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形成弹头“原位”反跳1例

2017-04-04罗良鸣

法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枪弹法医学弹头

罗良鸣

(温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 温州325000)

·案例报道·

颅内形成弹头“原位”反跳1例

罗良鸣

(温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 温州325000)

法医病理学;头部损伤,穿透性;枪弹伤;跳弹伤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某年7月24日凌晨,犯罪嫌疑人在遭抓捕时拒捕,后被警方击毙。

1.2 现场简况

现场位于某出租房二楼平台,死者头靠墙侧卧于墙角,现场可见较多量的弹壳及子弹碎片。

1.3 尸体检验

男性尸体,尸长176 cm,尸斑位于低下部位未受压处,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大关节,较强。双眼闭合,球、睑结膜苍白,角膜清,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5 mm,左侧鼻腔及外耳道见血迹,口腔未见异常。左颞部0.8 cm×0.4 cm椭圆形孔状创口,创口中央组织缺损,创周伴有0.2 cm的挫伤轮,相应部位颞肌穿孔伴出血,其下颅骨有0.5 cm×0.4 cm类圆形骨质缺损,内板略大于外板,周围可见放射状骨折线;左侧颞枕部头皮可见6.0 cm×5.0 cm星芒状创口,可合拢,无组织缺损,创缘呈撕裂样,创腔内可见颅骨崩裂、粉碎性骨折,多量碎骨片及破碎的脑组织,并有脑组织溢出,骨折线向颅前窝延伸。取出脑组织后,右颅中窝近后缘处硬脑膜可见类圆形不全破裂,完全剔除硬脑膜后,见相应部位颅中窝呈非穿透性类圆形凹陷性骨折伴向前后走行的线形骨折,颅前窝呈粉碎性骨折;脑组织自左颞叶至右颞底有一贯通创道,左枕叶挫碎,创道旁脑组织挫伤、出血、坏死明显,颅内未检见弹头及弹头碎片。左面部有一贯通创道。躯干、四肢另可见多处射入口、射出口,心、肺、肝、胃等器官见多个孔状创口,生活反应较弱。

2 讨 论

枪弹损伤在国内法医学实践中虽然较为少见,但始终是法医学鉴定的重要内容,包括射击方向推断、射击角度推断、射击距离推断、枪弹损伤性质判定等,对射入口、弹道、射出口的准确分析判定则是法医学鉴定的基础。典型的枪弹损伤鉴定较简单,非典型枪弹损伤尤其是弹头在颅内近原位的反跳则较为少见。

一般情况下,弹头进入颅内后可能因为动能损耗留在颅内,也可能直接贯穿对侧颅骨飞出体外,而本例经尸体检验发现,弹头经左颞头皮、左颞肌、左颞骨、左颞叶、基底节、右颞叶底部直至右颅中窝底,右颅中窝底呈非穿透性圆形凹陷内板骨折,后弹头折返,以与原创道极小夹角的创道再次经右颞叶、基底节、左枕叶、左枕骨、左颞枕部头皮穿出体外,根据其创道的走行及形态,不符合回旋枪弹创和曲折枪弹创的特征,其弹头在穿透颅骨、脑组织后碰撞对侧颅底而形成的弹头“原位”反跳现象,可归类为特殊跳弹[1]类型。分析其成因可能为:(1)弹头在首次穿过颅骨后产生变形、动能减少;(2)颅中窝结构呈凹状,骨质较厚且表面不平;(3)硬脑膜有一定韧性及弹性。其形成机理值得我们通过法医学实践或实验进一步验证或研究。

[1]闵建雄.法医损伤学[M].2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DF795.4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7.04.023

1004-5619(2017)04-0426-01

2015-07-31)

(本文编辑:邹冬华)

罗良鸣(1978—),男,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

病理学工作和研究;E-mail:wzrsmart_clever@163.com

猜你喜欢

枪弹法医学弹头
热身管下小口径枪弹弹头壳材料对其膛内运动的影响规律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导弹突防概率解析与仿真计算结果差异分析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
个体年龄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