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病的诊治体会

2017-04-04徐淑春山东省莒南县临港产业园防疫检疫所276617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病猪

徐淑春 (山东省莒南县临港产业园防疫检疫所 276617)

滕金玲 (山东省莒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 涛 (山东省费县城北畜牧兽医站)

谭善杰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站)

猪丹毒病的诊治体会

徐淑春 (山东省莒南县临港产业园防疫检疫所 276617)

滕金玲 (山东省莒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 涛 (山东省费县城北畜牧兽医站)

谭善杰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站)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二类传染病,是养猪业中危害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亚急性病例可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红色疹块,故名曰“丹毒”,俗称“打火印”。该病似乎隐遁了多年,临床中已不多见。但近两年发现该病时有发生,其在临床上的典型症状完美再现,呈零星散发,已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很多养殖场遭受到该病的侵袭,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际案例分析,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败血型;亚急性型(疹块型);慢性型(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皮肤坏死型)。经产母猪、架子猪、哺乳仔猪多以疹块型居多,青年母猪多呈败血症经过,死亡率明显高于架子猪;疹块型患猪如果发现早,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关节炎型、皮肤坏死型等慢性型病例若不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较低,一般能耐过康复,但是会影响生长,甚至成为僵猪,并成为该病的传染源。随着病程延长,患病猪心内膜炎加重,心内膜上的赘生物会像菜花一样在心脏内逐渐长大,从而影响到心脏功能,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病猪死亡。资料介绍有感染人的病例报道。

2 病原

猪丹毒杆菌也称为红斑丹毒丝菌、胞内丹毒丝菌,是胞内寄生繁殖菌,革兰氏阳性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热和直射光的抵抗力较弱;本菌耐酸,胃内的酸度不能将其杀死,故能通过胃内进入肠道,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流,而引起感染。对一般的消毒药都敏感。

3 流行特性

(1)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潮湿季节多发,秋冬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各种年龄,各种品种的猪都能发病,2~3月龄架子猪多发,且以疹块型症状居多。(3)饲养管理不善,如密度过大,圈舍脏乱,通风不良;气候多变,如阴雨潮湿,寒冷炎热,转群换料、频繁调运、长途运输、疫区引种,隔离消毒不到位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4)该病主要感染猪,牛、羊、兔、禽、鸟等也可引起感染,但发病率低。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可通过外伤、垫料、粪尿、污水和患猪的分泌物等直接传播,也可经蚊、虫等媒介间接传播。

4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约1~7d。

4.1 急性败血型 该型较为多见,患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快速死亡,大部分病例耳朵、嘴巴、四肢末梢发紫,耳颈后、背胸部、腹下等处皮肤淤血,出现紫红色斑块,指压褪色,体温高至42℃以上,呼吸急促,张口气喘,发现后数小时或1~2d死亡。

4.2 亚急性型 亦称疹块型。患病初期,病猪不愿走动,喜卧,体温升高(41℃以上),少食或不食,皮肤颜色无可视性变化,随着病程延长,皮肤上出现圆形、菱形,方形、唇吻形、不规则形的红色疹块,或大或小,或单个零星,或密集成片,突出于皮肤,触摸质感硬,在疹块明显期,病猪体温逐渐下降。但是有些病例尤其是一些体表脏腻、被毛浓密,皮厚毛长的猪,疹块隐约可见,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4.3 慢性型 随着病程进一步延长,有些病例会表现低烧,呼吸气喘,皮肤稍红,疹块颜色由暗红→紫红→紫黑色逐渐转变,并从病灶中心往外延伸坏死,坏死皮肤厚硬,似“皮革”,重者皮肤开裂,外翻上翘,露出鲜红肉色,皮肤坏死面积大小不一,重者甚至波及全身;患心内膜炎的猪精神萎顿,步履蹒跚,贫血,少食,喜卧,时有痛苦呻吟;部分病例关节肿胀,跛行,导致非化脓性关节炎。人感染该病称为“类丹毒”。患者表现发热,感染局部红肿热痛,有痒感,不化脓,坏死局部炎灶可向周围扩散,甚至涉及全身,手臂淋巴管红肿发红,腋下淋巴结发炎等症状。

5 剖检变化

皮肤充血、出血,表面大部或部分呈紫红色,或有圆形、菱形、方形、唇吻型等不规则的疹块或斑;胸腔、心包积水,心耳出血,心肌发炎,打开心脏,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处常见增生的疣状物,上有白色或浅黄色的纤维素附着,呈现出典型的“菜花心”;肺脏肿大,淤血或充血;肝脏肿大;脾脏肿大,黑红色;肾脏淤血肿大,紫红色,俗称“大红肾”,或在表面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水肿,紫红色,切面外翻、多汁。急性型病例胃粘膜弥漫性出血,肠道黏膜呈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6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试验室诊断:(1)涂片:无菌采取高热期疑似病猪的血液或组织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2)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无菌采集疑似病死猪的心血、脾脏、肾脏、淋巴结、心内膜增生物等,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营养琼脂平板I、普通营养琼脂平板II、添加5%新生牛血清的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平板III,37℃培养24h。观察结果:I不生长;II细菌生长差;III生长良好,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3)菌落特点:呈灰白、透明、圆形小菌落,有光滑型、粗糙型和中间型三种。急性病例所形成的菌落多为光滑型,毒力强;慢性病例或带菌猪多为粗糙型,毒力较弱;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4)生化试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乳糖产酸不产气;接触酶阴性;尿素酶阴性;明胶穿刺呈“试管刷状”,但不液化;MR和V-P试验阴性。(5)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阳性(G+),呈单个、成对、或成丛排列,两端钝圆,平直或微弯的纤细小杆菌,急性病例菌体短小,慢性病例心内膜疣状物上菌体大,成长丝状。

7 鉴别诊断

(1)急性病例应与急性猪肺疫、急性猪瘟、败血性链球菌,蓝耳病、猪流感等相鉴别;(2)亚急性病例应与 ①蚊蝇叮咬、皮肤寄生虫引起的红色丘疹斑块; ②炎热季节或圈舍内湿度过大引起的皮肤湿疹; ②圆环病毒引起的皮炎;④疫苗、药物、饲料、垫料、环境等不适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等加以区别。(3)慢性关节炎型应与关节炎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等相区别。

8 预防

(1)频繁的调运引种能够加速该病的流行,因此,禁止疫区引种,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加强隔离消毒,搞好圈内卫生,合理舍内构造,消灭老鼠蚊虫等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预防性投药,严格免疫程序,定期注射猪丹毒疫苗或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会起到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9 治疗

(1)早发现早治疗。发现病猪首先要进行隔离,然后再采取治疗措施。(2)病猪应采取紧急肌肉注射疗法。青霉素、阿莫西林价格低、疗效好,可以作为本病的首选药物。实践中,使用齐鲁动保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噻呋钠(规格0.5g/支)+福欣安(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规格5ml:0.25g/支)+河北远征的恩诺沙星注射液(规格5ml:0.125g/支),联合用药,1次/d,连用3~5d,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治疗效果确实。(3)全群投服阿莫西林(病情严重的可选用复方阿莫西林)+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黄芪多糖粉,混料饲喂,2次/d,连用5~7d。饮水中添加VC、电解多维等添加剂以提高免疫力。(4)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交替消毒,发病期间1次/d,以后逐渐减少至1次/3~5~7d。

10 小结

(1)猪丹毒病可防可控,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养猪场(户)和兽医的思维意识聚焦在病毒病上,忽视了细菌病的存在,放松了对这些“沉默”病种的的警惕;以及部分初涉养殖行业的新手对该病缺乏临床认知,造成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造成经济损失。(2)据了解,现在很大部分猪场猪丹毒疫苗已不再纳入常规免疫,猪丹毒的免疫已退出免疫程序,对该病的到来措手不及。(3)患有猪蓝耳病、流感、伪狂犬等病毒病的猪容易继发该病的发生。(4)加强管理,定期用消毒剂和微生态制剂疏通净化饮水管道,防止细菌在沉积污垢内滋生。丹毒杆菌易在稻草中生存,不要选用稻草稻壳做垫料。猪舍要实施阶段性空舍,且要在彻底消毒后再利用,避免连续不间断生产饲养。(5)该病可通过伤口或者破损的皮肤感染,对从事养殖、屠宰、经营,检疫、化验、运输等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宣传认识,切实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防止感染事件发生。

S858.28

B

1007-1733(2017)07-0031-02

2017–05–02)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防治