体现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受教师的欢迎,成为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没话可说、参与热情不高、冷场、闲谈等现象,导致分组讨论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分组讨论中问题的设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分组讨论的实效。

一、研读教材,增强问题的针对性

现在,教辅资料、网络资源十分丰富,质量层次不齐,问题的选择决不能信手拈来。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教参、课标,要明确所讲内容在本模块、本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参建议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的提出应该紧紧围绕核心概念、重点、难点,让问题为教学内容服务,通过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增强问题的针对性。

二、联系实际,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生物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联系紧密。新课标倡导“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把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生物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有兴趣,学生就会灌注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讲细胞呼吸时,提出问题:“感冒持续发烧几天后,为什么会出现肌肉酸痛?”在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提出问题:“在家里洗菜时,用清水洗菜,水是无色;用开水煮菜时,水变成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来自日常生活,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讨论激烈。

三、精心设计,增强问题的梯度性

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最基本的矛盾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学生有个体差异,认知水平有差异,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去思考,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也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要通过组内学生的讨论、交流,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教师要围绕解决这个矛盾去設计问题。在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提出问题:“城镇建立的人工湖泊,过量排入生活污水后,为什么水体逐渐变绿?对周围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问题难度太大,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讨论陷入僵局,学生无话可说。需要对问题修改:“城镇建立的人工湖泊,过量排入生活污水后:(1)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怎样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2)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怎样变化?(3)水体变绿对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什么影响?(4)污染的湖泊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把问题分解了,难度降低了,问题更有思考性,学生也更乐于思考、讨论。

四、大胆创新,增强问题的操作性

生物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也是学习生物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编排了较多的学生实验、模型建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要求课外动手做实验和模型建构,比如制作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图模型、细胞结构模型、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动态模型。分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大胆创新,设计操作性问题,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时,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差,操作慢,耗时长,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另外,做分组实验时,学生也难以调控,因此,以往都是教师做演示实验。教师也可以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完成讨论题。只要组内成员合理搭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规范操作,可以按时完成。

分组讨论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问题的设计是做好分组讨论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课标、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方法,优化问题的设计。恰当的问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讨论、交流,通过问题驱动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生物教学问题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